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些认识
2018-11-30
中国的教育确实存在很多问题,如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或者是应试教育机制的问题,中高考把教师和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教育理论满天飞,今天这个专家一套理论,明天那个学者一种观点,后天那个学校一个模式,让我们教师应接不暇,无所适从。乍一看,这是我国教育“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仔细一想,其实是反映我国教育现阶段的无序甚至混乱的状态。而造成这一结果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导致的,就是因为教师专业水平导较低致现如今社会上几乎任何人都可以对我们现在的教育评头论足、指手画脚。似乎每个人都可以给我们的教育提出几条建设性的意见。一方面,说明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普遍对教育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的专业人员并不专业,权威性不够自然就失去话语权。
造成我国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教师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主观上我们现在的好多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研究教材和试题上,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客观上现如今我们老师的工作负担实在够重,早出晚归、大会小会、作业成堆、职业倦怠,让教师身体疲惫,心力交瘁,自然缺乏课余时间充电学习、提升自己职业能力的动力。再加上好多学校为了不耽误上课,经常把教师培训安排在老师休息的时间,容易引起教师的抵触和反感,培训的效果可想而知。二是教育职能部门包括学校对教师的培训无论内容还是形式不符合教师的职业诉求(说白了没有投其所好)。如培训内容是侧重教育理论的提升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这些都是显性知识,容易用语言、文字、符号、图像表述清楚。而现如今教师最缺乏的是高水平的实践性知识,即隐性知识。因为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这就是为什么老师们愿意聆听李镇西、李希贵、华应龙、窦桂梅、余映潮、程红兵、龚雄飞等专家的讲座,因为他们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的宝贵教育教学经验。问题是实践性知识更多的是宝贵的经验,它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情境性,二是实践性。实践性知识的这两个特点决定这些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往往不易说清楚、讲明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学习者有足够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如果没有身临其境并加以尝试和实践,就不可能内化,真正为我所用。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听时很激动、看时很感动,最后不行动(最后以一句话了事:人家那东西学不来)。如好多网络培训就是因为缺乏情境性,教师不能从中获取更多的隐性知识。
既然实践性知识是现如今教师最缺乏却是最需要可又最不易掌握的经验型知识,那么,怎么才能对教师进行有效培训,从而能够真正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这就需要学校顶层设计、整体规划,而不是零敲碎打。因为学校是教师成长的土壤和环境(这就是一所优秀的学校教师成长得快的原因),学校也是培养教师专业成长的责任主体,学校可以依据实践性知识的特点,以创造情境和勇于实践为主要抓手,使用实践的方式,学习实践的内容,解决实践的问题,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
学校要营造浓厚的教研文化氛围。让每一位教师潜移默化地接受熏陶,得以成长,如好多学校尽量把同一学科的教师安排在一个办公室,其目的就是便于教师之间能够时时有教研,出出能交流,并且是有些有心求上进的教师能够从其他教师身上“偷”到宝贵的经验。还有比如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其实好多师傅并没有给徒弟讲授什么高深的理论,也没有传授什么系统的做法,徒弟更多的时候是在师傅的带领下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这就需要徒弟自己的积极性和领悟能力了。
学校培养教师成长还有一个重要的方式就是通过扩大输出来强迫教师输入。其主要形式一是逼老师们讲,二是强迫教师写。学校要为教师创造教学和教研活动展示的机会,并努力搭建这样的平台,如各种公开课的展示,从内容上来说有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等;从类型上来说有同课异构、异课同构、一课多上等;从执讲人员上来说,有行政领导示范课、教研组长示范课、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成长课等,每一位执讲教师都将进行精心的准备,都要认真研究课标、解读教材、设计教学、精选试题和潜心反思等,这就达成了学校通过教数学实践来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目的。再如,鼓励教师组织和策划知识竞赛、读书会、主题班会、主题教研活动等,仅仅上好一节课是远远不够的,策划主题活动更能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因为主题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它是对教师沟通协调、构思设计、研究挖掘、总结宣传等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一次精彩活动结束之时,参与者在感慨劳累疲惫之时也是最有成就感之时,倾注自己心血最自豪。还如,鼓励教师执讲主题讲座,我们要明白,讲座从来都不是专家的专利,受人尊敬的身边同事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更受同行的欢迎,因为他们的故事容易让教师感同身受,引起大家的共鸣,他们的经验更接地气更为实用,更容易引发同行的思考和工作上的灵感,主讲人梳理提炼了自己的工作,倾听者学习了经验,可谓一举两得。以上的每一次活动尽管教师在接受任务时往往都不太情愿,可教师有一项可贵的品质,那就是教师一旦接受,必将全力以赴。总之学校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来强迫老师,对教师的成长绝对有益处。但需要提醒的是,这些活动不宜过多,不能冲淡常规教学,另外,教师的成长需要过程,需要慢慢渗透,静静等待。
强迫教师写。我们现在的教师专业水平不高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不会写,不能写出有水平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更不能撰写出像样的论文。这是为什么?原因有三:一是不想,没有及时反思教学的习惯;二是不读,教书的人不爱读书,教育工作者不读教育专著,书到用时方恨少;三是不练,好多教师已经很久没写过一篇完整的文章了。其实,鼓励和倒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育随笔甚至教学论文对老师的专业成长是很大的,因为文字是促进人深度思考和准确表述的最好工具。所以好多学校把让教师写教学反思作为一项常规教学任务来要求是可取的,可惜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以完成任务为目的。其实,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学校的教学实际,在某一个阶段让教师聚焦在某一问题上来阐述,这样教师的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在学校的推动下有序地进行课题研究。
总之,教师的培养一定要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校本研修,学校也应该用一双慧眼去发现教师切实可见的问题,并与教师的内在需要达成一致,将研修的内容以主题式确定,比如研究课不在于全面和完美,而在与核心诉求,围绕研究的主题去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