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儿童生长,让课堂学习真正发生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例谈

2018-11-30江苏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9期

江苏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陈 睿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语文课堂必须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其次姓“小”,它应该是儿童世界中的语文。很多时候,我们将完成教学任务当作判断学习发生的标准,这种判断往往让人产生“儿童在学习”的假象。教师的理念是学生展开“真学”的前提。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只有拥有真正的“儿童情怀”,站在儿童的视角,才能做到“以生为本”。下面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一、借助探究方案,以学定教

教学应该贴着学情走。设计探究方案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标注重点字词的读音,描写难写的字,特别标注易错的笔画,查找有关爱因斯坦的资料。系列的基础性学习,从一开始就建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学时,我有针对性地通过前后知识的联系指导读音上的盲点“撮”,借助形声字的构字特点学习“裹”,大大地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学习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探究方案还设计了“读完这篇文章,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等问题,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不断地 “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并以此成为课堂学习的生长点。有效提问,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思维状态,让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成为课堂学习的生长点。

二、渗透学习方法,以教促学

知识本身与学会学习相比,学会学习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力求从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两个方面,使儿童获得收获,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镜头一:

师:围绕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到底写了几件事?一名同学找得特别准,我们来听听她有什么好的方法。

生:我发现每件事的开头都有表示时间的词语。

师:现场圈画时间提示词。

生:1940年的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从此。

师:用时间提示词梳理文章脉络,这样的方法在以后类似的文章中可以尝试运用。

教学镜头二:

师:快速浏览,1940年的一天下午,发生了什么事?

生: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次相遇。

师:他们是以什么方式相遇的?能在文中找到这样的线索吗?

生:撞上。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发现了这么有趣的一个词……

师:第三天呢?

生:等待。

师:等到了吗?后来呢?

生:邀请她去家里做客。

师:有时候,我们不能用一个词把一个场景说清楚。我们可以将几个关键词串起来,就可以清清楚楚地概括了。

教学镜头三:

师:在小女孩的眼里,他怎么样?

生:很邋遢。你们看:老人蓄着一撮……

师:你抓住爱因斯坦的外貌特点,寥寥几笔就勾勒了一个不讲究甚至有点邋遢的老人形象。

生:很不讲究,衣衫不整。他身上的衣服又肥又长……

师:你关注了爱因斯坦的衣着。

生:让人觉得很奇怪。他简直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师:你读懂了人物的心情。

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可以把人物读丰满,我们还可以将阅读的感受像同学们这样,将关键词写在文字的旁边,做简单的批注,这样既简洁又便于理解。

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可以“文体”“结构方式”“关键词”为抓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适时点拨迁移学法。在品读重点段落的过程中,可借助关键词句感悟人物形象,渗透简单批注的阅读方法,达到“多学少教”“以教促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基本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学会准确表达,教学相长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致力于儿童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言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在一定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教师应运用文本,为学生提供语言的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准确表达。面对儿童,教学策略应侧重于角色体验,在情境中将文本语言转化为可触、可摸、可感的形象。

教学镜头四:

师:假如你们就是小女孩,谁愿意把第一次见到的爱因斯坦介绍给自己最想介绍的人呢?(小贴士:抓住最能凸显爱因斯坦形象的关键词句)

生:爸爸,今天我在大街上遇到一个怪人。他蓄着一撮……

师:你的外貌特点抓得特别准,要想把人物形象介绍得更丰满一些,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他不仅长得奇怪,穿得也奇怪,他身上的衣服又肥又长……

教学镜头五:

师:利用刚才我们所学的方式,自主练习表达其他三个生活片段。

生:第三天,我发现他穿得整整齐齐,简直就像变了一个人。

师:你怎么让同桌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的整洁呢?具体描述一下!

生:他原来的头发是蓬乱的,现在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他原来衣服又肥又长,现在换上了一套帅气的西服。

师:他把爱因斯坦第一次的衣着描写,灵活运用到这里。

生:(一边看图一边说)他的头发……

师:课文中“整整齐齐”四个字引发了你这么多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变化。

“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教师应通过设计主题鲜明、有趣的活动,并与文本内容结合,借助课文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潜能,在师生、生生交流中,教师不断点拨、提升学生的语言转化和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培养学生准确表达的能力。

儿童语文核心素养的三个基点:理解、积累和运用。教师应在教学中,关注语文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情境中,关注文本语言理解、内化和表达的指导,让课堂流淌“体验”之美,让儿童有“生长”,课堂学习才会真正发生。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