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师范公共必修课教学方法改革行动研究

2018-11-30王贺元

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教学方法

王贺元

[ 摘 要 ] 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学习兴趣缺乏是一个严重问题。采用“兴趣提升”的新型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为直接目标,通过设定分类教学目标、重新调整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等方式与学生一起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的行动研究,效果明显。但一些问题依然值得反思:一是研究过程中的教学手段方法还不够丰富;二是研究反馈手段还有待弥补改正;三是改革阻力(学生)甚大;四是考核等配套制度需要进一步改进。

[ 关键词 ] 教学方法;行动研究;兴趣提升

[ 中图分类号 ] G64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5-4634(2018)04-0080-05

0 引言

对师范生培养极为重要的公共必修课,教育研究方法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普遍重视。但目前,这一课程的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一个核心问题[ 1 ]。笔者的调研突出显示为两个方面:一是重视程度不高,90%的同学目的仅仅在于拿到学分,这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现象[ 2 ];二是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课堂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听讲的学生只占到30%,有30%的学生在做其他事情或玩手机。研究分析原因,固然有政策投入不够、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3 ]等各种复杂因素,但核心症结在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不能主动参与教育研究的能力构建和实践环节操作。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自然可以溯及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教学运行机制等诸多层面,一线教师可发挥的作用有限,但由于“教师兼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具有优势,利用这一优势,采取行动研究,可以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出自己的努力。据此,本文旨在分析探讨行动研究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教师教育公修课教学水平所具有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1 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1.1 学习兴趣

关于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杜威的研究,他在1915年指出:兴趣对提升学习效果有作用,教学不能依赖外部措施来强迫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而要更多地通过教学设计等手段让学生从内心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4 ]。从心理学角度,有研究者把学生的内在兴趣分为两种:情境兴趣和个人兴趣[ 5 ]。这两种兴趣有区分也有联系,二者都受文本、阅读、诱发情绪等众多因素影响,其中学习内容的生动性更易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6 ]。哈拉克等人[ 7 ]第一次从真正的课堂学习实践层面做了研究,其以刚入学并选修心理学导论课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达7年的追踪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兴趣虽然是天然的,但也可以被改变。例如,大学生喜欢《心理学导论》课就会影响其选修更多心理学课程甚至将来从事心理学相关的职业。因此,如果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其发生机制激发学生的个人兴趣或情境兴趣是一个重要路径,其中包括提供有意义的课堂材料[ 8 ]、让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情境[ 9 ]、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 10 ]等多种方式。本研究从行动研究手段出发,立足于具体而微的课堂环境细节,可以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不同于实验研究或纯学理分析研究的另一种研究思路和研究面貌,丰富和发展新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1.2 行动研究设计

行动研究是美国学者Coller和Lewin提出的一种社会研究范式,后来同样是美国学者Corey提出这一研究范式可以应用于研究教学问题,特别是教师和管理者如何运用这一方法来研究教学和管理问题。为行动而研究,由行动者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是这一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一研究实现系统性的自我实践改善[ 11 ]。这其中,自我反思极为重要,Kemmis与Mc Taggart强调行动研究必须通过反思来提高自己对实践工作的理性认识和评价,Elliot则强调反思后的行动质量改善,Nunan注重行动与研究的结合,认为自我反思要能够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除了反思,行動研究还特别强调行动研究的“循环”。Lewin很早就提出了行动研究的循环模型,即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最初的问题解决,并非研究过程的终结,还需针对后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整个研究过程体现出反复循环的螺旋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H A Ktrichter提出了具体的“行动与反思”模型,第一步,行动;第二步,在行动中反思;第三步,反思得出基于实践的理论思考;第四步,产生行动意见;第五步,产生循环,再进行行动,与第一步形成循环过程。根据以上两种模型,McDonough & McDonough对此又做了发展,他们提出了行动研究的“七步模型”:第一,初步计划;第二,发现事实;第三,行动方案;第四,实施;第五,监控;第六,修改;第七,新方案[ 12 ]。

行动研究强调基于实践行为本身的研究。教学问题研究是教师自己的研究,针对的也是自身亲身参与和实践存在的问题。这里的行动即是指教师通过行动来影响或改善问题、疑问和困惑,这里的研究强调一种科学范式,它不是指教师仅仅满足于日常生活的行动记录,而更要侧重于通过系统、全面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来解释自己的行动内涵与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改善行为的科学理性思考。因此,从教学过程而言,行动研究是教学改革研究的最佳研究范式。根据上述理论,结合大学教育实践,本研究的行动与反思模型如图1所示。

2 研究过程

2.1 发现问题

研究团队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了师范生公修课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对师范生公修课缺乏兴趣和认同感,对传统教授制的课堂教学模式感到厌倦,师范生所必需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技能无法有效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也不满意,学生无法和教师形成有效教学互动,与此同时,教材过于死板和狭窄,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弊端日渐暴露,教师满足感无法得到体现。基于此,研究团队经过与专家商讨并结合学校教务部门的意见,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研究假设和改进的行动计划,见表1。

2.2 制定行动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与假设,研究团队提出了第一阶段4个步骤的行动方案:一是改进教学材料;二是改进教学设计;三是实践活动改进;四是作业评价改进。

2.3 实施行动研究计划

基于学习兴趣提升的视角,笔者以自己任教的N校大二两个班级进行为期3周的教学先修试验,访谈和课堂观察结果表明试验效果良好。据此,笔者把这一试验推广到笔者所任教的全校不同专业的共8个班级,全面实施各项改进计划,时间为一年,提升兴趣的行动分为以下4个方面。

1) 根据学生对象设定分类教学目标。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涉及到文学、生物、物理、化学、音乐和体育等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教育对象有着极大的学科专业差异和个体差异,如按照统一目标来实施教学,某些目标音乐学专业学生根本无需达到,而文学专业则必须达到,这就出现了教学实践和师范生需要脱节的现象。鉴于此,笔者按照不同学科专业将学生在学习上的目标设定成不同的等级,对学生的最后学习目标也提出不同的等级要求。按照差异化来对待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学生达到自己学科专业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级别即可,若超出原定级别,可以获得额外的奖励,如零食等小礼物,并作为评判平时成绩优秀的重要指标。

2) 重新调整教学设计。教师从整个课程周期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在第一周分析和研究教学进度和安排,具体包括如下3个方面:(1)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放。教育研究方法除了理论部分之外,还需要结合实践开展具体研究,给学生展示研究实践的结果和效果。因此,结合教学有关章节内容,从一学年整个周期长度来预先设计如何利用、开发多媒体和网络为主的各种教学媒体,包括幻灯片、视听技术、计算机、互联网等多个方面,利用教学媒体把教育研究的有关内容“融化”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中。(2)注重建设“教育研究”的教学环境。教师不是把知识“填鸭”给学生,而是要注重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努力营造一个教学上的“教育研究”环境,借助多媒体和学生的集体力量,注意设计教学桌椅的布置、男女生的搭档小组分配、课堂宽松气氛的营造以及师生和谐关系的营造,让课堂环境具有一种“教育研究”的气质氛围。(3)师生互动关系的改进。学生学习研究方法,就必须形成一种研究氛围。教学设计要求形成一种“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教学以民主的方式展开,注重学生的平等参与讨论;学生以平等方式参与学习,注重教师引导下的自由探索,教师的定位是一个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是主动、平等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

3) 丰富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就教学材料而言,《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本身很抽象,学生又有很多之前从未听说过的名词术语,再加上没有直观感受,很难听懂。教学所用的教学材料除了教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材料。丰富教学材料,主要是做到三结合:(1)与案例结合。具体内容章节如《问卷调查》《叙事研究》等不再单纯局限于讲理论,而是结合具体案例来进行理论阐释。(2)与科学实践前沿发展相结合。注意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把最新的教育以及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并结合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探讨。(3)与学生生活常态相结合。学生感觉教育研究方法课堂缺乏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课程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学材料的选取上力求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现象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如食堂满意度调查、学生宿舍关系是否合理等,可以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优化教学活动细节。

就教学手段而言,传统的《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主要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丰富教学手段,主要是在现代试听技术手段和师生交流方面下功夫。

一是通过现代视听技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图片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例如讲授《观察研究方法》章节时候,通过展示网络和图书所搜集的各种图片(动物、植物、儿童、老人、趣味照片,并有一些相关研究成果的照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结合视频内容增强学习内容的时代感,例如在讲授《访谈法》相关章节内容时,通过播放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采访艺人张学友,以及台湾电视节目《康熙来了》主持人小S和蔡康永采访艺人刘德华的视频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对访谈法的了解和认识,有效实现了目标。

二是加强师生交流互动。首先要注意提问的作用。改变当前课堂“教师自己提,学生不愿答,最后自问自答”的尴尬提问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请其他同學、老师来回答;除了个体提问回答方式之外,对学生实施分组讨论提问回答。其次是注意教学语言的互动性。师生互动起来,重要媒介是语言,特别是教师的教学语言,笔者个人喜欢相声、评书等传统曲艺节目以及易中天、纪连海等央视百家讲坛著名老师的讲座,曾尝试把其中的相关语言互动技巧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三是主动与学生交流。例如,教师主动讲述或者交流一些与同学们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话题,如学车、毕业生就业、感情等等,学生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二者之间的距离就大大缩短。

四是给予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和要求,但由于谦虚、不出风头等文化心理作用,学生不好意思或没有胆量表现自己的才华。但一旦给了他们机会,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迅速增强。在讲授《研究设计》一章时,笔者布置了一道作业:同学们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个人,每一组选择一个主题,来设计一个研究计划,并在课堂上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讲授15分钟。开始笔者还比较担心这一工作是否能够开展,但实际效果完全出乎意料,学生热情极为高涨,无论选题、设计和课堂展示,表现都极为精彩。

2.4 成效评估

18周的教学实践显示,通过“提升兴趣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大大提高,学生不但愿意提问题和回答问题,而且愿意主动设计教学方法的有关内容,师生课后的交流明显增加。

课程结尾时,笔者向研究对象发放了140份调查问卷,回收140份。在回答问卷问题“学习完此次课程,对于此次课程的效果判断”选项中,回答“没有收获”以及“很少收获”的问卷合计有13份,回答“有比较大的收获”以及“重大收获”的问卷合计有127份;针对本门课程是否感觉有兴趣的选项,回答“没有”和“很少”的问卷合计有11份,回答“比较大”和“很大”的问卷有129份,见表2、表3。此外,还有两个附带结果。第一,本次课程结束之后,有23名同学认为该课程有趣味,请求选修笔者的其他课程或希望由笔者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第二,有19名同学认为通过该课程学习对研究方法有兴趣,希望能够介绍一些书目做进一步学习或报考与之有关的研究生。这两个结果也可以作为成效评估的评估证据。

3 结束语

本次教学方法改革的效果较为明显。

从学生角度分析,通过和同学们的交流,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感觉到《教育研究方法》课程这么有意思,还有的同学表示自己原来一直对《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有成见,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但通过现有学习状况来看,这门课恰恰是最需要开设的课程。在同学们的学期“学评教”意见中表示效果好的评价占据到了90%。

从教师角度分析,教师起初缺乏教学兴趣和热情,但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同学们的学习成就感也唤起了教师的工作成就感,对这门课的开设和教学过程感到高兴和满足,有了教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是作为教师的最大收获。但与此同时,还是有一些问题存在,其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

首先,从研究过程来看,还有一些环节值得改进。其中,一个重大的缺陷是研究过程中的操作环节缺陷。本研究基于兴趣方面的研究,对于教学课堂而言,除了老师的讲课之外,如果有一些具体的动手操作环节甚至野外考察环节等效果会更好。这是因为,一旦学生了解了原理之后,再去动手操作更能提升学习兴趣。但本研究一开始便忽视了这一重要环节,研究过程更多是基于教师的讲课之上的师生互动,对于具体操作环节,只是看了几堂模拟视频或者让同学们自我模仿设计,这就出现了重大缺憾,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弥补这一缺陷。

其次,从研究结果的反馈来看,反馈的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研究结果反馈,因为时间、精力等各种因素,结果反馈相对单一和缺乏。本研究的反馈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较为简单的问卷统计,二是个别学生交流。问卷统计只是单一的数据排列,缺乏从统计学角度做统计规律性的分析研究,特别是没有针对持反对意见的学生做深入分析或个别访谈,这是一个重大缺陷,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第二,个别访谈应该包括全部的学生,但涉及学生毕业离校、研究者自身精力等问题,访谈对象只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如此,反馈结果难免有所偏误和不准确。

三是改革阻力问题。就学生而言,通过改革,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得到收获和进步。但不可否认,无论哪个班级,总是有极个别学生无论怎么改革,总是表现出各种问题,不愿意参与,不愿意动手,不愿意思考,不愿意融入整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概念固然值得向往,但这是理想,现实中的这些问题让理想变得有点苍白,如何面对这一状况是一个难题。

四是配套改革问题。即使大多数同学意识到了改进教学方法的乐趣,但在考试以及其他考核环节,“划考试范围”以及“背笔记”是最直接也是最省力的办法。学生在课堂环节如果采用新的方法,需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参与,但划考试范围和背笔记却简单的多,所以学生在认知和现实选择上出现了矛盾。他们认知上认可改进了的教学方法,但在选择上则认为划考试范围比较容易通过——性价比更好。一位同学的话反映了大多数同学的想法:“老师的课非常好听,但考试不实用”。在现有的情况下,如果不改革配套的其他环节,进行教学改革的阻力很大。与这一问题相联系的就是考核问题,现有划范围、背笔记的考试方式已经成为当前大学教学的一個毒瘤,也不符合现有大学生学习的实际。如何改变单纯依靠笔试给予学生考核成绩的方式是另一个值得研究的大课题。

参考文献

[ 1 ] 王凤华,张晓雪.课堂教学为何难让学生入迷——从知识展现过程谈起[ N ].中国教育报,2015-05-14(4).

[ 2 ] 刘昆,张林涛.手机,该退出大学课堂了[ N ].光明日报,2014-11-04(5).

[ 3 ] 李新玲.不谈教学,还谈什么大学[ N ].中国青年报,2014-01-13(6).

[ 4 ]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M ].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9-141.

[ 5 ] Hidi S,etc.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ration:the search for optimal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M ].USA:San Diego,Academic Press,2000:309-339.

[ 6 ] Schraw G,Bruning R,Svoboda C.Sources of situational interest[ J ].Journal of Reading Behavio,1995(27):1-17.

[ 7 ] Harackiewicz J M,Barron,K E,etal.Predicting success in college:a longitudinal study of achievement goals and ability measures as predictors of interest and performance from freshman year through graduation[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2(3):562-576.

[ 8 ] Bergin D A.Influences on classroom[ 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9,34(2):87-98.

[ 9 ] Ainlev M,llidi S,Berndorff,Dlnterest.Learning and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that mediate their relationships[ J ].Journal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2( 3):545-561.

[ 10 ] Schiefele U. Topic interest text representation and quality of experience[ 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6 (1):3-18.

[ 11 ] 王艷艳,王勇.循环模式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行动研究探析[ 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V1(1):49-54.

[ 12 ] 戴长和,许天英,陈振兴,等.行动研究概述[ J ].教育科学研究,1995(1):42-46.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lack learning interest is more prominent in current university classroom. In this study, Its direct target i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nthusiasm, "increased interest" in new teaching methods gained great achievements, by adjusting teaching objects, rich teaching language and teaching means reforming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language, increase interaction as well as teaching methods and other ways of teaching methods with students reform action research. However, some problems remain worthy of reflection:first,of teaching methods is not enough rich during the study course; second, feedback needs to be made up; third,reform resistance(students)will mean further pain;fourth, assessment and other supporting systems need to be improved.

Keywords teaching method;action research;interest upgrade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关于七年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行动研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