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探究

2018-11-30王怡房琳

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王怡 房琳

[ 摘 要 ] 教与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能力,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模式的变革,建构主义蕴含了全新的教与学思想,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现路径。遵循建构主义思想,从教学方法原则、目标设计理念、環境创设、资源工具、效果评价5个方面全面设计学习与教学环境,体现以“学”为中心,从而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思路与途径。

[ 关键词 ] 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 中图分类号 ] G64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5-4634(2018)04-0004-08

十九大报告指出了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1 ],对新时代教学工作以及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着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的问题[ 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终身学习习惯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3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授学生以渔,是值得每个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教与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高等院校来说,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即教学模式的变革。

1 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米克·邓金、布鲁斯·比克尔在1974年出版的《教学研究》一书中对教师及环境影响学习的因素作了分类。本杰明·布鲁姆1974年在《人性和学校学习》一书中强调了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学习能力进行了再定义。布鲁·乔伊斯、玛莎·威尔和艾米莉·卡尔霍恩全面研究了教学模式,调查选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将它们作为学生的学习模式加以考察,并考虑如何构建学习者共同体,研究发现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习能力,教学模式本质上是给予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教学模式发挥效用的关键是使学生成为更主动的学习者[ 3 ]。

万伟在《课程与教学》杂志发表《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4 ]一文,对我国30年来教学模式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总结,评价了教学模式不同类别的概念与内涵、价值与意义以及选择与运用,提出了教学模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指出了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我国教学模式的研究经历了从引进西方思想进行理论研究,到实践建构、学科应用以及区域推进的历程。不同学者对教学模式给予了不同角度的界定与研究。有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静态结构与动态程序的有机结合[ 5 ],有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的桥梁纽带,也有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计划、程序、硬件等方面的一个系统整体[ 6 ]。

总之,教学模式是组织教与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运用,是在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概念学习、发展创新思维、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形成正确社会角色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2 自主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思想

2.1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教学目标的要求

美国学者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学习的人”。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是一个人必需的基本能力与要求。信息化时代,新技术不断出现,以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等为代表的智慧学习环境得以普及。相对于中小学生,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与更好的信息素养,具备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因而,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愈加强烈。

齐莫曼将自主学习界定为“学习者把自己的心智慧力转化为学术技能的自我指导过程”[ 7 ],可见自主学习是一个元认知过程。香港中文大学霍秉坤等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培养》一文中梳理分析了各国学者对自主学习概念以及自主学习培养的相关研究,提出了自主学习的特点是自主策略、积极回馈和互动推动[ 8 ]。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分析了环境与知识建构的关系,提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 9 ]。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我探索、自主思考,能够自我评估个人行为结果,并自我设计实现途径,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达到目标,涉及教师创造的学习环境、提供的教学活动。因而,学习环境、教学活动非常重要,必须与选择的目标相符合[ 10 ]。

2.2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理论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提供了实施途径 自主学习是主动完成知识建构的一个过程[ 8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不是家长、教师、教材或媒体提供信息的简单记录者和被动接受者,学生自主选择需要学习的信息并从中建构意义[ 10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模式正是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采用相应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开展合作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意义建构。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开拓了人们如何去建构自然科学知识领域的学说,20世纪杜威、维果斯基等人在建构主义学说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我国学者在国外学者思想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建构主义进行了研究与发展。何克抗教授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11 ]一文中详细论述了建构主义思想。截至2018年1月30日,该文章被引用次数已达3 036次。郑云翔论述了新建构主义(加入了创新要素)与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提出了5种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强调了信息技术的运用[ 12 ]。

在中国知网,以“建构主义”“自主学习”为关键词在主题中检索2001年以来相关文献,共得到有效文献3 931篇,可见近年来,建构主义以及自主学习均为研究热点。通过对文献的学科分布进行分析,占比第一的是外国语言文学,共有文献1 790篇,第二是中等教育领域,共有文献791篇,而属于高等教育领域的文献只有296篇,占全部文献的7.53%。由此可见,在高等教育中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研究不足,仅仅在一些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这种理念,缺少学科普适性的原则与方法。

建构主义突出强调了使学生学会探究并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教育能够持续不断地丰富学习者的思想。建构主义强调教师不仅要直接传授知识给学生,还要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进而使他们建构起在学术、社会等领域的知识[ 3 ]。相较传统理论,在建构主义理論框架中教学的中心、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任务等5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表1列示了两种教学理论的对比情况。

首先,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吸收新知识,而是重建新材料的一个过程。其次,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和文化不仅可以由教师传输给学生,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的反馈也能获得知识。最后,良好的指导方法是学生建构知识的有力保障。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学生、教材以及媒体4要素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扮演了新的角色,承担了新任务,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知识传授,而是要创设教学环境、组织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学生不再是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被动复制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作为课程讲授内容载体的教材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作为教师传授知识的工具或载体的媒体则成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工具。要素角色对比图(图1)描述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4要素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四要素的对比情况。

建构主义搭建起了全新的师生关系。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学生是一个在前进过程中需要不断重组知识的群体,应该尽可能少地把学生看作信息的接收者,尽可能多地把学生看作知识的建构者。在这一理念下,教学模式应该旨在帮助学生获得新的创设及重构知识和观点的方法来增加其知识量,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环境,工作重点应该在于研究学生的反应,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水平并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技能,时刻调整自己以适应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创造学习策略以及运用学习策略,促进学业进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师生关系示意图(图2)展示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师生的全新关系。

3.1 方法与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有多种教学方法,其中比较成熟的有支架式、抛锚式以及随机通达式教学方法。

1) 方法。支架式教学遵循适时反应原则,教学过程起初,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提供支持,随着学生掌握策略程度的加深,教师需要不断减少作用(逐渐撤去支架)[ 13 ]。因而,教师事先要分解问题任务,搭建学习框架;问题确定后将学生引导进入问题情境,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然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碰撞思想,提出不同解决策略,相互学习;最后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进程,适时给予学生示范指导,循序渐进,将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引导学生获得最高的水平。支架式教学程序设计如图3示意。图3 支架式教学程序示意图

抛锚式教学注重情境的创设,特别强调选择真实事件、真实问题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感受与体验会使知识建构更加全面深刻。选择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与问题作为“锚”抛出,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让学生自主思考、协作学习,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效果评价将在整个教学进程中进行。教学环节及程序如图4所示。

随机通达式教学由斯皮罗提出,指学习者在不同时间,以不同方式、多角度进入相同内容的学习,从而可以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以实现对知识全面深刻的建构。该教学方法是基于问题多面性的客观存在,要做到对问题的全面了解,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建构需要带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从不同角度考虑深入研究,在对问题全貌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全面建构。随机通达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建构起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适合于高级学习,对高等教育尤其适合。

2) 原则。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如下:(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要创设多种不同情境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去感受,去应用。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一步步提升,一层层完善,不断自我反馈,从而建构起全面深刻的知识体系。(2)强调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建构主义强调要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首先,学习任务要密切结合现实,尽量选择真实的任务,且由于现实任务真实复杂,故而强调学科间的融合交叉。其次,教学以及学习过程要契合现实问题的解决过程,因而要求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教材、媒体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的主要目的是支持学生的自主思考、合作学习,而不是辅助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因此,教师课堂的重点不是讲授知识本身,而是资源获取利用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效果测验不应是结果型,而应该是体现在教学整个环节中的过程型评价。(3)强调合作的关键作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经验与知识积累,从个人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在锻炼思维自主性的同时也易引起片面性。通过合作学习,整个群体的有益信息可以被相互交流接收,促进知识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图4 抛锚式教学程序示意图3.2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理念

1)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实现两个方面:传授知识与启发认知。传统的教学模式更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讲授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知识的讲授与灌输,注重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在启发学生认知方面有所欠缺。而作为过程的认知维度正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知识与认知两个维度共同作用才能实现教学的全面目标。

2) 教学设计理念。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为目标,以建构主义为法则,教学设计理念如下:改变传统的讲授课堂,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广泛运用案例分析、研究讨论等多种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研究。之所以强调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基于如下理由:(1)合作学习是一种社会本能,群体内相互信赖的情感能够激发成员更大的活力,学生在合作型的学习环境中会产生更强烈的动机合力。(2)小组内的成员可以交流互动、互相学习,能够使每个成员发挥更大作用。(3)合作行为能够减少疏远感和孤独感,有利于培养对他人的积极态度,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4)合作学习的机会越多,经历合作任务越多的学生技能以及共同创造性提高越快。

3.3 环境设计

在教学及学习过程中,遵循团队合作精神,将课程教学分为3个部分:理论课讲授、学生自主学习、成果汇报总结[ 14 ]。

在理论课讲授部分,由主讲教师针对课程教学目标,对课程理论体系进行提炼总结;教师在理论课讲授时主要讲难点、热点以及获取知识的方法,并对自主学习的内容及任务要求进行布置,自主学习主题的设计应紧密围绕教学内容,根据教学计划安排,与现实密切结合,最好是热点问题、案例分析。教师只有通过持续布置任务,才能了解学生思想中进行的活动是否与自己教授的基本理论相协调,持续构建出学生的心理图像变化进程,使教学这一持续探究行为向着预期目标进行。

在学生自主学习部分,学生被分成2~4人的小组,采用个人思考加小组协作的方式自主学习,带着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在理论课中,学生获得了学习策略,产生了假设信息,需要在该环境用科学工具去验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工作进度,必要时可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提供一些支架式意见帮助学生更加具体化地理解问题。团队成员人数确定为2~4人,是因为学生在人数不同的小组中,工作效率存在着差异。随着人数的增加,工作效率会下降。同时,合作学习会有阶段性差异,具体见合作学习阶段特征及环境创设示意图(图5)。具体表现如下:在合作的初始阶段,即图5中的阶段一,学生对问题呈现出一种固执己见的固定反应模式,不愿意接纳别人的意见。在该阶段,教师应该创设支持性环境,鼓励学生思维扩散,多考虑不同角度;合作学习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进入到了阶段二,此时学生已经能够多方考虑不同信息,但是此时对权威意见有着较为强烈的抵制。在该阶段,教师要注意考虑创设出协商以及拓展思考的环境,鼓励成员之间就不同意见开展辩论,升华思想。继而到阶段三,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接纳别人观点,此时教师创设环境重点应该是小组成员之间人际关系的建立,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最后,到阶段四,合作学习的一个流程即将结束,协作的团队精神已基本养成。此时,成员之间进入到了共同协商、构建知识体系的最终阶段,在该阶段,教师注意要努力创设独立的、信息化的环境,为后续题目的合作解决、知识的合作建构打好基础。

定期集中开展讨论课进行成果汇报。在成果汇报讨论课上,小组发言人代表本组就研究问题方法、途径、小组发现以及组内合作情况做成果报告,由辅导老师和其他同学进行质询。成果汇报结束后,教师对知识性错误及时纠正,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程度等做出评价,对针对问题的总体解决情况进行总结。在此阶段完成了知识体系的更新。流程可见教学与学习环境创设示意图(图6)。

3.4 资源与工具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数字化资源为大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教师应该要做到:第一,能够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MOOC、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公开课以及各类文献资料;第二,具备对现有资源进行二次开发以及进行本土化改造的能力;第三,制作、开发新资源。使资源生生不息,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获取资源的方法,指导学生借助以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之外,还应该提供促进学生知识建构、自主学习的工具。工具包括专业工具与交流工具,其中专业工具指针对不同学科与课程的专用软件或应用工具。交流工具指一些硬件环境,如讨论区、合作平台等。图5 合作学习阶段特征及环境创设示意图

3.5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是对阶段教学活动进行的总结与检验,是对下一阶段教学行为进行修正的依据。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效果评价多采用期末一次性考核的作法。在一段学习结束后,通过命题考试来评定成绩,属于结果型评价模式。结果型评价模式会带来考前突击现象,学生考前突击复习背诵,形成短时记忆,就能够取得好的卷面成绩,但是没有深入理解知识,很快就会遗忘所学。此外,在大部分高校中,期末成绩一般采取平时成绩与卷面成绩按一定比例合成的方法。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考勤以及作业情况自行赋分,容易产生空虚敷衍现象,学生也不能实实在在参与平时成绩的评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内在学习动机,也不易促进学生自我监控行为的养成[ 15 ]。图6 教学与学习环境创设示意图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构建的重要性,在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导向下,成绩要更能衡量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效果评价需从结果型评价向过程型评价转变,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个性化过程型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过程型评价体系中赋分的主体要从教师单一主体变为教师、学生本人、小组成员、其他学生4方主体;评价的内容要从解决问题效果、知识掌握程度、信息搜集能力、讨论汇报效果、团队协作能力5方面综合评定;评价工作也由一次性打分变为在整个过程中分阶段赋分。因此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建立评价流程及程序。

4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要求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有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从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学习,提升学习能力。对于即将进入社会的高校学生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发挥个体作用,提升在团队工作中的协作力;在重建新材料过程中,学生甄选和辨别有益信息,培养对纷杂信息的判断力;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个人学习能动性,强化自主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意志力,为未来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然而,觀念、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构建并非一朝一夕,仍需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4.1 审视教学模式,重建学习观念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不仅教师要转变角色,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目标应由“知识为本”向“知识建立、应用为本”转变,学生亦是如此。应试教育下的被动学习习惯需要在高等教育中破旧立新。

作为知识的接收方,一部分学生在应试压力下丧失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更倾向于接受和索取知识,其学习观念在高等教育过程中需要被重建。而重建的过程,就是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实施的过程。

作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需要审视已有的惯常教学模式,应该意识到教学模式正是教师需要终身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需要不断完善、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在理论与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在信息获取途径的传授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对教学模式中的具体教学方法反复揣摩、锤炼研究,让讲授更生动,使学生更易接受。其次,要不断学习、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最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在所有时候适合所有课程、所有学生,多维度组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形成精彩的课堂,引导和帮助学生重建学习观念。

4.2 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需要系统的教学方法设计 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知识,把握学科发展前沿,而且必须掌握信息获取途径、专用软件使用方法以及环境创设技巧。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需要教师的有力引导,结合知识要点,寻找学生兴趣点,找准合作学习切入点,制定全面的教学计划。教师在课前要精选案例、主题素材,凝练课程理论;在理论课的讲授中要设计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中讲清理论,讲明信息获取途径以及知识建构要求;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适时巧妙引导;在成果汇报的过程中抓住重点,适时提问,适当开放式解答,激发学生深度思考,促成知识建构。

教学整体环节,需要系统设计,不同教学方法穿插使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一知识体系的不同内容中,选用的案例、主题也应注意连贯性,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深度进行延续性分析,促使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不断反思,完善知识体系。

4.3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实施需要多方配合

无论是教学模式的实施,还是学习观念的转变,在各方面的通力配合下,效果才会更好。

社会环境应正向鼓励学生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为己用不是简单复制而是积极构建。学生应该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掌握知识脉络,在合作学习中注意主体意识,发挥与团队协作的融合;利用各种途径积极构建知识,并注意能够做到创新。

学校及教学管理者应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教学模式的创新。购买MOOC、课程制作平台,建设智慧教室,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创设硬件条件。用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等措施来鼓励教师对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探索,用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创新学分的设置、各类竞赛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4.4 以知识体系自主建构促进应用能力提升

高等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方法,高等教育过程和目标不仅强调知识体系的建立,也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因而,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及相应教学方法实施中,教师需把知识构建与方法使用融为一体,使学生的课程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融为一体,课堂学习与课外应用融为一体,理论学习与实践提高、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融为一体,在知识体系自主建构过程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 1 ]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 ].( 2017-10-17)[ 2018-02-04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867529.htm.

[ 2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2010~2020年)[ EB/OL ].( 2010-07-29)[ 2018-02-04].http://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 3 ] 布鲁斯·乔伊斯,玛莎·韦尔,艾米莉·卡尔霍恩.教学模式( 第八版)[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 4 ] 万伟.三十年来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J ].中国教育学刊,2015( 1):60-67.

[ 5 ] 吴恒山.教学模式的理论价值及其实践意义[ 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9( 3):16-20.

[ 6 ] 吴爱琴,杨兰芳.浅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J ].文教资料,2007( 9):181-183.

[ 7 ] Zimmerman B J.Becoming a self - regulated learner: an overview[ J ].Theory Into Practice,2002( 41): 64-70.

[ 8 ] 霍秉坤,徐慧璇,黄显华.学生自主学习的概念及其培养[ J ].全球教育展望,2012,41( 7):18-25.

[ 9 ] 任友群.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建构[ J ].教育科学,2002( 4):40-42.

[ 10 ] 洛林·W·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 11 ]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7( 5):74-81.

[ 12 ] 郑云翔.新建构主义视角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 J ].远程教育杂志,2015,33( 4):48-58.

[ 13 ]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 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6( 4):75-82+108.

[ 14 ] 王怡,张雪.“合作研讨”式教学法的应用实证分析[ J ].陕西教育( 高教),2017( 7):35-37.

[ 15 ] 庞维国.论学生的自主学习[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01( 2):78-83.

Abstract Teaching and learning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Education can influence learning ability to a large extent, and the ultimate goal of teaching is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The goal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pend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aching mode. Constructivism contains a new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ought,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ath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Following the constructivism, we should design learning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from five aspects: teaching methods and principles, teaching objectives, environment creation, resource tools and effect evalu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utonomous ability and provide ideas and way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autonomous learning;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model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