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生成败于拘泥
2018-11-30舒敬东
摘要:教师授课不能拘泥于课前的“编程”或教案;否则,必然缩手缩脚,也必将不敢涉及预判之外的学情。教师授课要敢于随时“叫停”或敢于随时“易辙”,视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动。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方能真正实现思有所惑,惑有所解,学有所得,日有所进。
关键词:授课;拘泥;教案;叫停;调整
梁简文在《诫当阳公大心书》说:“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我以为此处的“放荡”,可以理解为:行文放得开,自由挥洒,不拘谨,似行云流水。
文人创作如此,教师授课也应如此。
细看眼下的一些观摩课、公开课,可用“编程演示剧”一词概括,即渐次演示教师课前预设在教案或课件上的教学程序。如此演示课,看似有条不紊实则像初入贾府的林黛玉,拘谨得令人心生同情。
作家行文时洒脱不羁,授课者也应挥洒自如,如此才能相得益彰,各尽其美。也唯有如此,作者和教者才能遥相呼应,互为知音。教师若是一味地拘泥于课前的“编程”或教案,课上必然缩手缩脚,也必将置各种预判之外的学情而不敢顾。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智慧发生碰撞的过程,然何时“碰撞”?“撞出”什么?却不是我们教师可以完全把控的。为此,一些教师对预设之中的“碰撞”或“编程”之内“碰撞”愿意把控;对预设之外或“编程”之外的就不愿理睬了。我以为这就是教学放不开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拘泥于教案的表现。教师授课应不拘泥于教案与编程,要敢于随时“叫停”或敢于随时“易辙”。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方能真正实现思有所惑,惑有所解,学有所得,日有所进。
听同年级的王老师讲授《伶官传序》,讲到“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时,忽然学生举手发问:“古人发誓时为何要‘断发?”问题一出,我一愣,台上的王老师也随之一愣,我便预感这个问题出乎老师的预案。令人欣喜的是,王老师没有回避,而是及时“叫停”预设好的教学进程,只见他稍作停顿,便转而问学生:“对啊,古人发誓时为何要‘断发?谁能替我帮他解释呢?
一个学生举手补充道:“这次月考试卷中也出现了‘断发——‘断发请战。”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突然想起来了,那是一篇文言阅读,选自《后汉书·王霸传》。就在我回想时,王老师说话了:“你们从‘断发请战与‘誓天断发这两种言行中悟出‘断发是什么意思呢?”
“从语境看,应该是表决心。”另一个同学继续举手回答。
“对,更准确点说,应该是表决心或忠心。”王老师进一步明确道:“‘断发请战应该是表决心,而‘誓天断发则应是表忠心。即古人在表忠心或决心时,往往就要割断头发。”
教师授课就应该有王老师这样及时“叫停”的勇气与准确解答学生问题的专业素养。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有果断“易辙”重新设计教学思路的胆略。在讲授屈原的《九歌·湘夫人》一诗时,我就尝试着“易辙”。
授课前请学生朗读该诗时,发现学生在读第三段的如下文字时磕磕巴巴,语不成句: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鉴于此,我果断推倒预案,决定就从此段突破,临时设计了下面三个问题:1.请找出此段与花草树木有关的词语,并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2.归纳出此段的大意,文字越简短越好。3.此段的写法跟我们之前学的《孔雀东南飞》的哪些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请指出来,并说出运用此写作手法的用意是什么。
学生若能回答出这三个问题,此段的教学难点也就突破了。当学生回答出是“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几句时,我进一步问道:“《孔雀东南飞》的‘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可以压缩成10个字:回房细梳妆,精妙世无双。甚至还可以进一步压缩成5个字:回房细梳妆。请问诗人为什么不用简洁的10个字,也不用更精练的5个字,而要如此絮絮叨叨地用50个字呢?”作者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极力铺陈,不厌其烦地夸张描写刘兰芝的妆束、衣饰、姿态、容颜,意在表现她超凡脱俗之美和从容镇定之质。
学生明白了上述道理,自然就明白了屈原如此鋪陈的创作苦心。即打造爱巢越用心越细致,情感就越炙热,也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一往情深。
课后反馈,此次果断“易辙”的效果比预案要好得多:很自然地突破了难点,又温习了旧知,与此同时还进一步掌握了铺陈这一写作手法。我若是仍拘泥于预案,便达不到这些效果。
作者简介:舒敬东(1967—),男,安徽省黟县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