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及解决路径
2018-11-30张徐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大学生思政教育在高校中的开展所面临的困难逐步显现。本文简单论述了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度剖析,进而详细提出一些解决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的有效路径,以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教育;困境问题;解决路径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1. 高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俗话说,成才先成人。而当今形势下,社会竞争非常激烈,学生成绩和就业水平成为衡量学校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一直以来,各高校对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只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2. 从事思政教育的教师专业素养较低
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投身实践。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必须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加大人力资源和教育经费的投入。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高校专门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不足,拥有多年教学实践的专业思政教师更是凤毛麟角,很多高校的思政教育课程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暂时代课。而且当前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人员大多专业素养较低,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也只是沿用传统的方式,一味地照本宣科,毫无新意,实在难以满足当今时代大学生的心理诉求,更难以吸引他们的兴趣,导致教学目标的实现阻力重重。
3. 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
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已逐步趋于稳定,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具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自我感觉优越,产生自满情绪,认为自身已没有必要再在大学校园中接受思政教育了,直接导致了高校思政教育课程问题突出,缺课现象时有发生,上课期间睡觉、玩手机、打游戏的学生较多。
二、造成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的主要原因
1. 国家教育体制变革的冲击
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提高,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方式实在难以与学生在思想领域形成共鸣。因此,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强烈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首要前提,应充分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要通过设定灵活多变、极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来满足学生的心理诉求和思想转變。这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转变教育观念,重新制订思政教育工作教学方案。
2.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使社会的发展进程加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普及,在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拓宽传统教学空间与渠道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祖国的主要栋梁,是落实国家政策、响应国家号召的绝对主力。他们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快速的适应力,但思辨能力较弱。当前,繁杂的网络环境汇聚着各种不同的思想文化,其中不免有一些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良内容,很容易对大学生薄弱的思想意志造成强烈的冲击。此外,智能终端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无法自拔,严重脱离了现实生活实际,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三、解决大学生思政教育问题的有效路径
1. 凸显大学生思政教育开展的重要性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鼓励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亲切平等交谈来切实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充分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在履行自身职责时,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将提高学生的课程成绩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结合,将理论知识教学和投身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不断帮助学生走出当前思想困境为己任。
2. 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在机制
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体现在其言行举止当中。因此,唯有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算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落到了实处。高校要不断完善其内在机制,加强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以严明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言行,争取让他们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言行一致。
3. 树立以大学生为本的思政教育理念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与交流。因此,在高校中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教学核心,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充分了解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让学生切实感受自身的存在价值,强烈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趣味性,降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排斥程度,做到心理上接受它,行动上配合它。
4. 打造专业素养极高的师资队伍
首先,高校要不断加大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切实改善高校严重缺乏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现状。此外,高校要定期组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参加专业课程培训和高深学术研讨,搭建与其他高校相关从业人员的交流沟通平台,以此来增长他们的见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素养。同时,高校要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机制,促进教师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奋斗来不断优化其内在的知识体系,逐渐提升自己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的施教水平和科研能力。
5.设立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机制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工作学习的基础,必须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工作来抓,通过设立完善的教育机制,来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应对来自学习、生活和就业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和困扰。此外,高校还应该设立由专门的医疗团队入驻的心理咨询机构来抚慰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积极度过大学生活。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要积极正视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所面临的困境,并深入了解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探索出适于当前时代发展、符合国家体制改革的有效解决路径,最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从而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思想体系建设当中,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柯,马宗芳,陈向阳.新形势下高校思政类社团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的对策探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求是学会为例[J].高教学刊,2016(2).
[2]张晓梅.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青春岁月,2013(11).
[3]刘凤.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作者简介:张徐(1982— ),湖南益阳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