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探析
2018-11-30臧凤媛
臧凤媛
白内障是眼科中最常见的疾病, 主要由代谢异常、衰老及外伤所引起晶状体浑浊,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见效慢, 易引起较多并发症, 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大多数高龄白内障患者采用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及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进行治疗, 但两种方式治疗效果差异较大, 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同。为此,本文特选取本院收治的114例高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并与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114例高龄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严重视网膜、角膜及玻璃体器质性病变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7例。对照组:男31例, 女26例;年龄最大85岁, 最小60岁, 平均年龄(72.22±4.28)岁。观察组:男30例, 女27例;年龄最大86岁, 最小61岁, 平均年龄(72.29±4.5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治疗, 给予复方托比卡胺进行散瞳, 采用表面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沿眼上方角膜缘切开球结膜, 以弯窿部为基底做结膜瓣, 并在角膜缘后方作一5 mm直线切口, 分离至透明角膜内1.5 mm, 并在其9点方向位置作透明角膜切口, 穿刺,进入眼房, 注入黏弹剂, 形成环形撕囊, 分离晶状皮质及囊膜, 水分层分离硬核及晶状外周软核, 为保护角膜内皮, 可注入黏弹剂, 将晶状体套出, 随后置入人工晶体。
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 麻醉方法、结膜瓣切口同观察组。环形撕囊, 水分离核, 在前房注入黏弹剂, 声乳化头预先设定负压及能量, 将其置入囊袋内,抽吸出晶状体的皮质, 植入人工晶体。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散光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高与对照组, 术后角膜散光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视力情况及散光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视力情况及散光情况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术前视力 术后视力 术后角膜散光(D)观察组 57 0.27±0.25 0.85±0.24a 0.50±0.30a对照组 57 0.29±0.27 0.50±0.12 1.76±0.12 t 0.4104 9.8478 29.4414 P>0.05 <0.05 <0.05
3 讨论
白内障是老年人群高发疾病, 且大多数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 加重白内障的发展速度。白内障发病主要从晶状体开始出现病变, 随着病情的发展, 只需数月可完全形成白内障, 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 患者的致盲率增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
目前临床上治疗白内障未有确切的药物, 因此, 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仍然是对白内障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以往临床上主要采用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 但是由于手术费用较昂贵, 并且患者的术后视力不易恢复, 在临床上运用受到一定限制。随着微创手术的不断发展,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及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推广[3]。小切口超声乳化手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术式, 在临床上运用较多,其具有术后恢复快、损伤轻、术后视力改善等特点, 由于其手术设备较昂贵, 手术较复杂, 对于过熟期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的时间较长, 易产生较多不良反应, 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较差 , 临床效果不佳[4-6]。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主要是在囊外白内障摘除术的基础上进行非超声乳化术的自闭式角巩膜隧道切口, 结合手法碎核术的方法, 操作简便, 易掌握, 手术时间短, 切口愈合快, 术中前房、晶状体稳定性好, 适应症广, 能够有效减少角膜散光及不良反应的发生[7,8]。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通过注入黏弹剂, 冲掉切口的热量, 降低切口的温度, 防止针头的热量灼伤切口, 减少切口的损伤、降低术后角膜散光和不良反应发生率[9,10]。
通过本次研究, 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治疗后, 患者的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分别为(0.85±0.24)、(0.50±0.30)D, 明显优于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对照组的(0.50±0.12)、(1.76±0.12)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高龄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治疗, 有利于患者视力的恢复,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治疗高龄白内障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手术简单, 易操作, 具有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等特点, 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