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社会化改革新形势下高校后勤服务的开展与监管考核
2018-11-30穆仁龙
穆仁龙
摘 要:本文在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下高校开展后勤服务工作的具体路径的基础上,侧重从后勤服务合同的签订、监管工作的开展、问题的处理以及监管工作的评价等方面探讨高校后勤服务监管工作的开展策略。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下,推动后勤与学校管理体系分离已成为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工作目标。为了进一步建立政府主导、社会承办、学校选择的社会化后勤第三产业和社区服务体系,高校应充分将自身管理体系进行分流和重组。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开展高校后勤服务工作。
一、社会化改革新形势下后勤服务工作的开展路径
1. 规范高校后勤用工制度。充分落实员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健全社会化的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后勤工作的实际需求,全面实行干部聘任制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在对校内人员分流的同时,合理吸收市场中的生产、技术、管理以及服务人才,进一步补充后勤管理队伍。
2. 完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将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和后勤服务经营人员及其相应资源进行分离,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模式,最终实现学校后勤服务实体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了充分保证后勤法人企业占据主体地位,高校应逐步分离法人企业和行政管理职能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应在规范分离后勤的同时,充分借助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组建各校联合的后勤服务集团,以专业化、集约化的形式完成规定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進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降低服务成本。
3. 完善后勤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社会化改革下,高校应科学地对后勤服务项目予以划分,并界定服务项目的内涵,完善后勤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具体如下:
一是合理划分高校后勤服务项目。为了制订科学合理的后勤服务项目监管办法与服务标准,必须根据行业特点细化后勤服务项目。通常,高校后勤服务项目具体可以分为餐饮、住宿、绿化、保洁以及水电维修等等。
二是明确高校后勤服务项目的内容。后勤服务项目的服务标准主要由服务规范、服务质量构成,其中后者又包括了质量标准和时限要求。不同类型的服务项目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具体包括服务礼仪、职业纪律等;但不同的服务项目也有不同的服务标准,这主要由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时限要求构成,其核心内涵是服务质量标准。
三是完善后勤服务项目的服务标准。在制订服务标准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学校后勤服务特点,以上级规定及行业标准为基础,及时调整各项目的服务标准,制订科学合理的检查表单,进而具体监管人员的管理工作。例如水电运行、保洁、绿化等服务项目可以参考所在地住宅物业管理标准;各高校文明食堂标准、卫生分级量化标准、省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单位标准等可以为餐饮服务项目起到很好的参考作用。
二、高校后勤服务监管工作的开展策略
1. 明确高校后勤服务合同的内容。监管人员开展监管工作的根本依据是合同,为了顺利完成监管工作,监管人员需要全程参与后勤服务过程,包括制订招标方案、实施招标过程以及完成合同谈判。此外,服务标准和奖惩措施也是必须要明确的。
2. 严格遵守服务合同开展监管工作。社会化改革背景下,为确保高校后勤服务工作质量有效提升,应严格按照后勤服务合同的内容,重视后勤服务监管工作的细节监督。监管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对照标准,定期完成普检和抽查工作,实事求是,及时记录所发现的问题,重视检查资料的统计和存档工作。
3. 及时发现后勤服务不足并处理。监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将学校的监管工作看成是为外包企业服务,及时发现后勤服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所以,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及时找到解决方案。这要求监管人员及时将检查信息反馈给被监管单位,一旦发现无法及时与服务外包单位沟通,监管人员需要向主管领导反映,不能掩盖或激化矛盾,一定要实事求是。
4. 定期开展后勤服务评价工作。学校要定期评价后勤服务工作,不仅要看是否实现服务目标,还要看师生对后勤服务是否满意。为了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将检查打分表设计成一表多用的形式,既可以检查监管人员,又可以检查服务外包单位,此外,还可以作为学校领导评价监管工作的参考。
5. 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学校要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抓住智慧校园建设的契机,加大后勤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建设后勤服务监管考核信息系统,对后勤服务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及评价。
参考文献:
白立士,刘凯.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现状与深化路径研究[J].高教探索,2017(7):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