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有效应用研究
2018-11-30孟德峰
孟德峰
【摘要】微课这一教学方式,一方面,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得到简化;另一方面,也更好地实现分层教学和一对一教学,充分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结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教学的实际应用,分析取得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微课 有效应用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要求每个身处社会中的成员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国家从小学阶段就开始设置了信息技术课程。虽然有开设课程进行辅导,但是学生们的操作技能仍然很欠缺。导致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教育体制下,学校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不足,学生上机实际操作的时间有限,只靠传统的教学授课方法不能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了解信息课程内容。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教时不足,教学内容难取舍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总教学课时为68学时。但很多学校为信息技术课安排的课程为每周一节,除去各种节假日,课程的实际教学课时不足35学时,实际教学与国家的规定相差甚远,从而导致教学内容需要取舍。很多教师面对这一现象,要么不按照教材规定进行,要么只节选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要么就直接让学生进行自学,这种现象根本不利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发展。
(二)学校硬件设备匮乏
由于学校的经济条件有限,所以很多的硬件设施在教学时不能达到“一人一个”的满足,常常是三四个学生共用一台电脑。在这种有限的硬件条件下,学生的技能培训很不全面,绝大多数学生只会计算机的开关、文件存取、简单文字处理等基本操作,更高级的信息技术操作没有条件获得,这就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课程教学效果。
(三)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是一门崭新的课程,与别的课程有很多根本的区别。它是以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进行教学的科目,很多老师对于这一课程还是采取一贯的讲授法来进行教学,“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很陈旧,因此课堂氛围十分的死板,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从而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十分重视实际操作的学科,老师对课程的讲解和演示在学生头脑中只是短暂的学习记忆,要想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就需要进行实际练习操作。例如,Excel的表格公式计算、Photo Shop的图片处理、PPT的制作演示等,都是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动手去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的。中学的课堂一般一节课时是40分钟,我们可以运用微课知识点小,授课时间短的特点,代课老师将某一个知识点或操作过程制作成一节微课堂,随后发布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做的微课,一边学习一边自行操作,就算操作过程中有所遗忘,可以回头再次浏览课程并且解决问题。微课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还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成就感,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地回答学生疑问
微课教学与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授课过程有着本质上的差别,传统的授课过程一般是“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演示、学生观察”之后学生自己上机操作练习,短暂的记忆让学生在操作练习中会经常遇到问题,学生不能解决只能举手提问老师,可是我们班级人数较多,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位学生解决疑惑,这就导致部分学生这节课的疑问积攒到下节课堂。可是微课就不存在这一难题,学生在练习环节中就算遇到了难题,不一定非要寻求老师的解答,他们可以自己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寻找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进行改正练习,直到完全掌握这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三)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体系建构
微课通常以网页的形式组织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和学习实际状况,自主选择教师预设的教学内容,如果没有疑问就可跳过;有疑问就可反复学习,微课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由调节,实现个性化教学。同时,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实现小组内部讨论交流还可以与其它小组的成员进行交流学习,共享学习的智慧成果。这个教学过程的实施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学习情境形成认知的不平衡,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探索。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搭设支架帮助学生理解教学知识,将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一个质的跨越。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练习、微习题等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信息技术老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习题或练习与数据网络连接起来,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以便于课堂后期的讲解与辅导。
(四)巩固微课完成知识内化过程
微课堂教学时间较短,教师完成教学后还有一半的时间是留給学生自己巩固复习微课内容,完成知识的内化、深化和延展。内化过程分为三种,分别是应用内化、评价内化、创新内化,其中应用内化和创新内化是关键的部分。应用内化指的是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过程后,根据学科的特点,通过完成课后学习任务的方式来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任务要从易到难的布置,让学生一步一步自己去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完成任务。创新内化指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延展性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自身的发展水平进行自主创新,自由设计创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实现了信息素养的提升。
(五)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成果检测
掌握了知识技能就需要用测验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传统的课堂学生没有办法准确的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不方便查缺补漏,往往对知识点也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但是,微课就可以帮助学生自主的进行成果检测,让学生自主、自觉的检查自己学习效果,增加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六)根据学生差异,教师进行分层教学
一个完美的课堂要尽可能的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为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发展能力,所以他们的操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差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可以先将知识点进行难度上的划分,根据学生不同的能力,因材施教的布置不同层次任务,实现分层教学,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技术能力。
三、总结
通过以上一对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研究,我们发现微课对现代的教育教学的确具有很大的优势,解决了很多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仅解放了老师,还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虽然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堂中仍存在一些争议,但是我认为我们还是可以积极应用的。如果在日后要更好地使用微课,就要求我们建设一系列有用的微课资源和完善配套的网络设施。总而言之,微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教学应用是值得推广的。
参考文献:
[1]王戈.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内翻转”教学方式中的应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Z1) :130.
[2]姚晓峰.初探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01) :151.
[3]林琳.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6,(Z1) :77.
[4]胡紫薇.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