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2018-11-30兰安琦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50期
关键词:电教正方体信息技术

兰安琦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利用电教媒体的直观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呢?如何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进行教学呢?我结合亲身的数学教学实践来谈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门

学生之所以对数学易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因为现实的生活材料, 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 而且还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而信息技术可创设新颖有趣的动画情境,融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可为学生营造一个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 我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 并声情并茂地说: 现在是秋天, 你们看, 秋天多美啊, 火红的枫叶, 美丽的蝴蝶, 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 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 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和审美感, 欢悦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开,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的境界。這样利用信息资源跨越时空界限的特点,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来,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宽知识面, 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

二、人机交互,重在实践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经过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去理解和掌握,在新课程标准中也多次强调“数学学习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交互性是信息技术较传统的教学手段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优势,它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音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的优点,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使难以觉察的事物能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失为学生参加“实践”的好方法。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让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兴趣盎然地购买着货物。购物的过程中,计算机对学生的购物情况予以评价和及时调整帮助,同时可以与教师及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取长补短,达成共识,形成人机、生生、师生之间的立体化交互学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交互性的优势。

三、突破难点,解答疑惑

教师如能在学生思维困惑处介入电教媒体,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 力的培养。如: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 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通过投影在银幕呈现“切割”“旋转”“提取”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拓展延伸,提倡自主

巩固练习是一节课的拓展与延伸,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这一环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经常听到有的教师对学生这样说:“这么一点儿练习题都不做,你实在是太懒了!”其实学生不爱做作业是有原因的,那么枯燥乏味的习题,任谁都不会爱做的。在教学中我设计包含有动画、图形、声音的练习题,发挥人机交互、立即反馈的显著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有“试一试” “比一比”、“考考你”等小板块,难度从易到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学生既可以按顺序从易到难逐步练习,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喜好,跳过某一部分,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这样的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水平选择内容,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了课堂效率。“异步”作业的设计,为每一类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效的改变了课堂作业“一刀切”的现象。

猜你喜欢

电教正方体信息技术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路在脚下 梦向远方
智力魔方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谁和谁搭档
电教工作者要有“五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