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8-11-30项艳华
项艳华
[摘要]小学数学素养中的核心是指学生自身的基本特征、适合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所需自身发展的必具品质与生存必具的能力,主要的基本构成包含了小学数学中所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作为教师要真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关注数学问题中的核心概念,要建模课堂中的具有生长性问题,从而正确面对理性精神的认识。
[关键词]精心设计教学;深入教材解读;注重技能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人类获取知识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而人类的数学素养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所以,数学课必须要充满浓厚的数学味,不仅要教知识,更要形成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更要锤炼数学思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一、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数学核心素养”不但是现代学生适应社会及生存中终身发展、社会进步发展必须具备的品格及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学生都应该注重的自身的自主发展、参与中的主动合作、实践中创新能力的体现。在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上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学生的人生价值能力观上来看,不仅体现了注重数学基础学科知识,还能时常关注未来社会生存、个体发展及自身所具有的数学素养的体现,既能反映社会发展中的最新动态,同时又能体现我国文化历史、教育特点的现状。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教学设计及思维展现要精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中的教学活动,特别是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更应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调动学生求学欲望的积极性,从而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思考中的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具体需要,对问题思维训练精心设计,让学生学习思维的全过程能得到充分展开,同时,个性思维也能得到发展和培养。
例如,2016年7月,省教育学会在长汀召开,我听了平潭流水小学黄琳老师讲授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她在探究新知活动是这样设计的:先感知——用字母表示未知数,让学生猜年龄,用字母表示年龄;再感悟——同一事件中,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的数;接着思辨——具体情境中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总结出字母式不但能表示数量,还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升华——用字母表示变量和变量关系。黄琳老师在引导学生辨析、求值的过程中,逐步思考,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突破难点,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的数学教学探索求知课堂活动设计,老师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在思考、操作、交流中充分展现出多样化的思考过程,并通过交流各种思路、想法,丰富了认识,体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最后,再通过比较共同之处,让学生感悟到转化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各种方法都是要将不同的计数单位转化为相同的计数单位,体现了数学的本质,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2.解读教材及教学内涵要深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要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分析研究教材、使用教材的本领,已经成为新的基本功。在钻研教材时,教师要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浅出”上做文章。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开发,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安排的教学环节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思考。
例如,在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蔡宏圣的《认识方程》一课时,蔡老师先让学生表达观察情况,对方程初步感知,再出示情境图,同时,让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进行观察(在情境中捕捉数量),用数学的头脑进行思考(在数量间寻找关系),用数学的方式进行表达(尽可能用数学、符号以及字母表达),接着让学生在交流中明确上面各个要点,从而概括并提炼出方程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然后让学生在交流中质疑,再进行交流,逐步形成及提炼出更为深刻的内在意义方程,感受方程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展示出方程、等式、不等式等各种式子。最后,学生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体验到从现实生活情境到方程建构模型的全过程,学生的思考与表达、交流与沟通、反思与感悟等相关的数学素养得到相应的培养。
3.技能训练及空间观念要发展
史宁中教授对核心素养的解读中提到: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所谓数学的眼光,就是数学抽象,而数学抽象中又包括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在认识几何图形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相关资源,注重对比训练,丰富、深化学生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通过让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来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从欣赏美景中发现数学的影子,旨在让数学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学会用数学的视角认识世界。接着建模三角形,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和讨论等探究活动中,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展示学生真实的数学认知,更好地引导推理、归纳、概括,促进全面、严谨、深刻的数学思维的培养。最后对习题进行拓展,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展开,将学生的思维将从操作推向了理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相互合作、交流。
4.数学思想及学习价值要渗透
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说过:“学生在初中或高中所学到的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什么机会应用,因而这种知识的教学,学生通常在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由此可见,仅简单拥有大量的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掌握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数学思想方法蕴含在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方法常常隐藏在基础知识的背后,需要加以分析、提炼才能显露出来。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整理与复习》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拓展练习:5+7=12、13-9=4、12×4=48,你能用这三道算式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吗?学生在列式的过程中出现加小括号,老师继续问:为什么需要加小括号?老师把这个算式变一变,5+○=12、△-9=4、12×4=48;老师把这个算式再变一变,□+○=■、△-◇=▲、■×▲=●,通过这个拓展练习建立列综合算式的一个数学模型,让每个孩子都学会列综合算式。又如,在通过出示:“有25位老师带105名学生去海洋动物园玩,怎么买票最省钱?(成人票40元/人,儿童票20元/人,团体<30 及含30人30元/人。”如把25位老师改成5位老师带105名学生去海洋动物园游玩,那么这次怎么买票最省钱?假如让你改数据你会怎么改,你又会有什么发现?通过这个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渗透思想,从练习设计让学生思维意识逐渐形成,学习过程得到重视,创新意识得到锻炼,思维方法得到培养,更好地拓展学生思维。总之,在形成、发展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用数学思想方法的一般步骤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贯穿课堂。
综合上述分析,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培养和形成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不是一天两天或一年两年就能形成的,而是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深厚的教学理论知识给予强大的素养支撑,教学实践的充足是我们应用中智慧保障。只要时刻铭记“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本质,只要不停息,一步一步地探索,数学核心素养自然会在学生心里慢慢自然生长!
參考文献:
[1]陈婷婷.以素养为本 促全面发展——浅谈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5,(24).
[2]王善森.浅谈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才智,2010,(30).
(责任编辑 陈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