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你的眼”

2018-11-30张华英杨春燕杜春华

中国科技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盲生盲童科普活动

张华英 杨春燕 杜春华

“我是你的眼——带盲童识地学”是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自行策划、组织、实施的系列科普活动,主要是基于博物馆现有岩矿化石等地学标本资源进行的校外延伸性科普教育,活动对象主要为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盲生。活动旨在通过博物馆丰富的地学藏品资源及专业的科普教育人才对这群特殊孩子进行科学普及,增强他们的科普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探究、科学探索及想象创造精神。

设计思路与内容

本项目分为2大模块4个环节(聆听讲座、触摸标本、动手做一做、展厅深体验)进行实施。

“送科普进校园”模块:主要针对听力较好的盲生,通过通俗易懂的科普讲座对盲生进行知识传输,同时结合博物馆的地学标本进行知识辅助,使孩子们通过聆听讲座、触摸标本等方式初步获得地学知识。

“盲童走进博物馆”模块:主要针对视力相对较好的盲生,他们有经常到校外进行科普活动的经验,可通过让盲童们到博物馆实地参观,进一步感受地学魅力。同时设计一些符合盲童身心特点的互动活动,在博物馆科普教师的指导下,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标本模型,激发他们的团队合作、科学探究、想象创造精神,进一步增强科普活动效果。

活动实施

博物馆教师通过与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盲生部的负责教师进行前期沟通交流,专门针对盲生身心特点量身设计、精心策划了活动方案,活动主题分别为“送科普进校园”和“盲童走进博物馆”。

送科普进校园

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1-3年级)

科普讲座“恐龙的奥秘”

考虑到低年级孩子对恐龙尤为感兴趣,博物馆为1-3年级盲童设计的讲座主题為“恐龙的奥秘”,主要内容包括恐龙的命名、恐龙的分类、恐龙之最、恐龙的灭绝等。通过生动有趣的科普介绍,孩子们对古生物知识有了初步了解。

互劝活动盲童们的触觉非常灵敏,博物馆的各种恐龙铅版凹凸感很明显,他们可以用手触摸感知各种恐龙的骨架模型,想象出心目中恐龙的样子。同时,孩子们可以利用恐龙铅版进行拓图,亲手勾勒出恐龙的模样。此外,互动活动还精心挑选了一批外观精美、触感明显、结实安全的古动物、古植物标本,如胡氏贵州龙、陆龟、菊石、海百合、恐龙尾椎、恐龙蛋、湘西虫、六方珊瑚、直角石、枝脉蕨、硅化木等用于科普展览,由博物馆的科普教师给他们进行介绍,让孩子们用手触摸、用心感知远古生命的神奇。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4-6年级)

科普讲座“形形色色的石头”

4-6年级孩子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都较强,博物馆为他们设计了“形形色色的石头”科普讲座,主要内容有矿物的基本知识、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与岩石的关系、四大名玉、四大宝石等。通过介绍矿物、岩石、宝石、玉石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孩子们对于地质标本有初步的认识。同时,鉴于孩子们的视力障碍,为了让孩子对于知识点有更真切的体会,讲座中准备了一些水晶、重晶石、石膏、滑石等触感明显的小标本让孩子们用手感知,真切地了解标本的外形、比重、硬度等基础知识。

互动活动博物馆专门为盲童们精心挑选了10余件外观漂亮、晶形独特、触感特征明显的矿物宝石、玉石标本,在成都特殊教育学校的操场进行科普展出,同时配有图文并茂的科普展板和科普宣传单。孩子们新奇地触摸着一件件特殊的地质标本,用手掂掂,用耳朵听听,部分视力相对较好的孩子帮助给其他同学描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此外,互动环节设计了树叶标签制作,利用孩子们自己收集的树叶制作树叶标签,孩子们可以用手触摸到叶片、叶柄、叶脉等。

盲童走进博物馆

展厅深体验为进一步加深对地学知识的认识,孩子们在特殊学校教师的带领下来到博物馆实地参观。珍贵的四极标本、精美的矿物宝玉石、神奇的古生物化石、庞大的恐龙骨架等,孩子们在博物馆科普教师的讲解中深入学习有趣的地学知识,了解地球的奥秘、生命的起源与进化。孩子们在展厅里零距离接触赤铁矿、花岗岩、大理石、菊花石、硅化木、直角石等各种类型的地质标本,他们以手代目认识新奇的地学知识,兴奋地用手抚摸海百合、鱼龙、鹗头贝等古生物标本,真切地感受着化石的灵魂,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生命的呼唤。

与恐龙亲密接触盲童们手拉手,用手丈量镇馆之宝“合川马门溪龙”22米长的庞大身躯,惊讶于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孩子们用手触摸许氏禄丰龙的腿骨化石,通过来自指间的粗糙触感,心中勾画出它活着时的庞大身躯;慢慢抚摸安氏原角龙、亚洲古似鸟龙、杨氏鹦鹉嘴龙等骨架模型,脑海中想象它们的呆萌可爱。

动手制作三叶虫模型各种形状与大小的三叶虫模具、摆放整齐的小刀、适量的石膏粉和自来水,盲童们在博物馆科普教师的讲解指导下,满怀期待地开始制作三叶虫模型。他们在教师或者同学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调制石膏粉和水的比例,稠度必须刚刚好,不能太干也不能太稀,然后再将调好的石膏尽快倒入三叶虫模具中,时间耽搁太久石膏容易固结。视力相对较好、动作稍快的同学积极帮助其他同学,孩子们之间充满了爱和友谊。经过十几分钟的等待,一个个生动、惟妙惟肖的三叶虫模型就出炉了。当盲童们从石膏模具中取出自己亲手制作的三叶虫模型,轻轻用手抚摸它们的轮廓和痕迹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快乐与欣喜。

活动效果

活动开展得非常成功,在成都特殊教育学校和成都理工大学均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与好评,两个学校均对该活动进行了专门的新闻报道。活动的成功开展,不仅给特殊儿童进行了矿物、岩石、古生物等地学知识的介绍,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同时很好地提高了他们的认知能力,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孩子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播撒下科学的种子,激发了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对于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来说,该活动既是博物馆校外科普活动的一个延伸与尝试,极大地拓展了科普教育受众,锻炼了博物馆科普工作人员的能力与水平,积累了针对特殊人群的科普经验,同时也极好地宣传了学校和博物馆。目前已有一些小学尝试将学生的科学课搬至博物馆教学,同时博物馆也开展了博物馆科学课堂,开展专题科普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盲生盲童科普活动
Blind boy touches netizens with song of hope盲童用希望之歌感动网民
网络时代盲生的德育工作
盲生“现场作文”的教学策略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暑期户外科普活动
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
浅谈盲校学生同伴交往中的常见问题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