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位”让人物形象更鲜明

2018-11-30伍超辉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11期
关键词:错位个性化

摘要:课外阅读指导需要教师深度解读作品。教师把解读成果运用到阅读指导中去,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教师解读作品时可尝试结合孙绍振先生提出的小说艺术表现手法展开教学。

关键词:错位;曲折;个性化;撼动心灵

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是推荐给七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作品,这易读且经典的书籍,有助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当读到《青铜葵花》第三章“老槐树”时,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鼻子酸酸、眼泪汪汪。葵花的可怜、青铜一家人的善良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再一次领略了人性的光辉。

当葵花来到大槐树下等待有人认领时,我猜想最应该领养她的是青铜一家。青铜与葵花之间的关系那么亲密,奶奶第一眼见到葵花就那样喜欢,爸爸和妈妈也觉着这个小女孩是那么纯洁、可人。再说,青铜家也缺一个葵花这样的小姑娘。可是随着情节的发展,青铜一家并没有做出要领养葵花的举动。 与此同时嘎鱼一家人出现了,嘎鱼调皮、难缠,我们不禁为葵花接下来的命运紧紧地捏一把汗。难道葵花活该要被嘎鱼欺负一辈子不成?

正因为葵花的可人,读者都希望小姑娘能幸运起来,可作者偏偏不让她轻易走运。这种拉开故事情节与读者认知间的距离、促进故事情节波澜、曲折发展的手法就是错位艺术。《青铜葵花》中很多故事都具有错位之美。

一、故事情节的错位,推动了叙事的曲折发展

小说中有很多故事都贴近人们的生活,所以读者读起来会倍感亲切。比如,孩子用装死人的玩法吓唬人等。因为嘎鱼装成死人,葵花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驱赶不了水田里的鸭子来向嘎鱼求救时,被狠狠地涮了一把。鸭子在水田里横冲直撞的兴奋,昭示着嘎鱼捉弄葵花恶作剧得以成功的狂喜心态,但嘎鱼这孩子没有料到后果的严重性,玩过了头,所以才有了后文写到的青铜报复行为的出现。

嘎鱼装死,符合孩子的天性,是无可厚非的。但他用错了地方,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就是错位。错位带来连锁反应,生发出一连串的事端,推动了故事情节不断向前发展。

二、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错位艺术往往会将人物形象刻画地更加鲜明

青铜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虽然从小因为生病成了哑巴,但他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与人交流的方式,也有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时他的想法出人意表,而且充满神奇色彩。比如“冰项链”的故事,他处理问题的方式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又心生无限敬佩。

“三月蝗”一章中,因闹蝗灾各家相继断炊了。当饥饿来临时,解决温饱问题是最当紧的。为了解决温饱问题,人们往往会使出各种手段,用尽浑身解数,其目的只有一个——弄到能吃的东西!青铜家本来就是村里最穷的,又碰到倒霉年景,找到食物的欲望更加强烈。但青铜一家人虽然穷,却没有道德污点,即便在如此饥寒交迫的时刻,家里依然没有任何一个人做出偷针拿线的事。作者把人物放在这样一个特殊背景里进行艺术塑造,刻画了一组典型的人物群像。

但艺术作品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具有个性的,如何让人物的个性更加鲜明?曹文轩有妙招。

为了解决肚子饥饿问题,青铜带着葵花跑到芦苇荡的深处,找新鲜的芦根充饥。不仅如此,这孩子还很善于观察:他在苇塘里发现了不少野鸭,此刻青铜萌生抓一只回去炖汤的主意。青铜既聪明又能干,虽耗费了体力、经历了曲折,最后他还是如愿地抓到一只又肥又大的野鸭。大获全胜后的欣喜之情,读者自然不难体会。他高高兴兴的把野鸭带回家,边走边向人炫耀。至此,一个聪明伶俐、活泼能干的孩子形象跃然纸上。

如果仅是这样写,虽然人物的性格突出了,但还不够深刻,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的印象。怎样才能把人物形象刻画地更深刻呢?曹文轩的妙招就是——错位!

青桐这孩子心很细,鸭子炖了,汤喝了,肉吃了,他还要把鸭毛收藏起来,因为这东西可以卖钱!正是这个可以卖钱的鸭毛,引来了一场暴风雨。无巧不成书,嘎鱼家的鸭子莫名其妙地少了一只。从鸭毛的特征上分析,丢失的鸭子就是青铜抓的那只,而且嘎鱼父子还有人证。这样一来,青铜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家人的信任在这些所谓的证据面前都变得一文不值。难道青铜活该得把这口“锅”背下来吗?

作为读者,每个人的心中都跟明镜似的,因为我们和青铜一起亲历了捕野鸭的艰难过程。但作为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他们没有办法提前到达现场。此刻读者与故事中的其他人物之间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反差。青铜此刻已经被认定为偷鸭子的贼。因为有证据在,他只能被贴上“贼”的标签。这个结果给全家人打上了耻辱的烙印。

当读者都在为青铜打抱不平时,青铜并没有坐以待毙,他选择了用自己的方式洗刷冤屈。于是,接下来就有了他坐在河边等着抓鸭子、抱一只鸭子满村满巷跑的情节。青铜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同时也使人物变得更加深刻、丰满。

三、小说情感设置上的错位,真正能够撼动读者的心灵

每想到此,我不禁会想到《麦琪的礼物》在结尾处留给读者的遗憾美,会想到《平凡的世界》中田晓霞突然死去的悲壮美,这些情节往往是读者不能承受的。好在《青铜葵花》的作者在使用这种技巧时给读者留下的是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好瞬间。

在“大草垛”一章中,作者设计了让葵花回城的情节。因为情感使然,谁都不想让葵花回城:青铜一家不同意,村里人不同意,读者也不同意,葵花本人更不愿意。就是在这种人人不同意、个个不愿意的背景下,后来每个人又都觉得葵花真格儿地是该回城了。最终葵花还是走了。

在情感上,青铜已经离不开葵花了。葵花这一走,让人觉得故事情节太不近人情,尤其是對青铜来说是极度的不公。这就像孙绍振先生所说的那样,当人物之间的情感越亲密时,人物之间的距离拉得越大、越远,这时产生一种错位,人物形象才会更生动,给人留下的印象才会更深刻,小说才更具有审美的价值。青铜、葵花正是这样——两个亲密无间的伙伴,两个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有超越血缘关系的兄妹就此分隔两地,再难相见。这种剜心之痛,作为孩子的青铜是承受不了的。

受不了又能怎样?于是青铜再一次用自己的方式解决:他每天坐在河边的草垛上,不吃也不喝,谁也不理,默默地眺望着大河的远方,期待着葵花的出现。可是葵花的的确确已经走了,再也不回来了。难道这孩子一直这样下去吗?谁也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

对于关系亲密的两个人而言,无法割舍的情怀因为距离的隔阂产生了一种凄凉之美。

好在上天刮了一阵风,把早已骨瘦如柴的青铜从草垛上掀了下来。青铜被重重地摔在地的那一刻,他凭借自己的潜意识低声喊出“葵花”两个字。

至此,小说平添了多少含泪的期待!

参考文献:

[1]曹文轩.青铜葵花[M].南京: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2]孙绍振.文学性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伍超辉(1983—),男,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大营初级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错位个性化
基于OBE的Java程序设计个性化教学研究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对错位相减法的几点思考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动物的错位友谊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