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北京的文化引领功能
2018-11-30黄杰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首都文化建设,两次视察北京都对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作出重要指示。落实总书记的指示,首都文化建设要有传承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引领全国文化的龙头意识、服务全国文化的责任担当。要把建成当代中华文化的思想中心、价值中心、艺术中心、创新中心,作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目标。
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作为首都文化引领的主线
市委书记蔡奇指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集中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重点抓好“一核一城三带两区”。“一核”是指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研究阐释以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为代表的首都文化,使其温润人的心灵,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让首都充满人文关怀,洋溢人文风采,展现人文魅力。“一城”是指北京老城,要认真落实北京新总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老城不能再拆了”的要求,做好中轴线文物保护和申遗工作,加大历史文化街区更新力度,不断强化对老城世界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三带”是指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要统筹推进三个文化带建设,着力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精心保护好北京历史文化这张金名片。“两区”是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领区,要加强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供需两端精准对接,着力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效率,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将首都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融合化,加快构建高精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使全国文化中心与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弘扬中华文明与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名城。
推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基本路径。一是坚持改革先行。文化中心建设要靠改革引路,靠改革破题,解决好文化产品和服务供需矛盾问题,激发北京丰富的文化资源活力。二是保护利用并举。以“一城三带”为重点,加大保护力度,加强分类指导,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保护传统风貌。精心打磨每个历史文化街区,唤醒老北京的文化记忆。持续推动中轴线申遗,打造老城复兴文化标杆。要把传承、利用包含在保护工作之内,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三是打造公共文化示范区。坚持软硬件并举,把公共文化设施作为政府的基本投资建设来考虑,积极推进布局合理、服务配套,努力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重视实体书店建设,大力支持博物馆、图书馆、剧院建设,尤其鼓励民间投资,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四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国家文化产业创新试验区要进一步向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区拓展。树立文化融合意识,注重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
把思想价值建设作为首都文化引领的核心
思想和价值是文化的根和灵魂。要使文化之树常青、枝繁叶茂,就要涵养文化之根、培育文化之魂。首都文化建设应首先抓好思想文化和价值文化建设,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价值支撑。加强哲学和社会科学基础建设,组织开展对文化基础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各种不同价值观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研究,构建起一套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为全体中国人高度认同、能够走向世界的中国思想和中国价值。
首都北京历来是知识分子聚集的文化重镇,一直走在生产优秀文化的前端。他们的作品体现着主流价值、家国情怀,他们关注时代和人民的命运,一直探索着作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历史学家蔡美彪的《中华史纲》,由博返约、厚积薄发,用30万字浓缩了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体现着学者深厚的人文关怀。作家王蒙的《中国天机》,从身边寻常事说起,纵论六十余年文化风情。孙机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为读者呈现出一部小型历史百科全书。钱理群、陈子善、吴福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打破了旧的文学史书写范式,独辟蹊径,以广告为线索,描绘文坛的事件,极具独创性。
加强思想价值成果的艺术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因时而兴,乘势而变,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文艺的规律。离开火热的社会实践,在恢宏的时代主旋律之外茕茕孑立、喃喃自语,只能被时代淘汰。要大兴艺术民主和艺术创作之风,聚焦文化生产的前端,培育各类文化研发和创作机构,支持和奖励原创作品、原创团队。推动文化内容和文化表现形式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更多有深度、有内涵,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精品力作,满足人民群众的价值信仰、认知体验、民族情感和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北京的文艺工作者始终活跃在各种舞台上。从话剧、舞台音乐剧等文艺形式来看,精品频出。2017年夏天,人艺话剧《茶馆》时隔三年公演,一票难求引起媒体热议。首都剧场、国家话剧院小剧场、蜂巢剧场、地质礼堂、海淀剧院等已成为首都的文化地标,林兆华、孟京辉、任鸣等话剧导演成为首都艺术界的文化翘楚,濮存昕、杨立新、冯远征等一大批知名演员被尊称为老戏骨,蜚声海内外。时尚舞台剧领军品牌——首都民营企业“开心麻花”公司,以“为人民娱乐服务”为宗旨,在15年时间里陆续推出了33部原创舞台剧,在北京及全国中心城市上演超过5000场,为数百万观众带来了无限欢乐。综合看,话剧、音乐剧等小众文艺形式在首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越来越重要,整体水准也在向伦敦西区、纽约百老汇看齐。
以创新精神打造首都文化引领的金名片
首都文化的引领应体现在文化产品最丰富,文化精英最集中,文化设施最先进,文化机构最完善,文化实力最雄厚。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推进博物馆改革创新,激發文化活力,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相对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对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艺术作品,赋予其现代表达形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例如,2017年在故宫展出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系统梳理、展示中国历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展现了历代画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这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留住青山绿水,必须记住乡愁”等时代主题相呼应,呼唤人们与自然和谐共生,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发挥“文化+”魅力,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面向市场,需要围绕大众需求多作研究。坦率地讲,人民群众的需要是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供给却相对单一。新形势下,文化领域可与互联网等其他产业开展跨界合作,为公众提供更为丰富多元、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倡导和推广全民阅读。2017年4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阅《公共图书馆法(草案)》时强调,“一个国家养成全民阅读习惯非常重要。”时至今日,阅读重归严肃性、庄严性,“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再次成为社会共识。书店回暖,好书频出,读书活动丰富多彩,全民阅读氛围日益浓厚,书香社会渐渐形成。北京三联韬奋书店24小时营业,成为首都的精神地标。今年,北京阅读季公共服务平台联结京港地铁,打造书香专列;联结名人大家和北京历史文化地标,推出“北京阅读季·书香行走·名家带你逛北京”的创新阅读模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18年5月,北京正式出台《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培育打造一批承载全国文化中心功能、富有首都文化特质、具备较强文化辐射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城市阅读综合体。预计到2020年,全市16区将建成“一区一书城”的综合文化体验中心,重点街区将建设200家金牌特色书店。这与星罗棋布的社区书店一起,将构建起首都文化建设的15分钟公共阅读圈,从根本上解决全民阅读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着力打造文化活动品牌。在音乐、电影、戏曲等领域品牌塑造方面,北京形成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戏曲文化周”等文化品牌。这些文化活动以弘扬传统文化、塑造中国概念为主题,兼容国际性与民族性。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委员会主席余隆介绍,音乐节虽冠以“国际”二字,但多年来始终以弘扬中国文化为己任。历届音乐节,中国传统音乐、古典戏曲和民族音乐等都占有一定的比重,首都音乐人自觉承担起了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全面展现中国文化的责任。2011年创办至今,北京国际电影节走过了8个年头,这对于一个国际电影节来说还很短暂。对比享誉世界的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1939年创办的戛纳国际电影节、1932年创办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1951年创办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北京电影节就是个年少的孩子。但是,著名导演王家卫却认为,北京电影节是个了不起的8岁孩子。2017中国戏曲文化周共推出戏曲花车巡游、全球京剧票友大赛、地方园唱地方戏、亲子剧场、非遗互动展示、戏曲珍品展、戏曲大会等十余个大项主题活动,尽显国粹大美,展现了传统戏曲文化的现代魅力。
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履行首都职责使然,是贯彻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必然要求。作为首都,北京的文化中心功能和地位就是龙头,起的作用和任务就是引领带动,而不是简单的交流和互通。首都文化就是国家的龙头文化、中心文化,是以北京文化为基础、荟萃了全国各地各民族文化精华的中华文化的代表。只有建设起龙头文化、中心文化,才有资格充当文化龙头、文化中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發展道路,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更好发挥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展示交流和服务保障的功能,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努力使北京成为文化繁荣兴盛、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
(作者:黄杰,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市委党校研究基地研究员)
责任编辑 / 沈 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