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物流体系构建设想
2018-11-30冯冯志志公公安安海海警警学学院院浙浙江江宁宁波波331155880011
冯冯 志志 ((公公安安海海警警学学院院,,浙浙江江 宁宁波波 331155880011))
研究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必须有科学的架构和合理的设计才能与部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通过对军民物流理论及实践的分析与论证,将军民融合物流体系总体构架分为以下四个体系:层次指挥体系、物资筹备体系、物资存储体系、物资配发体系。
1 层级指挥体系
军民融合物流体系作为保障部队日常及训练所需物资供应的重要体系,需要建立一套可以打破相关壁垒和隔阂,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合理性、专业性特点,由军地相关机构顶层领导和设计的多级指挥层级,只有完善的指挥体系才能保障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行。
1.1 国家与部队高级领导机关
在国家一级依托国务院交通部门建立最高指挥机构,该机构是由交管部门和部队相关领导共同挂帅,以“军民融合物流管理与保障领导小组”开展领导和协调工作,建制归后勤部门管理,联系其他部队后勤部门以及相关装备财务部门。该机构平时负责组织整个部队和政府、物流企业的合作与宏观规划、设计、建设和政策制定的工作。
1.2 总队级单位指挥机关
在总队一级建立军民融合物流指挥机构,该机构是由总队领导、地方相关领导组织领导,建制归属总队后勤部门,业务上接受上级指导的一个部门。该机构平时负责部队所辖省内物流以及指导下属支队级单位物流的相关工作。
1.3 支队级单位指挥机关
在支队一级建立军民融合物流组织机构,该机构是由支队领导、当地相关领导牵头,归支队后勤部管理,业务上接受总队后勤部相关机构指导的一个部门。该机构负责支队及基层单位在地市一级的物流工作,并联络基层单位相关负责人。
1.4 基层单位
由基层单位后勤工作人员兼任本区域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负责人,接受支队级业务指导和培训,负责基层单位在辖区内的物流工作。基层负责人是军民融合物流体系的终端环节,也是服务保障的直接对象,需要及时向上级汇报物资使用情况和效益分析,以提升保障力。
2 物资筹备体系
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必须有充足的物资供应才能满足部队的日常工作需求。物资筹措包括向上请领、集体采购、计划领取、当地征用等。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可以打破原有的封闭的物资信息交互隔阂,建立一个由军民双方共同筹措的高效体系,依托地方进行物资筹备。例如给养、器材、日用品等通用物资,全部交由地方筹措;涉及部队机密或地方无法供应的,例如武器装备、特种器材、专用油料等物资仍由部队后勤部门筹措;需要双方共同筹措的,军民联合组织,一切应以满足部队需要为首要任务。
一是建立军地物资采购信息通道。建立一个专属的信息网络将部队的实际需求与本级和上级后勤部门、地方保障部门、物流企业部门一体化的联络起来。部队通过这个信息通道可以了解物资当前的使用、消耗、市场配置、需求等信息,按照当前现状来筹措物资。同时,通过这个信息通道了解储备物资的市场供应、采购渠道等情况,及时进行战略性调整与优化。
二是实施可持续性的物资供应。为了维护军民融合双赢的利益及诉求,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必须在合同的保障范围内,可持续性、长期性的稳定供应物资,避免出现部队所需物资在市场上供需不合理,资源配置失衡,物资价值偏离,地方企业恶性竞争,以及物资品种良莠不齐,质量不一,企业恶性抬高价格这些不符合双方利益的局面。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必须兼顾双方利益,规避风险,合理预测市场波动及信息变化,以达到军地双方合作共赢的目的。
三是建立军地物资通用通享体制。部队使用的物资具有同种物资需求大、物资种类繁多、而且需求时效性强,规格要求高等特点。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在多渠道、多途径、多空间筹措物资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和平台基础,同时部队可以利用地方丰富的通用物资来提高能力和效率,特别是让处于边境地区的单位得到充分的保障。同时建立军地物资通用通享机制有利于合理配置物资资源,将物资保障发挥到最大效益。
四是建立物流应急协商机制。为了协调军地双方的不同利益,寻求更加有效的沟通合作方式,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应该建立应急协商机制,主要负责利用军地双方仓储设施,对各种战备物资进行分类保障与管理,以及联系地方政府、企业组织进行应急生产和物资保障等任务。
3 物资存储体系
科学的物资存储体系是关系到部队任务执行与保障的重要前提,是后勤保障与建设的重要环节。构建军民融合物流体系,就是要合理利用国家、地方政府、企业、部队的储备设施设备,并构成科学合理的互为补充,互为合作的格局,以此用来保障部队的日常工作需要和官兵正常生活、训练及执行任务需求。物资储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建设军地共享的物资储备平台。要把部队的布防结构、区域,以及官兵需要的物资种类、需求、时限进行统盘考虑,通过优化和改造地方的物资储备设施来保障部队所需,部队后勤装备部门仍负责武器装备、特殊器材等专用物资储备设施的规划与管理。可以将区域内的部队储备设施连接成物资储备网络,实施互联互通互用,同时军地可以按职责、按分工共同建设新的物资储备设施平台。改造和建设的设施仓库同时应该兼顾军用和民用两个方面的需求和特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用性,可军可民,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二是建设军民通用物资和技术储备。考虑到部队后勤物资保障的通用性,以及日常执勤多数为非涉密任务的特点,部队需要的物资,除了枪械弹药、特种装备、专用油料和部分涉密战略物资外,几乎所有物资都具有军地通用性特点,例如 一般油料、卫生医疗用品、饮食装备器材、通用装具、主副食、燃料、营房设施等,都是军民通用性物资。而且一些通用的生产技术,比如通用食品生产、器材生产之类的也可以进行技术储备。军民共享物资储备由部队后勤部相关部门负责联系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提出具体建设计划方案,建立统一的划区域分类物资和技术储备制度。总队一级的部队后勤负责与省级相关部门和企业联系协调,建立共储共存制度,并接受上级监督和检查。支队级后勤部负责与地市相关部门和企业联系,合理布局基层物资储备所需,细化门类,归口管理。对于地方资源相对集中,优势相对明显的地区,地方通用物资和技术储备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具有部队特殊性的物资仍由部队后勤部门负责,需要军地双方储备物资时,双方通过合作机制,明确储备分工和交流协作。
三是利用军民融合物资储备进行物资的补给更新。根据部队物资储备用旧储新的原则,可以规定储备年限,比如2年进行更新1次,也可按梯次按种类进行逐步更新补充。而且通用的物资可以依据地方标准和准入制度在地方市场进行流通,有效减少库存量。军地物资轮换对于军地双方都是一种有效的共赢方式,这样既可避免部队因长时间不使用、技术发展、装备更新等状况导致的储备物资浪费,同时投入市场,增加了市场供给,扩大了民众的选择范围。
4 物资配发体系
现阶段部队在物资的领取时,还主要依靠传统的计划请领方式,效率低下,主动性差。结合部队基层单位分散的现状,需要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等民用配送体系的作用,需要引进更加新鲜的血液,盘活流通渠道,让部队的日常物资领用达到地方快递入户的水平,使配送达到主动、快捷、安全、可靠、环保、精确、低耗的目标。物资配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建立军地合作配送中心。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建立分层级、分层次的配送中心,区分总部级、总队级、支队级三级联动体制,分别与国家、省、地市相关地方物流机构进行合作对接,寓军于民,以政府和企业主体负责为主,必要时与部队进行分级协调配送。配送中心的建设要以基础平台建设为牵引,同时在基层配送中心的建设上要充分考虑到地方优势,与大型物流企业与快递公司设立合作点,或成为挂牌机构。例如冷链物流配送技术,部队单独建设会浪费资源和人力,而且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优势,可以引入利用地方的这种技术改善官兵饮食水平,不仅“吃饱”更能“吃好”,吃得有营养,确保保障力稳步提升。
二是在信息网络上进行共享共建。大数据时代,信息网络建设是任何物流企业必须重视的基础核心。军地双方必须打破信息壁垒,高度重视配送信息网络的建设与融合,如果配送中心是体系的“大脑”,信息网络就是“神经”与“血液”,配送信息网络的建设可以依托地方企业或第三方数据平台,对于涉密信息与数据由部队单独实施,或进行加密处理再反馈地方,只有建立起军地共享、上下互联的配送信息网络,才能提升军地双赢配送的时效性和完整性,确保通畅通联。
三是在运输方式上进行共享融合。高效配送服务离不开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与完善的交管平台,目前在运输方式上,军地双方都有各自的其他优势,完全可以进行有效互补,在基层单位分散、偏远配送难的问题,军地双方应该在配送运输方式上研究联运互补的合作模式,加强基础配送运输建设,充分发挥各方运输力量,实现快递式、一体化的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