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家上市航天企业国际化发展指数分析及启示

2018-11-30林仁红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8年21期
关键词:国际化航天上市

林仁红 高 军 张 伟 田 茜

(中国航天工业科学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4)

全球航天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据统计,目前世界航天经济总额已经突破2万亿人民币,而商业航天规模占比超过七成。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航天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一方面,我国通过在全球市场上获取大量新兴国家的订单及应用服务,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技术实力。另一方面,我国航天企业经历60多年的创新发展,无论从规模还是整体实力上都有了大幅提升,具备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然而,从航天企业角度看,如何为国际化发展做准备及如何评估我国航天企业的国际化水平,是我国航天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科学衡量航天企业的国际化现况和能力,以2016年涉猎航天业务的上市企业数据为例加以分析,旨在帮助我国航天企业更加稳健、可持续地进军国际市场。

一、国际化发展需求

(一)支撑航天强国建设的需要

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体现。国际化发展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是我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举措和必然途径。航天强国的建设任务,不仅包括我国航天产业链的完整性、航天基础设施的先进性、航天发射能力水平、在轨航天器数量和寿命,还应包括重大航天工程的国际地位、航天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的数量、航天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及国际话语权等。建设世界航天强国不仅要注重提升本国航天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应加强各方面应用领域的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积极发展航天技术应用及其服务能力,以支撑航天强国建设发展。

(二)适应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全球商业航天蓬勃发展,尤其在空间运输、飞行器研制、航天应用等方面的商业化进展显著。各国政府期望通过商业航天,从技术相对成熟、风险相对较低的传统航天项目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前沿技术开发及未知领域探索。全球航天市场已经有上千家商业航天公司在细分领域掌握了自己的优势技术,为国际市场提供了卓越的增值服务,包括火箭回收、货运飞船、亚轨道太空旅游、充气式太空舱等产品都已经获得突破性进展。在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助力商业航天的发展,包括《关于促进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等。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也使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具有更为广阔的前景。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航天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

(三)助力航天企业赢得全球市场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提出了“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企业全球化从行业广度到深度得到全面提升。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创新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一些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逐渐产生了对航天产品及其服务的强烈需求,使得世界航天发展和航天国际化获得新的增长点。目前,全球航天产业年产值约3500亿美元,未来有望达到万亿美元产业规模。我国航天企业经历6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实力。从日益频繁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发展到进入全球商业发射市场再到整星出口,航天企业的国际化仍在路上,我们“走出去”的热情和愿望越来越高涨,国际化步伐在加快,期冀未来能满足更广泛的国际市场需求。

二、指数体系构建

本文在构建我国航天企业国际化发展指标体系时,主要参考了朱毅麟院士对航天国际化内涵及航天国际化目标的研究、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提出的跨国化指数(TNI)、国资委建立的对央企国际化经营进行评价和考核的指标体系,以及《中国企业家》杂志建立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指标体系。借鉴这些已有的评价体系经验,针对航天行业特性和航天企业国际化诉求,提出评价中国航天企业国际化程度和效果的系统性指标。指标体系分为国际化战略、国际化投资并购、国际化运营和国际化绩效这4个维度,具体解释和说明如表1所示。

指标数值设计方面,以美国波音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等国际航天企业为标杆,根据当前国际化发展水平,建立100分制的评分体系,评分上不封顶,这为我国航天企业的未来发展留有充分评价空间;原则上,各级指标名称每年保持固定,含义适度调整更新;根据产业发展和理论研究进展,如有必要,可适度调整各二级、三级指标权重,充分体现国际化发展导向变化。

表1 中国航天企业国际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三、34家航天企业的评价过程

(一)指数结果统计

航天企业国际化发展指数主要通过采集年报数据、发放调查问卷和组织专家综合评判等方法来进行计算,每项满分为10分,然后每项指标打分结果与所赋权重进行加权,得出每个维度的分值,由每个维度的分值与所赋权重加权得出最终的指标考核结果。如假设国际化目标为A1、国际化战略实施为A2、国际化政策影响为A3、投资并购决策为B1、海外资产运营为B2、融资渠道为B3、人才资源国际化为C1、产业链国际化为C2、组织管理国际化为C3、品牌运营国际化为C4、海外收入占比为D1、海外利润占比为D2,则最终评估值=(A1+A2+A3)×权重+(B1+B2+B3)×权重+(C1+C2+C3+C4)×权重 +(D1+D2)×权重。

(二)研究对象及分类

本文以2016年涉猎航天业务的34家上市公司为主进行研究。按照企业产权性质分类,包括国有航天企业和民营航天企业,国有航天企业基本是两大航天集团所属,民营航天企业主要是非国有企业中从事商业航天的企业,包括海格通信、合众思壮等。

四、评价结果

(一)航天上市企业总览

通过查阅分析近3年航天上市企业的财务年报,获得企业相应收入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海外收入占比超过5%的企业数量有12家,占上市企业总数35%。海外收入增长率超过企业全部收入增长率的企业数量有4家,分别是航天晨光、航天机电、航天科技、北斗星通。总体来看,相比波音和空客等国外企业,我国航天企业的国际化水平目前仍处于成长发展阶段。

表2 2016年我国上市航天企业(海外)收入概况

总体而言,利用雷达图工具,初步绘制了34家航天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基本状况,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国际化战略表现相对较好,大部分上市企业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意愿,也制定了不同程度的国际化发展计划;而国际化投资与并购仍不够,这说明我国航天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其资本应对手段仍很薄弱,投融资平台发挥作用差强人意。

(二)各维度评价结果

我国航天上市企业中,属于国有航天体系内的19家上市企业的海外总收入约为15.3亿元,占上市企业海外总收入的26.12%,其余15家上市企业的海外总收入为43.4亿元,占上市企业海外总收入的比例为73.88%,由此说明民营航天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超过七成,成为进军海外市场的重要力量。

从开展海外业务的上市企业区域布局来看,其基本是沿着“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及发达国家开展国际业务,并且以航天技术应用相关服务和产品为主,各上市企业的国际业务分布如表3所示。

1.海外战略分析

通过分析发现,部分航天上市企业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国际化的发展目标,致力于成为国际一流的大型企业。例如,航天晨光提出全面推进国际化经营,加大了一般国际贸易、国际工程总包、境外企业建设等业务的拓展;航天机电提出以全球视野谋划国际化布局,重点实施全球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全球供应链及营销中心建设等。截至2016年,34家航天上市企业中,除部分企业上市数据缺失外,还有10余家企业近年来没有开展或较少开展国际化业务,在企业年度财报里没有体现海外收入或海外相关业绩,值得引起重视。

表3 各上市企业的国际业务分布

2.投资与并购分析

分析表明,由于我国航天企业国际化发展仍处于成长阶段,海外投资取得的重大业绩尽管不多,但是亮点不少。例如,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Hiwinglux公司100%股权、IEE公司97%股权及Navilight公司100%股权;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海外并购加拿大Hemisphere GNSS(半球)公司的高精度产品部门等。

3.海外运营分析

海外人才引进方面,由于航天产品和服务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和高科技含量,考虑到项目管理和保密安全等因素,海外人才引进力度比较薄弱。两大航天集团引进的院士、千人计划专家、国家级专家等高端人才依然是核心力量。航天信息、航天控股、航天科技等一些上市航天企业积极推进引进高校毕业生、社会人才和海外人才的综合引才机制,但是海外人才引进力度仍亟需加强。

国际合作伙伴方面,截至2017年,中国航天同世界3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18份政府间或政府部门间合作协议。航天上市企业利用自身整合资源优势,在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积极与国外合作伙伴展开沟通交流和合作对接。

海外分支机构方面,10余家航天上市企业在中国香港、美国等境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搭建国际化发展的销售、贸易平台。利用中国香港等境外平台推动国际化发展,实现跨国并购与投融资运作,降低风险。

4.海外绩效分析

首先,34家上市企业的平均海外收入增长率、全部收入增长率均呈现波动式的变化。就变化趋势来看,两者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这说明海外市场对公司整体经营收入仍有较大影响,海外收入的涨落与公司全部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十分密切。

其次,近年来上市航天企业的平均海外收入增长率变化波动大,增长率变化基本在30%以下,部分企业的收入增长率是负值,如图2所示,这说明航天上市企业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多,海外业务开展并非一帆风顺。

再次,分析表明部分航天上市企业的海外毛利率达到20%左右,如图3所示,说明海外市场发展“钱景”仍然广阔,亟需大力推动国际化进程。

五、五点启示

(一)推进“一带一路”国际项目合作

航天上市企业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战略指引下,积极开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卫星应用市场,包括老挝、泰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埃及、俄罗斯、白俄罗斯等。这些实践活动大都以项目合作为主,通过承揽国际工程项目或引进项目合作相关的技术力量,加速航天企业走出去。

(二)推动航天企业在全球市场并购重组

世界主要国家的航天企业表现出集团化倾向,通过并购和重组不断扩大航天企业的规模和国际竞争能力。欧洲航天基本上形成了欧洲空中客车公司、BAE系统公司、MBDA公司和阿斯特里姆公司等几大航天工业集团,美国亦呈现类似发展路线。我国一些上市航天企业积极探索通过兼并重组,与全球其他航天企业进行资源重组,在资金集聚、技术互补、市场互补等方面形成规模研制能力,产生明显的溢出效益。

(三)建设国际化的境外投融资平台

上市航天企业实施推进的一系列国际化战略,积极搭建中国香港等境外公司平台,辐射和带动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国际合作与战略布局。境外投融资平台具有多样化功能,一是通过境外公司实现国际并购;二是通过境外公司能有效降低母公司的投资风险;三是通过境外公司实现海外子公司资源的全球配置和资本融通等。

(四)加强航天企业国际化管理策略

国际化带来的不仅是市场、产品和资源的国际化,更是企业战略、业务结构、组织结构、人才和品牌的国际化。航天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只有采取强有力的国际管理策略,才能有效提升战略引领发展能力。主要包括:一是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方法,有效利用各种媒介提升中国航天的国际影响力;二是加强国际化人才引进,需要建立一套选人用人的特色机制和标准;三是加强产业链国际化,围绕研发、生产、运营、应用等加强全球资源的整合利用。

(五)融合战略与特色的国际化路径

注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企业市场营销及售后保障体系,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营销体系。一是建立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联动机制。建立相对独立的国际化部门,对国际市场需求、业务流程、政策法规等进行研究。二是创新经营模式,实现新兴国际市场的突破。积极开展融资服务、全寿命租赁、轨位入股、联合运营、星座合作等模式创新,抢占新兴市场。三是广开渠道,营建多样化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例如,利用四部两行、驻外使领馆等单位,在政府信息渠道、重大项目援外等方面开拓市场。四是利用国家“一带一路”、能源战略及政府间协议等战略政策及项目支持,向国际市场提供航天技术应用产品,推进实质技术合作及海外项目立项。

猜你喜欢

国际化航天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聚焦港口国际化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12.99万元起售,UNI-V 2.0T正式上市,UNI-V iDD全球首秀
我的航天梦
航天梦,我的梦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逐梦航天日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