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2018-11-30郑隽

黑河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文化自信教育资源

郑隽

[摘要]文化是民族血脉所在,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精神的家园,而民族自信是更深层和持久的力量。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工程,更是目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学前教育担当着启蒙幼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教师要积极挖掘、应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将它与幼儿教育深度融合,探索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让幼儿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在传统文化滋养之下形成文化自信,也让幼儿教育课程更加系统和完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文化自信;民族特色

我国拥有着悠久而又灿烂的传统文化,经历世代相传,记录着过去,自豪着今天,支撑着未来。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兼收并蓄,积累和保存下来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同时也给教育教学工作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幼儿教育阶段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传统文化的启蒙是基礎,也是重点。在这一阶段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让他们在成长初期阶段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为民族自信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我国未来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做好人才储备。

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优秀灿烂文化的民族,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在演化进步过程中汇聚的带有鲜明民族风貌与特质的民族文化,更是一个民族多元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综合体,拥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特色,精深的内涵以及优良的传统。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多元的文化形态,同时也包含不同的形式,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意义主要体现在:

1.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在多元文化冲击和交融的背景下,传统文化受到的冲击十分强烈,甚至有很多传统工艺与艺术正面临失传境地。传统文化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需要一代代人的重视。从幼儿阶段就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和传承,能够更好地培育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增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感,助力文化自信心。

2.有助于丰富幼儿教育资源

幼儿教育是人生教育的根基,丰富的幼儿教育资源有助于幼儿身心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与健全人格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但是以往的教育课程内容过于单一,不能很好地落实这些目标。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能拓展和完善幼儿课程,让幼儿接触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了解中华民族的个性与精神,萌发民族意识与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理论根据

为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学前教育改革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在幼儿教育改革实践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的应用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其贯彻落实的理论根据主要体现在:

1.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特点

传统文化资源的融入、渗透能够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我国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同时还拥有民族与地域色彩。这些传统文化内容以幼儿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

2.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融入和渗透与幼儿课程目标、内容与实施高度契合

传统文化和幼儿课程的有机结合能够增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幼儿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情境性,保证多元课程的迁移和互动。同时,传统文化教育资源能为幼儿课程建设提供重要的根据,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健全人格,奠定未来长远发展的根基。

三、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教师要抓住主题活动这一重要的教育机会,围绕幼儿熟悉并且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内容设置主题活动,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奠定幼儿文化自信提升的基础。

1.利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组织主题活动

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多样的主题能让幼儿广泛涉猎不同领域、形式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往的主题活动设置在内容方面比较单一,无法为幼儿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舞台,也影响到幼儿对主题活动的主动参与。为了充分发挥主题活动的教育价值,教师可以将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引入幼儿教育,使其成为幼儿主题活动中的一部分,从而拓展主题活动的内容,融入更多的新元素,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促进幼儿主动获取知识。例如,组织成语文化主题活动,将我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成语,如毛遂自荐、负荆请罪、黄粱美梦、完璧归赵等,以讲故事的方法传授给幼儿。同时,激励家长主动参与,坚持每周给幼儿讲述一个成语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

2.丰富游戏内容发挥传统文化的价值

游戏活动是幼儿教育中最具影响力和价值的实践活动,绝大部分的幼儿教育活动都是通过游戏完成的。开展游戏活动符合幼儿的天性,也能挖掘游戏中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技能。幼儿游戏多种多样,教师要注意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渗透和融入,将游戏和传统文化的传播整合起来,进一步拓展游戏的文化内涵,让幼儿在游戏中受到传统文化熏陶。例如,在幼儿的自主游戏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共同制作玩具,开展舞龙舞狮的游戏活动,让幼儿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引入丢手绢、城门城门几丈高等蕴含深厚传统文化元素的民间游戏活动,增强幼儿对民间文化的认知;在语言游戏活动中引入古诗、民间童谣等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作品,实现语言与传统文化的整合。

3.有效利用传统节日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极具影响力和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更是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有效路径。我国有很多的传统节日,不同的节日有着独具特色的节日文化和节日活动,极具乐趣,同时还能滋养与熏陶幼儿的精神世界,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爱民族,爱国家,崇尚经典的良好品质。教师要注意从传统节日中汲取教育资源,丰富幼儿教育内容,拓展传统文化的应用路径。例如,重阳节带领幼儿到敬老院和老人们欢聚一堂,让幼儿认识到要尊老敬老,体会重阳节蕴藏的文化含义。这样,幼儿不仅体会到传统节日的趣味,还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4.借助一日活动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生活是重要的教育载体和教育平台,传统文化就蕴藏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在一日生活中渗透传统文化已成为推动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平台。教师要善于挖掘,将传统文化资源渗透和应用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让幼儿领会传统文化和生活的关系,将生活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整合起来,增强幼儿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教师要注意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契机,如幼儿入园后,在热身活动中引入民间传统游戏,既起到活动热身的作用,又能让幼儿在生活当中感受传统游戏文化;在午餐时,锻炼幼儿独立自主的能力,告知他们要珍惜粮食,认识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要遵守的道德规范,让幼儿在吃饭时做到自主独立和避免浪费。这样,传统美德教育和一日活动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让幼儿从中受到文化熏陶。

5.利用环境教育加强文化传承

环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不过这样的资源应该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做好环境创设和利用工作,才能发挥环境教育在促进幼儿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在创设幼儿教育环境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资源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首先,在楼廊环境的布置中体现传统文化内容,如在走廊墙面上布置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渗透。其次,在教室环境创设中,将班级环境的优化管理和传统文化的融入作为重点。如在阅读区補充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书籍,在美术区域投入陶艺、水墨画等传统工艺作品和实践材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接触传统文化。最后,在软环境的创设上,教师要发挥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不断提高个人传统文化修养,坚持以身作则,做幼儿的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的言行。

不管是学前教育改革,还是国家对教育教学的政策和方向指导,都强调要以弘扬与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历史作为根本。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教育应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传承者,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培育全面型人才的要求,促进中华文化启蒙教育的长足发展,也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五一,杨明欢.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08).

[2]李文霞.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J].中华少年,2018,(09).

[3]张平.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散文百家,2017,(03).

[4]刘青.挖掘教育资源,传承民间文化——谈传统民间游戏对幼儿社会化教育的价值[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文化自信教育资源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