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2018-11-30于长勇

黑河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课本剧趣味性情境

于长勇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全面认识课本的独特魅力,并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根据实际的教材知识,对学生积极引导,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成为广大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编排课本剧、创设情境、做游戏、讲典故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充满期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学习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和人生品味。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性;课本剧;情境;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学生进步的阶梯。语文是百科之母,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阶段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兴趣会让孩子受益一生。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责任。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呢?

一、通过编排课本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生富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加强兴趣引导。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幅短小的寓言故事,教师应当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表演寓言故事,感悟其中蕴含的大道理,表演者可以对所学寓言内容进行适当改编,改编后要保持故事的主题和主要内容不变。如在教学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动态,这些分析到位后,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学生通过表演,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将一个言行前后不一、相互抵触的人表演得栩栩如生,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展现自我、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好机会。只要是故事性强的文章,都可以编排成课本剧,如《西门豹》《猎人海力布》和《张石匠拜师》这些文章都可以让学生编排成课本剧。通过课本剧的表演,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编入了大量语言生动、意境优美的写景散文,这些文章是学生认识祖国大好河山、认识自然的窗口,也是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美和文学美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熏陶的范本。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标都会要求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指导朗读,学生势必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这时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切身感受文章中所描述的景象。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可以充分利用白板中的教学资源,在课前下载一些桂林山水的视频和相关的解说词,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美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以雄浑的男中音解说词,学生会被深深吸引,朗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他们争相模仿录音为画面配音。这时候,整个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又如学习《西双版纳密林奇观》一课时,可以先和學生们沟通:“阅读是世界上最为美好的情感体验,我是阅读使者,本使者今天要带领大家到西双版纳密林深处去探寻那里的奇观”。教师一边播放西双版纳的录像片,一边介绍那里的风土人情和神奇景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西双版纳的美丽与神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将单调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图像和配乐朗读有效结合之后,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既突出了朗读课文这一重点,又突破了课文内容理解这一难点。

三、通过游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人际交往和儿童道德习惯方面的课文,它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在学习这些课文时,可以采用游戏导入。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恰当、科学地在教学中插入游戏环节,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只听半句》 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来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放松放松好吗?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猜猜心里话”,老师说出上半句,看谁能猜出老师下半句想说什么?看你们想的和老师想的是不是一样的。(1)饭前要——(2)遇见长辈要——(3)上课的时候要——(4)同学之间要——学生回答后,老师可以接着说,同学们的回答都是正确的,大部分同学的想法和老师都相同。我们要耐心听别人把话说完,才能明白别人究竟要说什么,可有个小朋友就不这样,他听谁说话都只听半句,不等别人说完就以为自己知道了。后来,这个小朋友闹出了笑话,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笑话吗?这样学生带着悬念和好奇心进入课文学习,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学习效果很好。

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成为语文课堂的常态,通常可以将拓展延伸部分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将重点巩固,将知识延伸。如在教学《只听半句话》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拓展:学生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要求学生三次对折后撕掉右下角,然后展开,学生打开后,展示出三种不同的图形,接着我向学生展示我的图形。很多学生发现自己折出的图形和老师的不一样,然后我就追问: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经过分析一致认为是老师的要求不够具体,同学们没有明白每次对折的方向。弄清原因后,师生再来做一次,跟着老师先长边对折,再宽边对折,最后再长边对折,然后撕掉右下角,这一次,学生们得到了和老师一样的图形。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十分安静,全身心投入。游戏结束后,学生十分感慨地悟出了其中的道理:与人沟通要将话说明白、具体,才能便于别人理解和操作。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的方法很多,如在讲带有歇后语多的文章时,可以在进行“当堂检测”时设计“歇后语大比拼”游戏,让学生们对歇后语,课堂效果良好。在讲解带有引用名言警句比较多的文章时,可以在“当堂检测”时组织学生进行“名言警句擂台赛”。在小学中高年段,学生成语积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抓住恰当的时机,与学生一起进行“成语接龙”“数字成语PK”“动物成语竞技赛”等游戏,学生进行游戏时都是兴趣盎然地开始,意犹未尽地结束。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累了知识,在竞赛的激情下产生了对知识的渴求。

四、简介作者创作背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趣味性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代诗词更是一块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学生学好古诗的基础,不同的作者所处的时代、境遇不同,所写的诗词内容、表达的情感也会有所不同,了解作者就能够很容易理解他的作品,对作者诗句就会有深刻的理解。

如在学习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以设计动画情境,讲述王维创作这首诗的背景:王维与元二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从称呼上便可以感觉到。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元二去安西时所作,王维听说好朋友要去安西,专程来到渭城送别,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这是一首很有代表性的离别诗,背景普通,惜别之情却真挚感人。了解这些,再来学习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学生倍感轻松。这样的古诗教学设计使得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增强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信心。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学习每一篇课文都是在与文学大师、文化名人交流,要学好每一篇课文,首先要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作家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每一篇文章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学习文章前要求学生发掘文章背后的故事,搜集作者的典故,成为学习文章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每次学习新课前,课堂就变成了故事会,学生把他们搜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学生了解了作者的为人、气节与情感,了解文章所产生的背景。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受到情感的熏陶。

总之,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定会通过对语文教学的满腔热情和精心的设计教学来影响学生,让语文课堂充满学习的快乐,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兴趣,充满期待,让学生学会感悟生活,提高精神境界和人生品味,并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认识生活的真善美。

参考文献 :

[1]胡明道.胡明道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2]胡志海.小学生心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李静.如何开展好角色体验游戏[J] .新教育时代,2015,(23).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猜你喜欢

课本剧趣味性情境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PEP《英语》六(下)课本剧Freer and happier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语文课本剧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