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和孝德教育有效整合的德育实践探索
2018-11-30马晓颖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百官小学
马晓颖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百官小学)
一、一本教材——编写拓展性教材《传统节日扬孝德》,使教有所依
为推进传统节日中的孝德文化课程建设,有效开展传统文化中的孝德教育活动,学校组织部分优秀教师自主开发拓展性校本教材《传统节日扬孝德》,旨在挖掘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的孝德内涵,拓展孝德教育内容,通过对中华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诗文等的探究和实践,让孩子从小真切感受到中华传统节日中孝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感受中华传统孝道,从小感受知孝行孝乐孝的道德风尚。
1.确立“九大”传统节日。根据节日的文化特性和本土文化,我们确立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除夕这几个学生比较熟悉,也算是家喻户晓的节日作为教育活动的对象。
2.了解节日由来、习俗。每一个节日都有多个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我们精心挑选其中脍炙人口的、积极的、追求真善美的故事作为节目的由来,经过反复修改润色,编写成一则则短小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善良。
3.诵读优秀传统诗文。每年的传统佳节是古代诗人最多情善感的特别日子,经过几千年来的大浪淘沙,留下的许多优秀传统诗词包含着诗人们丰富的思想、情感以及深厚的修养情怀,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瑰宝。梳理一下,我们找到了许多跟传统节日有关的优秀诗文:重阳节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节的《清明》……读读优秀诗词、背背优秀诗文,既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熏陶了情感,更能在体验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民族自豪感。
4.指导孝心实践活动。根据每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巧妙设计孝心实践活动,通过说、做、尝、写等多种途径参与实践活动,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体会孝亲敬老的美德,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自我独立技能和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技能,并能把孝心献父母、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关心献他人。
二、两段时间——规范传统节日中开展孝德教育的课程设置,使学而有序
1.课程教学时间保证。我们把《传统节日扬孝德》纳入每月2节的孝德校本课程教学,授课时间根据节日时间,一般选择传统节日来临前。
2.主题活动时间保证。九大传统节日到来前,学校政教处会在节前会布置主题墙,并精心策划主题活动方案。如重阳节是在国庆小长假后,我们结合小长假开展“争做四小”(爱国小公民、可爱小天使、能干小帮手、贴心小陪同)活动,懂得用行动感恩父母和长辈。这些活动方案由政教处制定,具体由班主任老师布置落实。有的主题活动时间会前后延续一个月,如元旦佳节和学校的孝文化节结合起来,隆重而盛大,历时一月有余。一般的主题活动都在一周左右,在节日小长假前布置落实下去,节后先由班级开展反馈评比,再择优把作品成果上报政教处。
孝德教育本质上是爱的教育,“学会推恩”乃孝德教育的题中之义。为此,我们不断挖掘孝德教育的内涵,积极开展“回报社会爱心行动”。我们组建“爱心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打扫楼道、认养公共绿地、慰问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我们发动学生及学生家庭与苍南二小结对校的贫困学生及家庭结成对子,开展“手拉手活动”,组织学生及家长赴结对学生家庭体验生活。我们利用“清明节”开展祭扫烈士墓、网上祭先辈写祝语等实践活动,利用“过春节迎除夕”活动做好学生的假期生活指导,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走入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我校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家长带领孩子参与了红十字会等爱心志愿者队伍,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回报社会,被评为了爱心志愿“百名好家长”。
实践证明,通过“一本教材、两段时间、三种途径”的操作模式,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孝德实践活动,能有效促进家庭、学校、社会互动,培养学生尊老孝亲的情感,督促和强化学生的孝德行为形成,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取得了实在的教育效果。
[1]赫·斯宾塞.斯宾塞的快乐教育[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徐建平.释放你的教育智慧[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