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实践:在任务体验中生发学习
2018-11-30徐余忠
徐余忠
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是新闻“活动探究”单元。该单元内容编排别具匠心,“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每一个版块都洋溢着浓郁的“活动味”。该单元的教学导向鲜明,就是要打破传统单篇解读性教法,让教学回归新闻本位,“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落实新教材精神呢?下面以笔者在苏州市新闻专题教学研讨会上的公开课《新闻实践:做一回值班主编》为例阐释教学尝试及感悟。
课前,笔者采访了报社记者,深度了解报社新闻编辑工作的具体情况。基于新闻工作的真实情境,本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独特身份——值班主编,模拟以“我国歼十五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事件为报道总任务,试图带领学生以新闻人的视角感知新闻的特性,感受新闻人的思维。
任务一:新闻编前会——报道面面观
设计流程:
1.舰载机首次着舰视频回放。
2.任务情境创设。报社在报道重大事件时常常会采用“消息+通讯”的组合报道方式。消息简介事件概况,通讯力求深度报道。编前会先梳理已掌握信息,然后补写消息。
PPT:假设当前现在已掌握三个重要信息:
(1)本报社记者蔡年迟和蒲海洋从辽宁舰上发回的最新报道《一着惊海天》;
(2)新华网分析文章:《试飞专家解读航母舰载机着舰试验》(11月23日新华网)
(3)首飞着舰的飞行员是戴明盟。(11月23日,法制晚报)
3.信息梳理。
(1)根据三条信息,哪位主编能尝试把故事简要介绍一下吗?
(2)观众看新闻有个著名的“七秒钟效应”,说的是很多人希望在看完几句话就知道主要内容。哪位主编能用两三句话再简要概括下这个事件呢?
(3)如果遇到心急人,只要听一句话便想知道事件主要内容,又怎么说呢?
4.交流点评。大家用一段话介绍的故事内容就是消息的主体,用两三句话简要的介绍就是消息的导语,用一句话高度概括的就是消息的标题。
PPT:消息结构图。
5.動笔训练。将口述的标题和导语写下来。
6.对比领悟。出示《法制晚报》的报道标题和导语。
请感觉写的比晚报要好的同学来分享一下,说说理由。
请感觉写的不如晚报稿的同学来分享一下,说说理由。
教学立意:
本活动环节的设计创意有三点考量:
第一,把消息的写作巧妙融于仿真报道的情境任务中。通过视频回放和相关动态信息的提供,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并启发在真实情景中捕捉新闻信息的敏感性。这是第一次对文本信息的初步利用。
第二,巧妙创设“消息”写作任务,体现单元整体教学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对事件由繁入简的复述梳理,将消息主体、导语和标题的相关知识激活,由传统灌入转变为融入,轻松自然地促进学生信息整合和知识迁移能力的提升。
第三,通过与真实报道对比反思,促进新闻知识的内化。由说到写,是思维与语言由粗放到精确的转化训练。在课堂实践中,这个环节非常精彩,学生在新闻写作的遣词造句方面有了更精微的感悟,标题和导语的凝练与准确性显然内化为了有效掌握。
任务二:选题策划会,热点大追踪
活动流程:
1.“选题策划”的重要意义宣传。
2.活动创设:
(1)分组。全班分为6小组(即模拟6家媒体:人民海军报、新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苏州晚报)
(2)任务。各媒体根据前面已掌握的舰载机着舰信息作为线索,深度挖掘读者可能感兴趣的选题点;选题确定后设计采访问题不少于3个。分发选题采访提纲表(表格设计包括选题点、新闻价值、拟采访对象、采访预设问题)。
(3)提示。在挖掘选题点的过程中,新闻人一定会考虑到选点的“新闻价值”。
PPT:新闻价值的六个要素:
时间性:报道最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时间越近,价值越高;
显著性:报道对象越出名,价值愈高;
接近性:事件与读者关系越接近,越能引起兴趣;
新奇性:冲突、异常、冒险、变动等能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
重要性:能引起震动,影响很多人的事件;
人情味:悲欢离合、幽默、悬念等带有人情味的生活事件。
(4)交流。先讨论后全班汇报。
(5)点拨。在学生汇报中,相机点拨选及采访的关键注意事项:①新闻选题力求角度新颖独特,才能获得读者青睐。②选题快速确立能帮助记者明确采访方向,抢占报道先机。③新闻选题的过程就是对新闻价值大小或有无判断的过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筛选让后续的新闻报道具有正确性与可行性。④提问要具体明确,才能得到有意义有价值的回答。
(6)链接。交流后出示媒体精华选题速览,肯定学生选题创意,激发热情。
教学立意:选题策划是好新闻产生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中让该环节从幕后走向前台,借此创造任务情境,意在让学生深入感受优秀的新闻报道是如何孕育产生的,有助于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体验角色,强化新闻思维的培养。
此任务环节第二次巧妙利用教材中国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的重大事件,以追踪报道为契机,在文本信息中找寻采访线索,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故事。这里将单元任务二“新闻采访”的部分要求整合到教学设计中来,可以说既抓住了文本,又不囿于文本,充分彰显了活动色彩,让探究有了抓手。
选题策划的过程学生既要寻找独特的新闻点,又要考虑“新闻价值”,还得适当考虑媒体定位,正是基于多种关联因素的综合思考,任务情境才具有了真实性和有效性。在准真实的任务研讨中,各组学生都立足“本报”视角,求异策划,创意纷呈。活动过程中,教师一系列的提升、点拨、链接等连环动作就是让选题体验避免盲目性,让策划任务更符合新闻规则。
任务三:新闻评审会,品读见真功
活动流程:
1.任务情境创设。各家媒体经过精心选题策划,优秀新闻稿件不断见诸报端。在新闻界,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新闻奖评选。现在值班主编接到了主管部门下发的新闻奖评审通知,通知要求:各部门要根据评选资格和评选标准,组织做好本部门“好新闻奖”推荐工作,每个单位推送3篇。
2.明确要求。关于是否送评这篇通讯,大家有不同意见,作为值班主编,你如何说服大家同意。
请结合《一着惊海天》和评审标准,展开发言。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展开推荐。
3.PPT通讯类新闻稿评审标准:
有新闻价值,主题鲜明,材料典型,事实准确,结构合理,语言生动,描写有细节,评议有深度,感染力强。
4.讨论、交流、总结。
教学立意:体验了编前会和选题策划会的思维激荡后,引入新聞奖评审,巧妙创设了通讯文本在新闻语境下的品读情境。此环节与传统课堂分析完全不同,摒弃了老师层层设问、条分缕析的模式,把通讯类的新闻奖评审标准真实呈现于课堂,引导学生有标可依,以新闻的思维品新闻,确保文体学习不变味,不走样;同时增加难度,以“说服”的形式进行评荐,融进了口语交际的应用性训练,增强了活动的综合性和体验的真实性。
新闻评审环节是对通讯文本《一着惊海天》的第三次利用,也符合新闻稿件的发展流程。恰当的活动形式总能培养学生的角色认同,激发学习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品评通讯的语言特点,对其新闻性与文学性融合的双重价值有了比较清晰的区分和领悟。
综合而言,本课三个模拟会议构成了一组内在关联的任务群,给学生强烈的新闻情境和新闻思维的代入感。形式上似乎超出教材要求,实质上始终基于教材,整合单元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完全的听、说、读、写、议、评等综合活动中沉浸式习得新闻的常识与技能,一扫传统新闻学习的枯燥感。新闻思维的启蒙、新闻素养的累积都在快意体验中悄然生发,其乐无穷。
这一新闻实践课的设计不是孤立的产物,而是基于部编新教材活动探究的新理念。本课始终着眼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试图把对新闻教学价值的理解准确转化到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确定中来。
从一课探索类推到新闻单元的整体教学来看,其关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没有新闻性的教学是毫无意义的。突出教学内容的新闻性定位和形式的新闻性负载,促进学生的新闻素养由自然接触到自觉运用,笔者认为要努力做到三个“坚持”。
一、坚持新闻价值与新闻教学价值理解的不偏移
不论新闻、诗歌、演讲、散文、小说的文体区别,一个教法打遍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要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则迫切需要语文老师们加强对文体特征的重新审视学习。
就新闻文体而言,老师们先行对新闻价值的六个要素的认知有利于深刻把握新闻特性,深刻理解新闻事实与公共影响的关系。把新闻带进课堂,其教学价值是对课程标准精神的落实,又是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实实在在引导学生在新闻的视角下发展信息提取,素材组构、阅读评议、写作运用等实用的语文能力。意识决定行动,只有先对新闻价值和新闻教学价值的理解的不偏移,符合新闻文体教学方式的正确性才能有保障。
二、坚持新闻篇章与单元要求整合的不缺位
长期以来,老师们习惯于单一篇章的解构教学,诸多篇章各自为阵,教完即完,很少能见到单元统整教学,教学的综合效益并未发挥到最大化。新闻活动探究单元虽然样式上有多个篇章,但教学则需要完全突破单篇思维,用新闻素材教,而非教新闻素材。要放眼单元全局,整体思考,合理融入单元训练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
在整合视野下,单元的所有内容都是“用件”,围绕新闻教学的系列目标,对教材内容前后衔接、左右联系、内外沟通、取舍补充,进而完成从内容到结构的重组与融通,有机聚合了知识、方法与能力的训练,规避点状、碎片化的孤立教学,构建起一个全新立体的语文学习空间。于篇章教学中融进整合思维,在单元整合中利用篇章。如此,展现教学的智慧,彰显活动的综合,割裂将不再重演,视界更加开阔,有效促进学生对新闻领域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完成结构化的建构。
三、坚持新闻活动与自主体验策略的不动摇
华东师大杨向东教授强调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要依托整合性情境,由教师设计或引导学生生成贯穿单元始终的开放性任务或项目。让学生在直面这些任务或项目如何完成的过程中,通过实践反思或社会互动,生成系列子任务或子项目”。
新闻活动探究单元将教学分类为各任务活动,搭建了学习的脚手架,学生所学符合新闻的逻辑和自身认知的逻辑,主体的兴趣激发和动机维持得以实现。传统的灌输式的新闻知识输入静态而低效,需要彻底摒弃。坚定新策略不动摇,积极开动脑筋,创设有效活动情境,带领学生在任务群中自主体验,若干地尝试、质疑、推想、合作才能终端落地,思维在外显化的过程中得以清晰发展,学习生发也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