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卷》(墨迹本)

2018-11-30

书画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法帖书系文徵明

中国国家博物馆

安美版《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卷(墨迹本)》封面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嘉靖二年(1523),以贡生荐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参与修《武宗实录》,侍经筵。但他一直深感党争之患、仕途险恶,遂屡次上书,辞官归乡,筑玉磬山房,将全部精力投于诗、文、书、画,以此终老。著有《甫田集》。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时人称是“四绝”的全才,尤其是书画造诣极为全面,是明代诗文书画的集大成者,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幼时并不聪敏,但勤奋用功。诗文受业于吴宽,后宗唐柳宗元、白居易,诗风、文风淡雅秀丽、清新自然。十九岁时从沈周学画,善绘山水、人物、花鸟,为“明四家”之一。文徵明书法早岁取法李应祯、苏东坡和康里子山、宋克诸家,中岁以后,行书取法晋唐,致力于王羲之、智永,尤对《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王羲之《兰亭序》最为用功,并汇以苏、黄、米、赵笔意,晚年遂成清劲秀丽、温和醇雅的独特风格。文氏于楷、行、草、隶无所不能,楷书以小楷最精,取法以永禅师为主,温纯精绝、清爽峻拔。行、草书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少有火气,温文儒雅,深得“二王”神韵。文徵明的行书草书在总体上体现的是萧散醇和、清雅纯正的风格,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以“二王”风貌为主的行书作品,同朝王世贞有言,“(徵明)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另一类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字行楷,且愈到晚年,愈是奔放豪迈而不失规矩。

然而文徵明在科举道路上屡遭不顺,从弘治年间到嘉靖年间,数次应举均以落第告终,直至五十四岁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此时其书画已负盛名,也因此受到同僚嫉妒、排挤,遂一再乞归出京,回苏州定居,从此不再入仕,潜心诗、文、书、画。或许仕途坎坷消磨了文徵明英年锐气,而他的诗、文、书、画风格日趋稳健,大器晚成,晚年声誉卓著。年近九十时,他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他四十岁时,老师沈周去世,他五十六岁祝允明去世,所以文徵明从四十岁后执掌吴门画坛近五十年之久,德高望重,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书画流派,影响巨大。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卷》(墨迹本)书影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是白居易代表作之一。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行”,又叫“歌行”“歌”“行”“引”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形式,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白居易《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为七言古诗,凡六百一十六言。白氏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曾作大量讽喻诗,触怒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书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诬陷作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江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郁愤满怀,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世传文徵明书《琵琶行》有多种版本,其中一种为《琵琶行》册,书于1558年,书时年八十九岁。其自题卷尾,文曰:“右乐天作此词,乃自寓其迁谪无聊之意,未必事实也。后人不知,有嘲之曰:‘若见琵琶成大笑,何须涕泣满青衫。’盖失其旨矣。丁巳冬日偶书此,漫为识之,时年八十有八。”几种版本均为行草书,面貌略有区别,各有风致。

本册所选的是文徵明于嘉靖三十三年(1554)所书白居易《琵琶行》长卷。全卷纵二十八点四厘米,横二百四十七厘米,计六十五行,行九字至十一字不等,卷末自题“甲寅腊月十日灯下书,徵明”。钤印有白文“文徵明印”和朱文“真斋”。名款“徵明”二字左侧偏旁有补笔,与文氏其他题款署名书写方式悬殊,未知何人所为,似有不妥。卷首有朱文“刘子寿□秘籍之印”、白文“刘康珍藏”印各一。卷尾有朱文“红豆山斋藏书画记”“臣康审定”印。从收藏印来判断,此卷曾被清人刘康收藏。刘康,字春禧,湖南宁乡县人,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卒于光绪十六年(1890),清代学者,好藏书。刘氏又好金石书画,所得名人墨迹,钩摹刻石,成《红豆山斋法帖》十卷。

安美版《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卷(墨迹本)》内文书影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卷》(墨迹本)书影

综观文徵明此卷,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点画圆融,使转利落,提按顿挫自然流畅,沉着痛快。通篇徐疾有致,气脉贯通。虽无雄浑博大气势,却具晋唐法书要旨,看似漫不经心,却得浑然天成之神韵,属文氏晚岁精品。且此卷诗文与法书珠联璧合,以此为范本,品味唐诗经典,深悟法书要义,当是一大快事!

安美版《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卷(墨迹本)》内文书影

本栏目图文选自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的《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文徵明行书琵琶行卷(墨迹本)》。

猜你喜欢

法帖书系文徵明
烟云尽态
——湖南省博物馆藏《三希堂法帖》展
《宝贤堂集古法帖》研究综述
三姐,钱够吗?不够问我要,开心最重要
——文徵明《致妻札》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国
纸间书画馆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慢慢写字,好好活着
从《宝贤堂集古法帖》窥探明代中叶帖学的兴盛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书法教育中的碑帖选取
文徵明诗咏石湖
春风十里,不及捧你在手
——热销书系“恋恋中国风”再度强势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