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2018-11-30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徐 倩
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习活动建立在人的客体性上,从而导致学生的主体性逐渐销蚀。因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任务。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与时俱进,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新课改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所提高,但大多数学生存在偏科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导学不到位,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意志力不坚定、学习方法不正确等造成的,教师要能够对于这一现象作出调整。
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布鲁纳指出:“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这样才能在学习中不断生成。”我们知道,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相对固定,教师在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使得学生都是被动地汲取知识,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当然,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走进数学课堂,为数学学科的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教师可以利用它们查找一些资料,继而更好地弥补课本之中的漏洞和不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动画性、大容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对资源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与安排。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源和信息,研究学生和学情,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资源,进行精准设计,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找到学生学习的盲区和盲点,及时帮助和指导,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录制的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自主探究、例题精讲等形式的提前学习,让他们在自主学习和交流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习数学,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教师应该变“教”为“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当今素质化教学中,教师仍然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略了学生能否接受的问题,学生大多是被动地汲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变“教”为“学”,变“讲”为“导”,找准学导的契合点,适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理解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法则这一课时,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同学在一条南北方向的跑道上,先跑了50米,又跑了70米,那么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一个方向?与原来的位置相距多少米?”大多数学生对这种与行走方向有关的题目的问题不太了解,因此给他们留出了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先尝试解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与讨论:在南北方向的操场上跑,可以有哪几种运行的轨迹呢?接着,学生可以通过画数轴的方法,借助数轴画出图形,列出算式,得出答案。同时,学生通过数形结合得出向南、向北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进而根据图形和式子探索总结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但学生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不一定规范,此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总结再进行评价与完善,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加法法则及相关应用。
三、设置合作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作为一个学习者,需要的是对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而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初中数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在于,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一些问题的情境、疑问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设置一定的合作教学情境,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表现自己,继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学会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要能够根据大纲的要求熟悉教材知识,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怀有热情地去参与活动。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这一课时,假使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单独去探索知识,通过实践去寻求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变得枯燥无味,甚至是浅层次学习,学习效果不会凸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转变这一方式,根据学科的整体性和丰富性的特点,让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研讨,教师适时走进小组,或参与活动,或给予帮扶,或给予指导。各小组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自家小汽车加油”“学校购买学习奖品”“某学校学生课外阅读书本”“学校运动百米赛跑比赛”等一次函数教学情境,让小组成员借助图形或关系式去分析、转化,让学生对一次函数有了简要的认知,能够大体地说出一次函数的概念。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认识、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并利用这一知识点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注重培养运用能力,拓展学生学习能动性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知识点去运用,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在学习数学三角形全等这一课时,大多数学生可以记住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一些定理:SAS、SSS、ASA、AAS等,然而在实际做题中,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去应用定理解决数学问题,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作用,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真正理解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条件,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结合具体问题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出现的一些错误。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全等这一课时时,学生在看到两个角和一个边长时会立刻反映出ASA这个判定定理,其实,可能会出现ASA(两角夹边)、AAS(一角对边)两种情况,因此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定理,并能熟练掌握与运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去完成题目,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数学解题的正确率和速度,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举一反三,继而更好地促进了班级整体数学的学习水平,提高了数学课堂效率,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运用能力和数学内涵,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和数学思维。
当然,真正意义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务,真正做好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学导有机结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挥到极致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能够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与时俱进,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它更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找准学导的契合点,学生在学习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继而更好地发掘自身的学习潜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