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引导家长做好父母

2018-11-30程海英

黑河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父母家庭幼儿

程海英

[摘要]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幼儿园或学校教师,只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教育影响着孩子,而家长的教育却不同于幼儿园或学校,因为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比较长,孩子从咿呀学语到长大成人,父母都会对孩子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不但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长的教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家庭;父母

我国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为一名幼儿园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家长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幼儿期,家长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身体及心理的健康成长。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家长的素质以及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与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家长做好父母、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呢?

一、让家长认识到自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认清自己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两个阵地。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起主导作用。在我们这样生活水平较低、家长知识层次不高的小县城,要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长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虽然有的家长从来没有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也没有为孩子一生该怎样发展做过周密的教育计划,但他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不管家长的经验与做法是否得当、是否正确,他们的做法都在家庭教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认清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变。

2.认清孩子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约谈家长、电话家访等形式,跟家长聊一聊孩子,让家长知道孩子的脾气、性格、爱好,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这样家长就能准确定位,知道自己将要从哪里入手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

二、通过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促进“父子双修”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和家长是教育伙伴,目的和初衷都是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家长肯花些心思,利用多种形式、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益,也会不断提升家长自身的素质。

1.正面示范引导法

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嘴上说一套、做事的时候又是另一套,必须言行一致。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时,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事让幼儿模仿,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要吃饭了,家长可以與孩子一起摆桌子、摆碗筷,吃完饭后可以一起收拾;在吃饭时教育幼儿不要剩饭,不要糟蹋粮食,因为粮食来之不易。又如,家长在领孩子过马路时,要认真遵守交通规则,让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交通规则在实际生活中得到真实的运用,避免形成认识上的双重标准。再如,从哪拿的东西,用完以后再放回原处;垃圾要扔到垃圾箱,不能随地吐痰;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哗、吵闹等。

2.反面事例分析法

记得我儿子三四岁的时候,不知道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经常把自己的玩具扔得满房间都是,每次我收拾好后,他又扔得到处都是;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不知道合作,只知道捣乱。有一次,儿子趴在床上摆积木,当他就要搭好一座城堡时,我“嗖”地推了一下,积木瞬间倒塌,没了城堡的踪影。儿子又愤怒又委屈地嚎啕大哭,让我还他城堡。我就问儿子:“是不是很生气?把别人辛苦做好的东西弄坏的人是不是很讨厌?”儿子回答:“是!妈妈你太讨厌了!”我跟儿子说:“儿子,你想一想,在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你做没做过和妈妈一样的事?小朋友是不是也讨厌你,不愿意和你一起玩耍?”儿子抬头望着我的眼睛,害羞地低下了头。我告诉儿子:你和小伙伴玩时,可以跟小伙伴一起合作,如果成功了,你们两个都会开心;如果你和小伙伴玩时,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小伙伴就会伤心,就像妈妈把你的东西弄坏一样,你的心情也会很不好。所以,你一定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有好的东西要学会与别人一起分享。

3.情境引入法

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可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导幼儿在情境中锻炼自己。如创设“今天我是值日生”情境,引导小朋友帮助老师整理图书、收拾玩具、摆放餐具等。家长也可以安排幼儿在家做值日,让幼儿帮助家长收拾玩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4.游戏法

可以利用比赛或游戏等方式,提高幼儿行为养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在生活中总是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可以想出一些小游戏、搞一些小比赛,让幼儿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改掉坏毛病。如家长可以与幼儿比赛刷牙、穿衣服,改掉幼儿不爱刷牙、穿衣服拖沓等毛病,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同时,比赛和游戏有胜负和输赢,有助于锻炼幼儿面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在与其他幼儿一起面对竞争时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5.赏识教育法

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赞。所以,在幼儿做事时家长要多鼓励孩子,在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时要多夸赞孩子。比如,孩子第一次自己穿好衣服时,家长可以说“孩子,你真棒!”孩子第一次自己吃药时,家长可以说“宝贝,你真勇敢!”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不要吝啬表扬,家长的认可和赞扬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家长还要为幼儿创造各种表现的机会,如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了新歌,家长就让其回家给大家表演一下;孩子在幼儿园画了幅图画,家长回到家就把它粘到墙上,请大家来欣赏。这样幼儿就会获得足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家园共育,保持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都很依赖幼儿园教育,而对自身的改变却没有更高的要求。这些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抱有很高的期待,当孩子回到家以后的行为举止不能让家长满意时,他们往往会责怪幼儿园的教育没有成果,却不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溺爱和骄纵。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学习自己穿衣服后,离园时,教师要求家长回家带领孩子进行实践,有的家长懒得领幼儿穿衣服,有的家长又怕孩子穿不好,由自己包办代替,而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自理能力很强时,却又埋怨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不会。家长没有同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不但导致幼儿在园里的学习教育毁于一旦,还让孩子养成了家里、园里两种表现的双重性格。所以,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提出一些家园共育的建议,与家长共同商议幼儿的教育计划,争取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积极参与,还要正确对待家长不同的教育观点,并积极回应家长的要求,合力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园的教育成果得以落实。

四、创设交流平台,分享家长的教育经验

通过家长会、幼儿园开放日、亲子活动、专题论谈等形式,调动家长已有的教育经验,把家长在家庭教育时的心得拿来与其他家长一起分享,家长也可以在活动中与其他家长共同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如:平平的妈妈是音乐老师,她是如何使自己的孩子在音乐方面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力,使孩子的音乐天赋得到更好发展的;安安的爸爸喜欢健身,他是如何带领儿子进行日常锻炼,增强孩子体质的;乐乐的妈妈是怎样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的;东东的家长是怎样锻炼孩子,让孩子在众人面前敢于发言的;西西的家长是怎样教育孩子不惧怕打针,勇于战胜疾病的……

在活动平台上,家长把自己的经验与其他家长一起分享,不但是对自己教育成果的展示,对其他家长也是一个积极的带动。家长之间互动时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会使家园共育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宏.优秀幼儿教师必备的50项教育技能[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2014.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父母家庭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家庭“煮”夫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浅谈幼儿英语学习中父母的参与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