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积累,学生成功作文的“奠基石”

2018-11-30曹良恒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蟑螂课间课本

曹良恒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了单纯识字写字的年龄,明明日常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会很“老道”地讲着他们十几岁的人生感悟,但是一提起笔就不知道要写些什么,总是拼拼凑凑才能写成一篇文章。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总是干瘪而空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关键性的一点就是学生没有积累一定数量的语言,没有充实的作文材料,这更加证实了积累对于语文的重要性。既然积累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呢?

一、立足精美的文本教学

身为学生,接触最多的必然是课本了。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材就是学生学习的本。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会积累的时候,首先必须立足于我们的语文课程文本。任教语文近二十年来,我觉得教材还是能够基本满足教学需求的,至于有人提出的与时代脱轨之类的说法,我觉得这正是体现教师组织者、引导者的领导作用的时候,教材是死的,但是教授之人却是与时代共同呼吸的,老师的职责就是要赋予那些带着尘埃的文字以时代的韵律。

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如对课本中的词汇、句意的感悟。首先是词汇,我会要求学生定期整理有一定规律的词语,如aabb式、abb式、abab式、aba式等,归类摘录词语,如描写天气、动作、神态的词语等。特别在萧红的《火烧云》中就有很多的这样词语。我还會对文章中的一些关键的词汇进行同义词转换,让学生更加能够感受到这个词好,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古今多少人都会为《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拍手称好。这个“绿”字确实给人以画龙点睛之感。“绿”本身形容事物颜色的词,用在《泊船瓜洲》这首诗里仿佛在人们面前展现一幅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画面,尽情地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美景的思念。

二、放眼开阔的课外读物

课本内容再好,毕竟只是一池之水,为了能更好更全面地阅读,我们自然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同时做好课外读物的积累。

我想要提及并不是哪本书或者哪种刊物,而是阅读的习惯,这个“习惯”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的“”习惯,你阅读摄取文字的能力,一点点地提高阅读速度,做到“一目十行”。这绝对不是夸张,而是真实地能够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做到的一种本领。我的儿子现在阅读速度就是非常的快,同学都非常“嫌弃”和他一起浏览网页或看小说,他基本上扫一眼没有十行也有三四行,在他已经要翻页的情况下别人才看了四五行。事实证明,在同等的时间下,他获得的信息量是别人的四五倍。开学第一周,我就用一节课来介绍正确“读”书的方法,用一定的方法来阶梯式提高阅读速度,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速度也是靠量的积累,书读多了理解必然会快,一遍又一遍地读书,读更多的书,万里长征从脚越。第二层的“习惯”讲的是一种心灵的需求。对于书籍,牛顿有句经典名言:“如果说我曾经看的远一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就是名著的力量。名著如同沙漠里的绿洲与甘露,可以使我们的心灵获得重生,可以使我们从思想上摒弃一切的恶习,可以使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三、关注鲜活的学习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好的作家的作品中总是带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新的一天,这就是学生身边最鲜活,最丰富的素材。

小学生对学校生活最熟悉,也最有感情。课间活动中嬉戏玩耍无一不是写作的素材,课间虽然短短的十分钟,但对于活泼可爱的孩子来说,课间十分钟的校园,可谓是沸腾的校园。有一次课间,教室里突然闯进来一只蟑螂,第一个发现这位“不速之客”的是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平时也是比较胆小些,她看见蟑螂的时候尖叫了一声,着实吓了一跳。之后那个窗台围了一圈好奇的脑袋。上课后,我立即让他们把看见蟑螂的过程,自己的感觉写下来。很多学生非常生动真实地写出了他们如何在“无聊”的学校生活中发现如此有趣的生物,特别是第一个发现的女生写道“她觉得看到的那一瞬间,吸进了生平最大的一口空气,然后心脏都快要跳出她的肚皮了。”显然心脏不可能跳出肚皮的,但是看到的人却能够感同身受地体会到这个女生的恐惧,真情实感流露在字里行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的积累必然是一条泥泞而曲折的道路,需要每一位学生自己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一个脚印去丈量,在这艰难的途中,更需要智者的陪伴。身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有科学的方法去指引,更需要我们老师自己切实地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一些文人的灵动,多一些文艺的气息,多一些人文的关怀以“身教”搀扶着学生在语文积累的这条道路上走的更稳更远。

猜你喜欢

蟑螂课间课本
眼不见为净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蟑螂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捕蟑螂
为什么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强”?
快乐课间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