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降噪听见不同
2018-11-30杨洋
杨洋
赏析
这是一篇以“再生纸”为写作对象的说明文,也是一篇事物性的说明文。顾名思义,再生纸是利用废纸再加工而生产出来的,它不仅环保,还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资源。为了介绍再生纸的特点,作者使用了下定义、做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使说明科学、准确、全面。开篇,作者就给再生纸下定义,让人们对这种纸的特质有一个初步了解;接着介绍“循环利用”并不影响纸的质量,有的使用效果反而更好;然后介绍使用再生纸的好处以及生产再生纸更环保……文中,作者列数字说明“利用再生纸的最大功效”,既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再生纸能减少能源消耗的事实,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将古今中外各种书写材料载体与植物纸进行比较,来说明它更环保。结尾,作者又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植物造纸最环保,进一步说明再生纸的特质和使用前景。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通常所说的噪声污染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生活中,总有些你不想听到的声音,这也便是从生理学角度所言的噪声。
一般室内正常的谈话声为40~60dB,而分贝数提高到60~70dB时,人们就会觉得吵闹。当分贝数达到70~90dB时,声音便变得很吵,此时听觉神经细胞会遭到破坏。通常分贝数大于85dB时,耳蜗内的毛细胞将受到破坏,造成永久性不可逆的听力损伤。如果音量为100~120dB,一般人将难以忍受,若保持此音量一分钟以上,就可致暂时性耳聋。
噪声不仅对听力有损伤,而且对视力也会造成影响。经研究发现,噪声能使人眼对光亮度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影响视力健康。当噪声强度在90dB的时候,就会导致人体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区别光亮度的敏感性下降,区别弱光反应的时间也会延长,还会使视力的清晰度与稳定性下降。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今人们的近视率居高不下,或许不完全是用眼的问题,有一部分可能是由于环境噪声引起的。此外,噪声还对内分泌机能及胎儿的正常发育有影响,可诱发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多种疾病。
我们在遇到刺耳的噪声时,大部分人会下意识地捂住耳朵。这也是一种降噪方法,称作“被动降噪”。对于降噪,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吸声、隔声、减振、消声等。捂耳朵就属于隔声的最直接表现。我们拿最常见的耳机来说,入耳式的耳塞都可被称为被动降噪耳机,耳塞利用橡胶软塞的物理特性将外部噪声与耳朵隔绝开来,主要通过隔声材料阻挡噪声,它对高频率的声音非常有效,一般可使噪声降低15~20dB。这种方法降噪成本低,但效果略为逊色。封闭的耳罩式耳机所采用的海绵则兼具隔声和吸声两种降噪手段,但因为密封性较低,也无法中和噪声,达到安静的聆听效果。这也就会让用户在佩戴耳机时,不由自主地提高音量来掩蔽噪声。
被动降噪的优势是降噪空间大,对于高频信号的隔绝效果好,但对于小空间的低频噪声而言,降噪效果会大打折扣。
之所以要采用主动降噪技术,一方面是因为某些噪声是无法通过物理方式隔绝的;另一方面,噪声来自于多方面,传统方法的降噪效果有限。所有的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相差180°),就可以将这个噪声完全抵消掉。主动降噪技术就是运用了这一原理。首先用拾音器拾取噪声,再通过内置的处理芯片,实时根据波形特点运算出反相的波形,再通过扬声器播放反相声波来抵消噪声。所以,主动降噪系统必备的设备有拾音器、处理芯片、扬声器,每一个部分都要保证高质量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
其实,很多人都尝到了主动降噪的甜头。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基本都加入了主动降噪的技术,只不过并非用于听音乐,而是用在了通话中。单麦克风时期的手机,当置身于嘈杂的环境中,通话对方往往很难听清你的说话内容。通过多麦克风的实时降噪,能让每一次的通话都变得清晰。通常情况下,背面的麦克风用于拾取环境噪声,听筒附近的麦克风用于拾取抵消后的误差信号,底部则是主麦克风,用于拾取人声。只是因为麦克风往往以一个细小的圆孔出现在听筒或扬声器附近,不易被你发现罢了。
主动降噪的优势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长时间高分贝使用耳机仍是听力受损、听力下降的元凶之一。友情提醒广大学生:在使用耳机时,将音量调至总音量的三分之二以下。同时,在连续使用耳机1小时后,休息片刻。如果感到听力受损或下降,请立即就医,一旦错过一周以内的最佳治疗时间,听力的损伤将是不可逆的。
(选自《科学24小時》2018年第3期,有改动)
赏析
噪声是世界上必然存在的一种声音,虽然你不喜欢也得去接受。那么,怎样去“降噪”呢?本文就以噪声为说明对象,是一篇事理性的说明文。文章从“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不仅层次清晰,而且内容翔实。首先,作者采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让我们重新认识噪声,并用列数字的方法对噪声加以区分,既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噪声的破害力,又有较强的说服力。而且,噪声不仅损伤听力,还影响到视力,甚至诱发其他疾病。这种危害性恰是“降噪”的重要原因。接着,作者客观地介绍了“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从“降噪原理”到“降噪效果”进行比较,突出不同的优势和特点。最后,作者对“降噪”提供了合理化建议。从内容上看,本文遵循逻辑顺序行文,先介绍原理再举实例,将事理说明得清晰透彻。从写法上看,本文使用了下定义、列数字、做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准确、科学地介绍了降噪技术,也让我们提高了对噪声的认识,有利于我们做好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