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讨*
2018-11-30解曼安克杰徐州工程学院
解曼 安克杰 (徐州工程学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问伟大复兴”[1]。行业精神是行业文化的集中凝练和彰显,是特定行业在长期磨砺中形成的软实力,是激发行业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行业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资源,对帮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事业观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一 行业精神是人类文明推进中的宝贵财富
行业精神是一个行业在长期实践中基于行业特定性质、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与发展而精心培育并为所有从业人员认同且富有行业特色的正向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它是行业历经磨砺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融合,是全体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心理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信息形态和精神形态表现出来的重要资源。“行业精神是行业文化的精华,是全行业文化中最具先进性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和文化内核”。[2]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过程中的现代行业精神是行业优良传统和时代特色的彰显,充分反映了社会转型中行业人的共同目标和美好愿景,是支撑特定行业永续发展的核心要素。行业精神中蕴含的正能量是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高校将行业精神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依托,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中不断提升职业角色认同,培养行业自觉和敬业精神,而且能够让他们正确感受时代赋予的行业使命,将行业精神中蕴含的开拓创新精神转化为自己的职业担当和行业自觉,在奉献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
二 行业精神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高度契合性
行业精神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职业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凝结和结晶,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1 行业精神蕴含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内涵
行业精神源于行业实践,源于员工先进的群体意识。它以其蕴含的厚重文化反映了行业人坚定的职业信念、勇于担当的道德情操,其间渗透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思想、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伟大民族精神等内容。行业精神中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因素,从国家层面看,行业人的不懈努力正是追求国强民富、实现自身和社会和谐的过程;从社会层面看,行业人精益求精的奋斗过程就是追求自由和实现公正的过程;从个人层面看,行业人高瞻远瞩,志向远大的职业理想蕴含了丰富的家国情怀、勤勉工作、笃行不倦、脚踏实地的职业态度,体现了对职业的敬重之心和热爱之心,对所从事行业的愉悦情绪体验包含了对职业高度负责的荣誉感和幸福感。
2 行业精神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天然载体和重要依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借助一定的教育素材和教育载体。从行业精神的物质形态看,大学生对行业精神的认知可以通过相关行业的产业遗迹或者行业中不断创造的新业态、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来体悟,人们可以感知它、认识它;从行业精神的精神形态看,主要体现在行业人历久弥新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上,如救死扶伤的医师精神、甘于奉献的教师精神、通达四海的商人精神、心怀民众的公务员精神等文化形态。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超越时空成为社会发展中深刻的历史记忆,融汇了历代劳动者心系天下的事业理想和高尚品格。行业精神资源所凝结和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担当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和具体依托,成为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教材和天然载体。
3 行业精神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道德教化和价值引领功能
习近平同志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行业精神作为行业人奋斗的历史见证,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其中,弘扬攻坚克难、坚守奉献的优良传统和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使命意识,在当前创新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更要注意保持和弘扬。这种承载着丰富职业道德内容的精神资源具有强大的道德教化功能,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活观、职业观和幸福观。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其中就包括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情感。行业精神作为行业人磨砺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涵盖了丰富的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信念和职业意识因素,其蕴含着的正确价值导向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价值引领,有利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
三 行业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习近平同志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4]行业精神资源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既要把握行业精神自身的特点,又要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接受心理规律,并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内容、方法、途径、情境和载体,使行业精神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得以充分发挥。
1 在思政课程建设中将行业精神充分融入课程“三进”体系
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5]因此,将行业精神资源渗透到思政课教学中,积极促进行业精神资源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将行业发展的历史厚重感和社会转型的现实敏锐性相互统一,在增强课堂吸引力中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程教学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对行业精神资源进行开发整合、提炼升华,各门课程从不同角度渗透行业精神资源的相关内容,以行业精神为职业价值标准,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理,以道理赢得认同,以悟道取代灌输,让学生在感触行业发展的辉煌历程中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潜移默化。
2 将行业精神融入“课程思政”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单课程育人走向全课程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明确了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教学上必须突破传统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的壁垒,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相得益彰。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中要立足学生所学专业面向的就业领域,将专业领域涉及的行业改革创新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重要案例,将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中伴随的行业快速发展历程与西方国家产业发展的对比加以分析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比较优势,从行业新科学、新技术、新能源变革成就中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优势,从四十年改革开放中专业对应行业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分析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先进性,实现行业精神和“四个自信”的有效对接。同时,立足专业课程,从行业发展中提炼爱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担当、文化自信等要素,系统设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递进教学路径,以形式的多样性和话语传播的有效性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全覆盖。
3 将行业精神资源融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效
高校把行业精神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将浓厚的行业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文化有效衔接,能够实现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成效的最大化。高校要积极引导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防止校园文化活动过度娱乐化或者形式化现象,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行业发展统一起来,充分围绕行业发展推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如举办行业精神宣传月、行业文化论坛、行业精英进校园、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中,不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其人格和专业素养得以提升。同时,高校要用行业精神资源占领网络阵地,充分利用新媒体,将行业创新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予以推介,将其中蕴含的创新精神、职业信念、职业态度等精神内涵转化为大众化、通俗化的“网络语言”,在师生平等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思想动向,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价值观洗礼。
4 拓展行业文化实践活动,将行业精神塑造为学生素养的隐形标签
大学生在专业对应的行业领域实践中,言论和行为的分享务必要求其展现出“内行”式的道德水准。高校可以结合专业知识点活用行业精神教学资源,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平台,在学生各类实践活动中不断注入行业精神元素,提升实践行为的目的性和有效性,在将学生塑造成好公民的基础上力争将他们向行业需求的专业人士加以引领,实现知识和品行兼修的合格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