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季一节气,诗词歌赋里的秋日节气之美
2018-11-30主持人景毛毛李善伦陈立芳
主持人:喵 咪 特约教师:景毛毛、李善伦、陈立芳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已至深秋,大家是不是已经感受到了深深的凉意呢?说到秋天,你能想到哪些节气?小编想到的有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等。其中除了秋分,其他三个都是形容降水的,民间也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今天让我们跟着诗人和几位老师,一起赏析一下古代秋天的节气之美吧!
秋思
(唐)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景老师:“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道出中国诗人的悲秋情结自古有之。白居易也不例外,这首诗为他中年所作。首联颔联写景,“夕照”,点明是黄昏天气。秋日的寂寥之感,一般都是黄昏时最为强烈,盖秋为一年将尽之季,黄昏为一日将尽之时。“红”“碧”,可谓色彩绚丽之至。“兽形”“弓势”,比喻新巧贴切。“月初三”,容易让人联想到白居易的《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前两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状两方面,描绘出一幅晴空落照、云奇月朗的秋日图景,给人—种绚烂多姿、清新旷远的感觉。
写诗讲起承转合,既说秋思,前四句写了“秋”,后四句就要转写“思”了。虽说是由写景转入抒情,中间的过渡却很自然,秋雁飞鸣,秋砧四起,仍是写景,而景中已有思在。秋的气味早已飘散开来,满耳秋声,满眼秋色,游子的怀乡思归之情油然而生。表达诗人人生未老却前途萧条的伤感之情。感悟伤怀,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正如王夫之所说的:“景者,情之景也;情者,景之情也。”
喵咪小课堂
中国传统文人的悲秋情结,是先民集体无意识的结果,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中国文化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伦理价值观对中国文人生命意识的深刻影响。但是不少诗人还是赞秋的,因为秋,虽然可以枯萎、可以迷茫,但是枯萎迷茫后的春天必然是苏醒的季节。
立秋
(唐)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凉。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李老师:这首诗写诗人在立秋时节夜间的细微感受。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换了一幅景象。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时令感极强。全诗的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巧妙。全诗仅四句,二十八字,却简洁、清晰地展现出从闹到静、从热到凉、从烦躁到清爽的景与情变化过程,从而使人感触到秋的到来。“立秋日”是一个很难表现的抽象概念,也就被诗人具象化、情感化了。结句“满阶梧叶月明中”,清空如画,意境很美,是典型的秋景,读之使人想起南唐后主李煜的词:“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此诗精神全在一个“寻”字。表现一种朦朦胧胧、惆怅无奈的情态。
诗的前两句写睡前。睡前,户外小乌鸦的叫声散去,只留下孤寂的玉屏空立在卧室里,此时,诗人忽然间感觉枕边有一丝凉意拂来,就像有人在枕边用绢扇轻轻扇摇。这里写出了诗人经过喧闹后的静谧感受。俗话说:心静身自凉。后两句写醒来后。“秋声”应该是睡中朦胧的感觉,醒来再去找“秋声”,却是“无觅处”,于寻不着之中意外地见到满阶明月这一秋夜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空荡、凄清之意。这也暗示此时是“立秋”,不是仲秋那样一派秋色,秋声随处都有。毕竟是秋天了,“满阶梧桐月明中”,写在明亮的月色中,见到台阶上落满梧桐叶,诗人终于清楚地见到了秋天到来的足迹,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观察与体验特别细致。
喵咪小课堂
诗词的“朦胧美”是一种隐约、含蓄的美,是一种有所感触却往往难以了然于心的美。追求朦胧、含蓄的表现风格,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贯传统。我们读诗读的不是作者感情的直接流露,而是附着了作者情感的意象之美。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陈老师:《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作。该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诗人用细腻的笔法精确地描绘了一个夜间泊船的游子,对江南深秋的夜景的观察和感受。作者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意象,有动有静、有情有景、有声有色。
首句的“霜”与二句的“愁”相对,也将作者的羁旅之思、国家之忧描绘出来,身处乱世,尚居无定所,夜泊一舟,彻夜难眠,是写“愁”的代表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乌啼、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后两句意象较少: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全诗营造了一种淡淡的愁绪:地上结霜,江畔渔火斑驳,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诗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却特别疏朗,两句诗只写了一件事:卧闻山寺夜钟。这是因为,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感觉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有了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这一笔,“枫桥夜泊”之神韵才得到最完美的表现,这首诗便不再停留在单纯的枫桥秋夜景物画的水平上,而是创造出了情景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喵咪小课堂
较之于常人,诗人对季节的变换更为敏感。细微的物候变化,往往会在诗人的心中酿起荡漾清波,甚至是惊涛骇浪,继而化成奇妙的诗句,从他们的口中或者笔端喷涌而出。霜的降临,对诗人心灵的冲击似乎犹为剧烈。历代诗人写霜和霜降,或者借霜抒怀的诗词,可谓连篇累牍。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容易让人倍感伤感的季节。秋天虽有硕果累累,但也有秋叶孤独、秋风寂寥、秋雨凄凉……伴随秋天的节气也是霜降、白露等和雨水相关的,不免会让人觉得孤独。不过,除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愁绪,也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迈,你喜欢怎样的秋景诗?和大家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