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视角下大学生负面情绪心理引导策略研究
2018-11-30李文婷
李文婷
摘 要: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负面情绪的引导带来新的视角和应对策略,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新环境,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增强合理调控大学生负面情绪的重视意识,帮助了解、分析、预测和调控大学生负面情绪。
关键词:大数据;负面情绪;分析
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面临学习环境和任务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处理、就业竞争压力时,如果认知出现偏差,往往会产生心理冲突和负面情绪,危害身心健康。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不仅引领社会创新和时代变革,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高校师生探索世界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也为排解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带来新的视角和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负面情绪心理现状分析
1. 焦虑
当今很多大学生都存在焦虑情绪,胡献忠在《“90后”大学生焦虑与期待状况调查》一文中指出,大部分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而通过观察研究,笔者发现当代大学生的焦虑主要包括考试焦虑、社交焦虑、就业焦虑和网络焦虑等。适度的考试紧张会促使学生积极复习,但过度的紧张和焦虑会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挫、厌倦学习、自暴自弃甚至产生考试投机等消极和不健康心理;社交焦虑表现为害怕与他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时紧张,担心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等,常伴有心跳加快、脸红、发抖、呼吸困难等生理表现;就业焦虑则是大学生在面临寻找工作时表现出的烦躁、慌乱、忧虑、情绪低落等不良情绪;网络焦虑与互联网对大学生生活的日益渗透有关。
2. 愤怒
大学生情绪发展表现出两极性和矛盾性,情绪波动大、较敏感,主观感受强烈,更容易因为一句不顺耳的话、一件不顺心的事而暴跳如雷、出口伤人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姜莲珍等人在《大学生愤怒情绪的诱因及影响》一文中指出大学生愤怒情绪的诱发因素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学习问题、社会工作、异性交往、家庭關系等五个维度,其中大学生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诱发愤怒情绪的比率最高。
3. 冷漠
刘君在《大学生“冷漠症”的症候及治理》中详细描述了大学生不同程度表现出道德冷漠、情感冷漠、自我概念冷漠和政治冷漠等,并指出大学生“冷漠症”症候群与网络、学生的低效能感、社会思潮与多元价值观念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洞和低效等有关。而在日常工作中,笔者也观察到很多学生有如下表现:上课无精打采,消极应对考试,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漠然置之,对未来的发展也无目标和想法;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麻木不仁,摆出一种事不关己的姿态;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对教师和班干部的日常管理教育不予配合等。
4. 悲观
大学生更关注自我,但对客观现实以及自我的理解和判断较肤浅和片面,当遭遇到个人心理需要和社会满足间的矛盾、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种种矛盾冲突时会有情绪上的激烈反应,往往会表现出过强的自尊心和自卑感。笔者发现,自卑感的大学生会轻视自己,夸大自己的缺点或歪曲地理解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在与人交往时缺乏勇气和自信。而长期的情绪低落和压抑易引发抑郁情绪,使其陷入悲观无助的困扰中无法自拔,持续的抑郁情绪更会引起各种身心疾病。唐慧等人通过Meta分析2002年—2011年我国大学生抑郁情绪状况,计算得出我国大学生合并抑郁情绪检出率高达29.3%。
二、大学生负面情绪心理的“大数据”
1. 大学生负面情绪心理的大数据背景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有效组织和使用大数据将对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面对大数据的巨大价值和变革力量,高校教育管理也在积极适应和探索。周湘林在《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变革》中指出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在履行教育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将更加凸显管理的及时性、前瞻性、区分性、整合性、权变性等特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文鸿莹也指出大数据时代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法逃脱的新环境。
2. 大学生负面情绪心理的大数据来源及内容
大学生负面情绪心理大数据来源及内容主要包括:一是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心理普查或测评、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记录、学院辅导员教师平时工作中掌握的信息和心理辅导记录、学生参与心理教育活动情况、心理课程教学等获得的数据;二是随着社交平台和校园办公网络化的发展,学生通过QQ、微信、微博、贴吧等多种方式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情绪而产生的数据。
三、大数据视角下大学生负面情绪心理引导对策与建议
1. 通过大数据分析,增强合理调控大学生负面情绪的意识
很多大学生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没有足够认识,高校关于情绪心理的健康教育也较缺失。课堂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专业教师非常缺乏,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也大打折扣;课堂外,由于师资力量缺乏、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欠缺、学生碍于面子不愿主动去心理健康中心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心更多是放在问题发生后的补救上。针对此现象,大数据分析一方面可以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提高大家对大学生负面情绪心理及其危害性的认识,引导大学生关注并合理调控自己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典型案例统计,有效发现大学生负面情绪心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集中领域,找到合理调控大学生负面情绪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2. 通过大数据指导,帮助了解、分析、预测和调控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心理
通过专业人员对大学生心理数据资源科学的整合加工,可以实时了解和分析大学生的情绪心理变化,从而找出其中蕴含的发展规律,预测未来发展方向;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搜集和积累个体数据,建立相关分析模型,帮助个体及时了解自身情绪变化,合理调控,更有助于辅导员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及时干预和疏导,避免大学生产生严重情绪心理问题。
3. 通过大数据运行,搭建数据存储和研究平台
以往针对大学生情绪心理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其中定量研究因其实证性更备受关注,但受制于有限的数据抽样、巨大的调查工作量和地域影响等诸多因素,再加上大学生情绪具有波动性、复杂性、内隐和掩饰性等特点,研究效果大打折扣。而在大数据背景下,构建统一的标准化数据体系,搭建系统的数据存储和共享平台,不仅有利于零散的数据被科学存储和使用,更能为大学生负面情绪心理研究提供全面、及时和准确的统计数据,从而打破以往问卷调查等研究模式存在的局限性,改变研究范式,使研究结果更具科学性、准确性和实际参考性。
参考文献:
[1]胡献忠.“90后”大学生焦虑与期待状况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4(11):65-70.
[2]姜莲珍,董爱云,刘德海.大学生愤怒情绪的诱因及影响[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5(3):94-97.
[3]刘君.大学生“冷漠症”的症候及治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116-118.
[4]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4):47-49.
[5]周湘林.大数据时代的教育管理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 :25-30.
[6]文鸿莹.大数据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应与创新[J].高校辅导员,2014(1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