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组织体系构建研究

2018-11-30王多兵中国药科大学

教书育人 2018年24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思政育人

王多兵 (中国药科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大学生思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做出的新部署。如何统筹高校各方面资源,建立健全机制畅通、运行有效的高校协同育人机制,更好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是新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增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必须依托第二课堂的多样化组织形式,充分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一 树立第二课堂教育理念

当前,在第二课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日益丰富、教育参与主体日益多样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但顶层设计系统化尚不完善、校内外资源互联互通互补机制尚未畅通、各组织要素间功能划分和协调配合仍显不足、激励与保障体系仍不健全、全员全程全域育人体系尚未形成。要更好地发挥高校专任教师、辅导员、社会和家庭这些主体力量在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作用,通过机制的设计与优化来凝聚育人合力,实现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等思政教育各方面资源的互联互通互补,形成全员全程全域协同育人机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注重学生体验,不断提高思政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确立“学生为本、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工作理念,并贯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

二 构建第二课堂组织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组织形式主要由学生党组织、班团组织、学生会、各类社团等学生组织组成,教育主体包括高校专任教师、辅导员、社会和家庭等。由于组织形式多样、教育主体多元,需要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从机制顶层设计出发,通过课上课下、网上网下、校内校外等多方资源的互联互通互补,形成全员全程全域协同育人机制。

一是强调机制协同运作。完善制度结构的系统性和层次性,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内各项制度的定位、相互关系和融合协调等问题,坚持把核心制度与配套制度、上游制度与下游制度、规范性制度与程序性制度衔接一致。一方面注重凝聚各二级机构的制度创新合力,切实提高制度体系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还须有效规避制度冲突,减少制度真空,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长效工作机制。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组织体系缺乏学校层面整体设计,政策倾斜和活动场地、经费支持等物质投入各不相同。要建设第二课堂,需要高校内部各部门、各教育环节之间,以及高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紧密结合与协同运作,方可形成协同教育的合力。须依托学生党组织、团组织、社团学生组织等高校第二课堂现有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学生党组织核心引领作用,发挥团组织的青年凝聚作用、发挥各类社团和学生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协同机制,将党组织、团组织和社团学生组织有机地组成一个互联互通互补的网络体系。

二是细化目标管理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有机结构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高校要细化目标、拆分任务,以目标管理为主,过程管理为辅。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指标纳入办学目标管理体系,一方面强调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切实提升教职工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本领,另一方面也强调成才要素的全面性,以正确的方向保障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应该把项目化管理理念引入第二课堂建设中,在组织体系中强调系统性,突出思想保障、组织保证、队伍保障三个子系统,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成立学生工作项目化工作小组和学生事务服务中心,以规范化、体系化、精品化、精准化、精细化为目标,成立项目化工作小组,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做到“谁主管谁负责”“一竿子”到底。实现全程跟踪管理,对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和管理,定期组织交流和推进活动,对实践效果较好的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对先进和典型做法经验细化优化具体化,形成可学可用的模板,使工作目标和实现途径一目了然,推动点上经验快速转化为面上实践,扩大项目成果的辐射带动效应。

三是完善全员育人责任体系。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制度执行不力、工作衔接不顺畅、师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原因可归结于各级行为主体的权责不明确。需要以制度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全员育人责任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明确写入各级教育主体应履行的职责中,进行定量管理,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培养与需求的对接,形成教书、管理、服务岗位各负其责、各尽其才的工作局面。

三 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既要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又要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将活动形式和内容与大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困惑有机联系起来,强调课堂内容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应该立足学生发展,以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为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本文基于语言表达能力、读书学习能力、实用写作能力、综合能力等四个方面,选取演讲计划、读书计划、写作计划、素拓计划四大专题计划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来分析。

一是演讲计划。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说话、演讲、做报告)及书面语言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语言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重要的核心生存能力。演讲计划依托演讲辩论俱乐部定期(每周一次)开展演讲、辩论、讨论、主题展示等活动,锻炼学生精于思美于言,辩以明思。活动内容包括ToastMaster例会、无领导小组讨论、辩论赛、学生百家讲坛等。

二是读书计划。读书是学习、读书是充实、读书是启迪思想、读书是开阔眼界,思想和身体,至少一个在路上。读书计划依托读书分享俱乐部,创建行远书单,定期(每周一次)开展读书分享会,督促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是写作计划。写作能表达我们的思想、展示我们的工作成果,写作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训练活动,需要通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写作水平。写作计划依托妙笔生花俱乐部,定期开展包括写作专题讲座、写作实践训练,采取综合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参观法、案例教学法、自学练习,专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是运动计划。生命不息,运动不止,运动让生活更美好。运动可以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健康身心。大学生应该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山水绿地、阳光沙滩。生命在于运动,健康源于运动,素拓计划,让运动成为大学生习惯,定期举办跑步打卡、山水徒步、趣味运动会、走访参观等。

四 健全第二课堂评估体系

要确保工作机制落在实处,关键在于评价与考核。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引起学生内部世界的变化,而内部世界的变化只有学生自己才能充分感知。学生是评价者,同时也是被评价者,学生需要表达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发展要求,并且能够对课程的价值和教育的实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和第三方对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从外部进行观察,收集资料,了解学生的表现和可量化的指标变化。不同评价主体从不同角度切入,能够看到教育目标在不同层面和维度的实现程度和效果。评价人员和指导教师能够更多地描述出教育结果的共性,而学生的记录则更好地反映个性。

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价值评估,主要看第二课堂是否对学生价值观形成、习惯养成、道德素养提升和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有所贡献。学生究竟发生了哪些转变和成长,需要学生与家长、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探讨。评价方式是多样的,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形成学生、教师、第三方相结合的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结合工作职责,建立工作考评与激励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构建多元化育人考评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各二级机构绩效评估体系,将学生的满意度和育人工作效果纳入教职工业绩考核范围,作为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致力于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思政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