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西藏高校大学生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策略探析*

2018-11-30朱桂丽西藏农牧学院

教书育人 2018年27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西藏民族

石 徐 朱桂丽 (西藏农牧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和谐的民族关系是民族团结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是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自媒体时代,开拓了民族关系新的场域,同时也给高校各民族学生民族关系构建带来挑战。大学生民族关系成为西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内容,也成为西藏社会治理一项重要课题。

一 西藏高校大学生民族关系现状及总体特征

西藏地处反分裂斗争前沿,面临着十四世达赖分裂主义集团的干扰破坏。西藏高校的各族大学生和谐民族关系直接关系到“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社会主义新西藏人才队伍的培养,关系到和谐校园建设,关系到西藏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本文以“你认为西藏高校大学生民族关系怎么样”为题,以“和谐”“一般”及“不和谐”为选项,在287份问卷中认为西藏高校大学生民族关系“和谐”人数占比99.3%,说明西藏高校大学生民族关系整体和谐,不存在体系性歧视[1]。西藏高校大学生民族关系和谐,是各民族同学学习生活的共同家园。西藏高校大学生民族关系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各族大学生之间交往频率增多,在生活上、学习上及各种社团组织里都有各族大学生之间频繁交往交流;第二,各族大学生之间交往层次加深,不但在学习上有频繁的交往交流,在私人生活交友上也有频繁的交往交流;第三,各族大学生在交往交流当中包容性加强,在民族交往中,能包容对方迥异的生活习惯和民族文化;四、各族大学生交往当中民族身份淡化,民族交往当中由于误会、认识和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引起小的冲突是难免的,但各族大学生极少以民族身份来处理这些问题。

二 自媒体对西藏高校大学生民族关系影响

随着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贴吧、论坛/BBS在学生中的普及,自媒体时代来临了。自媒体的主要类型包括博客、播客、微博、个人空间、微信等。西藏高校绝大多数学生都使用自媒体,以微信、QQ和博客为主,其中微信使用最多。西藏高校学生使用自媒体对各民族学生的交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区,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农牧民子女,从农牧区出来的学生一般性格比较腼腆,通用语言水平相对比较低。自媒体一般是书写语言、符号语言及视频语言,这种特性突破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局限,克服了农牧区的学生腼腆和通用语言水平相对比较低状况,民族大学生可通过各类自媒体实现与汉族学生的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西藏高校各族大学生通过图片、语音、音乐及视频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最近动态、感受及心情,愿意关注的民族朋友主动一刷即可知晓消息,开创了民族互动互享的新场域。

当然自媒体在促进民族交往交流的同时,其双刃剑特征也显现出来。自媒体说到底是一种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技术下,每个“自”由于在虚拟的空间里,个人中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感。在民族交往过程中,我们往往能看到有些学生发表偏激的言论、评论及视频。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好感及信任。在自媒体场域,各种不同的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信息有对也有错。由于传播和接受的主体都是每个“自”,不存在传统媒体“主流权威声音”,学生们不再会被“主流权威声音”告知对或错,每个学生须自己做出判断。由于学生的认知、阅历和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学生不一定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严重影响了各民族同学交往交流生态环境。西藏地区是反分裂斗争前沿阵地,西藏高校是反分裂斗争的第一线,敌对势力极有可能利用自媒体这一崭新的交往交流场域,进行民族关系的破坏,给西藏高校大学生和谐民族关系构建带来挑战。

三 西藏高校大学生和谐民族关系构建策略

(一)应以思想为基础,加强学生民族观教育

文化、语言、习俗方面的差异(文化因素)是影响族群关系15类因素之一[2],西藏大学生民族关系也受到文化因素影响。习俗、文化及禁忌差异,语言不畅通直接导致了族际交往的困难和心理的距离感;国家观、中华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不到位,对他民族文化认知度低,甚至存在对他民族的文化偏见,影响和谐民族关系。[3]西藏大学生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首先就要解决文化的差异,在彼此了解、兼容并蓄及相互尊重基础上推进民族理论与政策教育。高校应从基础做起,从收集整理民族习俗、文化及禁忌等差异做起,为各民族学生文化互知提供前提。在收集整理民族习俗、文化及禁忌等差异的基础上,高校应把民族文化知识和民族政策引进课堂,发挥课堂的民族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主阵地作用。校园活动也是民族文化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座谈会、感想会、读书会及文艺活动等推进各民族学生之间的文化互知,让各民族学生增加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同,以尊重、理解的心态接受其他民族文化,形成和谐民族关系。

(二)以族际交往交流交融为平台,加强民汉同校、同班、同宿等互嵌

文化差异性认知是解决民族包容的基础,民族交往交流是民族交融的先决条件。民族交往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接触、交流和往来以及族际关系的协调,即指民族联系中的互动和民族关系的整合过程,也就是民族生存和民族发展的一种方式。[4]在解决了包容的基础上,加强各民族学生族际交往,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是和谐民族关系构建根本。和谐民族关系需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宣传教育,营造民族文化共生共享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从招生和住宿结构调整两方面努力,为各民族学生的接触融合提供契机。[5]加强各民族学生族际交往,首先要解决各民族大学生族际交往能力,语言和社会交往技巧是族际交往能力核心。学校应把语言和社会交往技巧纳入课堂和校园活动,通过教学、讲座、咨询提升各民族学生语言水平和族际交往能力。学校应鼓励不同民族的学生相互间加强交流和交往,完善营造尊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社会氛围,在班级、宿舍、班团组织及各种协会等实现民族互嵌,建立民族嵌入式的校园结构。

(三)以构建民族团结和谐舆论主导地位为关键点,及时回应有损民族团结言论与行为

自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上各种意见和看法层出不穷。同时,自媒体发布信息的便捷性和信息扩散性,也为我们“主流权威声音”发挥舆论主导提供了条件。一,加强自媒体领域团结教育的宣传。学校应通过讲政策、话成就、树典型,让学生认清民族问题、理解民族政策、知晓民族团结成就,崇尚民族团结典型,从而树立“三个离不开”民族关系思想。二,及时回应回击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自媒体领域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有损民族团结的言论,由于自媒体信息的扩散性,任何一种言行都有成千上万的受众,很可能成为无数人热议话题,若不加干涉就会导致错误思想蔓延。三,及时回应关注热点事件。西藏社会及校园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在所难免,对于突发性事件,学校应及早发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有条件的情况下,要及时对突发性事件进行信息公布,回应不当言论,占领舆论先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四)以各民族学生为本,提升各民族学生媒体素养、道德及法律素养

高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尚处于形成与发展阶段,认识水平和理性批判能力较弱。提升各民族学生媒体、道德及法律素养,首先,各族大学生应提高认识水平,多从生活和学习中积累知识增长认识,提高自身的理论与政策水平,用知识的力量去解决自媒体中遇到的困惑和彷徨。其次,各族大学生应提高理性批判能力,要全面地看待自媒体信息,对“标题党”、激进言论及偏见保持批判和质疑的眼光,尽可能甄别出失真的信息;在漫天的信息面前,在意见“一边倒”的信息面前,各族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从众的思维惯性,提高理性思考能力。最后,各族大学生应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与法律意识,自觉维护他人的隐私和合法权益,坚决守住道德这一底线;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决系住法律这一准绳。学校更应在积极发挥各民族学生媒体素养上起到主导的作用,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途径进行媒体、道德及法律素养教育。

总之,自媒体的广泛应用给西藏高校大学生民族关系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自媒体一方面促进了西藏高校各族大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一方面放大各族大学生之间文化、认知和心理的差异,甚至可能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从而影响西藏高校各族大学生之间民族关系。西藏高校大学生和谐民族关系构建事关平安校园建设,应在加强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民族观教育,加强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构建民族团结和谐舆论主导地位,提升各民族学生媒体、道德及法律素养。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西藏民族
都是西藏的“错”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民族团结教育融于数学教学的思考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