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11-30张斯琪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斯琪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和青年代表论坛上表示,“绝大多数青年应该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培养高尚品德”。青年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会影响社会的价值选择和判断。因此,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并且客观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各个方面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进行思考,是教育工作所要考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其本质是基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与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充分保证人的主体性,一切从个体出发。其次,充分尊重人的个体需要。“以人为本”使人具有意识,并居于社会的主导地位,强调人在尊重、关爱和理解等方面的迫切要求。最后,“以人为本”要求明确肯定人的价值取向,人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自身价值、从而在社会上成为有意义的主体。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尊重学生。应当意识到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平等的,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承认学生具有主体性,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作为工作的重心,建立有益的师生关系。其次,了解学生。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面应以引导、帮助为主,时刻注意他们的需要,并且培养他们的精神需要。最后,发展学生。以人为本就是要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着眼于发挥人的主体地位。有学者指出,“道德教育不是外在的,甚至是强加的东西,它不违背人的需要和利益,而是始终如一的。接受教育是人类的需要和权利。人们不仅需要接受教育的实践知识和技能,还需要接受心理和精神教育,这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1]因此,对高校而言,以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最终在学生的实践能力上作为落脚点,并且在此过程中,处理好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启示和开导高校学生的教育需求,根据社会要求、受教育者的个体利益需求进行各种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以互动的形式,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创造性,这就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彼此相互了解,在思想上相互沟通,在过程中相互促进,它最终的目标是,使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和实践素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如何掌握现如今多元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信念教育的问题和情况,面对这些情况,探究、摸索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路径和具有更深阶段的思想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
首先,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是经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相对专业训练和培训的、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人,推动他们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信念,是一项实践活动。其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受教育者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它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个体价值与集体价值统一为目的的实践活动。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会提出针对受教育内容的不同看法、见解、意见和个体需求,并且在教育者的指引下将不同的见解与需求反映给教育者,通过二者之间思想上的沟通、相互交流,并且借助其知识载体——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针对在校大学生的道德规范、思想观点和政治观点的教育实践活动,最终达到完成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修养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提高。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实践路径
(一)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教育者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学生是身心发展还不完全的人,为学生能够实现发展而服务所要做的工作就指向了社会与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渴望、寻求发展的人,更表现出极强的相对独立意识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以社会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还要以大学生这一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要的落脚点。要注重高校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从受教育者所处的现实环境状况出发,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引下,进行大学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营造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环境
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创造性和独立意识性的发展能力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下,学生的个体道德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和培养。校园的文化建设应当把学校的整体培养、教育目标与个体成就目标相结合,把集体组织的活动目标与个人兴味喜好的培养相结合,将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相结合,并与大学生的生活和生活实际相融合。要树立“服务”意识,明确学校教育是为社会、为学生服务,保证并不断地改进对学生、社会的服务。高校文化建设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加强文化建设是建立师生平等关系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营造一个良好的培养和熏陶人的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去感悟、去思考,来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三)重视人格品质教育
重视人格品质教育是实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人格的发展分为“依附人格、独立人格和自由人格三个阶段。”[2]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就是从依附人格逐步走向独立人格和自由人格。在人格品质接近完善和稳定的时期,大学生必须要加强对人格品质进行完善的教育,只有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引下,才能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以先进的思想文化武装人,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同样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现实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实现大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只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和思维导向。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确认,就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调和控制整体性产生必然的作用。同时也会控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的选择、手段方式的运用。它也将成为教育者在进行德育工作所形成的思维方式,要求教育者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时,自觉在观念中确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地位,切实把尊重、关爱、理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使高校学生的主体性做到充分的发挥。
(二)推动大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首要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党的精神‘钙’”。如果没有理想和信念,或理想和信念不坚定,精神上的“钙缺乏症”会导致“佝偻病”。因为,大学生是使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栋梁,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国梦的实现”要寄希望于他们,青年一代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伟大复兴能否实现。因此,精神补钙,在青年时期。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选择。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现象不断加强,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越来越复杂。环境的变化给现如今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使其发展和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愈加困难。坚持以道德修养为中心,将是中国高校未来的首要任务,将教育目标、教学目的贯穿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实现教育全过程和全面教育,创新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不断强调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关键。可以看出,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帮助大学生树立起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崇高信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目标的思想保障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正是价值观趋于完善的阶段,也是身心有待于健全的特殊时期,在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阶段,正是青年朋友价值观已形成的阶段,到20世纪中叶,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阶段,青年朋友不仅仅在身心方面得到完全的发展,同时也是实现自己价值观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座谈会上讲话指出:“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的年轻人将会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充满信念、梦想、奋斗和奉献的生活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当代青年建立功勋服务的舞台是前所未有的,实现他们梦想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光明。我们希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努力创造自己美好的生活。”
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深入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仅仅可以端正学生的价值观、增强诚信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而且还使大学生能够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这也是要启发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有胆量地肩负起新时代的重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