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短篇小说集》翻译研究述评
2018-11-30丁龙松
丁龙松
一.作家欧·亨利
(一)欧·亨利生平简介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在国际上的地位十分高,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科夫被世人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知名短篇小说家。欧·亨利于1862年9月11日出生于美国南部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格,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他的父亲是一位医师。欧·亨利三岁时不幸丧母,从此他便由姑妈代为抚养。少年时的欧·亨利喜爱画画,且颇具天分。
十五岁到二十岁,欧·亨利因为多方面的原因离开了学校在叔父家的药房打工。19岁那年,由于体弱多病,欧·亨利被格林斯伯格一位医生带到西部德克萨斯州萨尔县的一个牧场。欧·亨利很喜爱西部广阔的草原牧场生活,在那里竟住了两年。
21岁的欧·亨利像姑娘一样文静,但能入乡随俗,而且表现出了对人的敏锐观察力。1885年,欧·亨利邂逅了一位17岁的姑娘索尔·埃斯蒂斯,当时姑娘还在中学读书。欧·亨利追求了她两年,但是姑娘的父母并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到1887年7月5日夜,姑娘刚念完中学便瞒着父母与欧·亨利双双跑到牧师家并快速举行了婚礼。
1891年,欧·亨利在奥斯汀找到了一份在第一国民银行工作的职业,但工作三年后,欧·亨利因为被查出账目问题,不得不辞职。1896年2月,欧·亨利收到盗用公款的起诉,被传受审。欧·亨利为了躲避上法庭的后果,独身一人逃到了中南美洲,辗转一年,为了探望生病的妻子回到了家乡。回后即被捕,第二年,被判有罪,处5年徒刑,在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市的联邦监狱服刑。
因为年少时曾在叔父家的药房工作,欧·亨利成为了监狱医疗室的药剂师,并利用空闲时间,开始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文章。
服刑3年零3个月后,欧·亨利提前获释。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了专业作家。过去的种种经历使他看到了生活的阴暗面,短篇小说的大量出版为欧·亨利带来了名声和金钱,开始逐渐沉迷于赌博和酗酒,不加节制的挥霍严重损坏了他的身体根本。1907年欧·亨利有了第二次婚姻,但是这次婚姻并没鱼带给他快乐,三年后去世,年仅48岁。
(二)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与其他人的小说有着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令人难以预测的结局。作家在故事情节进行描述时,以流畅的笔调交代故事的来龙去脉,而且还会对故事情节当中与事实没有多大关系的细节进行大量的着墨。等到故事收尾时,作家笔锋一转,就是一个出乎人们意料的结尾,照亮了整个故事情节,让读者眼前一亮,却又不得不佩服整个故事情节的合情合理。
值得称道的是欧·亨利这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设计并非刻意安排,他的写作习惯也与众不同,一旦开始一篇文章的写作,不会对初稿进行反复修改且在写作过程中会无意识的使用一些方言。作家曾说过:“一篇小说一旦开了头,我就非得一口气写到底不可,要不然就再也写不下去。”[1]所以欧·亨利是极具特色的作家,他不以任何名作家为楷模,也不谈什么写作套路和规矩,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且写作目的明确:供读者消遣娱乐而已。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中最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就是夸张,夸张修辞手法的大量使用使得小说更具有艺术效果。其次,幽默和诙谐是欧·亨利小说另一大语言特色,他喜欢让小说中的人物自己讲故事、开玩笑,暗中嘲讽当时美国的金钱社会。[2]
二.《欧·亨利短篇小说集》的原作
(一)《欧·亨利短篇小说集》的创作
从欧·亨利的生平简介可以清楚地意识到他的一生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而他创作的作品又何尝不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欧·亨利本身实际的生活就充满离奇的色彩。他三岁丧母,生父又无暇顾及他的生活,以至于由他的姑妈,叔父来照应,后来又成功做成了药店的学徒,去到广阔的草原牧场生活,遇到自己心爱的女人并与之私定终身,到后来成为银行的职员。在他人生最得意的时候却意外被指控,再到后来的逃亡生活,最终为了爱情锒铛入狱。出狱后,作为专业专家,欧·亨利名利双收,而他之前的各种生活经历也让他愈发认识到金元社会的无情。作为一个比较现实且具有一定浪漫情节的人,欧·亨利因为此前的种种遭遇和不幸毅然选择消极对待生活,消极对待他那毫无幸福可言的第二次婚姻,以致他挥霍无度、赌博、好酒贪杯,最后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欧·亨利内心相信人性的善良,同情小人物的艰苦生活以及对资本家的嫉恶如仇却很好地被反映在他的作品里。
(二)《欧·亨利短篇小说集》的影响
作为多产作家的欧·亨利,在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创作短篇小说300多篇以及一篇长篇小说。分别收集在14个短篇小说集里。最早一集《东拉西扯》(Cabbages and Kings)出版于1904年。最晚一集《流浪儿》(Waifs and Strays)出版于1917年。1937年,《欧·亨利全集》于纽约出版,把14个短篇集的小说全包括了进去,共有280篇。欧·亨利的14个短篇集中,1904年至1909年出版的有8个,其它6个为1910年至1917年出版。至1920年,即欧·亨利死后10年,有了500万册的小说销售量。1918年,为了表彰欧·亨利在短片小说创造上的成就,美国设立了欧·亨利纪念奖来表彰优秀的短篇小说家。著名出版社Doubleday在1919年将其作品选为该年度最佳小说。[3]
三.《欧·亨利短篇小说集》翻译研究
多年来,欧·亨利的小说在全世界一版再版,其短篇小说中令人难以预料的结尾、哭笑不得的故事情节和夸张的修其手法都深深吸引着广大读者的追求。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翻译至今已有60多个版本,但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仅仅是王仲年、黄源生和张经浩。近些年来,《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复译不断,欧·亨利作品热潮持续升温,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对它表现出了不衰的热情,据相关研究者进行研究发现,尽管日前讨论的问题主要是以前就讨论过的,没有多少创新,但是我国的学者们对于欧·亨利的作品进行钻研的态势仍然是逐年增长。大部分研究者对其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有关欧·亨利小说的介绍、修辞手法、出乎意料的结局上的钻研。
对译本的研究主要有2007年沈玲利用动态对等理论分析了欧·亨利短篇小说中幽默风格的翻译;2008年惠新华主要从言后效果对等的角度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进行翻译,着重于原文和译文之间的幽默元素,并对王永年和张经浩翻译的短篇小说就拿行李彻底地研究和对比,在对比过程中探索如何保证译文仍然具有原文的幽默性,确保言后效果一致的问题。同时,也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旨在发现幽默元素对等翻译的方法。2012年刘慧从译者的主体性出发分析张经浩翻译的欧·亨利小说文集;2013年王悦从译者的主体性出发分析欧·亨利短篇小说的两个汉译本;2014年郑莲花基于功能对等理论对《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常用修辞手法的翻译进行研究;2014年6月牛新路从目的论视角出发研究欧·亨利小说中幽默的翻译;2015年李兰加从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出发研究《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中译本。
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对欧·亨利的修辞手法进行研究的著作比较少,现阶段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主要有徐丽娟放入《警察与赞美诗》,刘蕾蕾的《麦琪的礼物》,其中,《警察与赞美诗》是将修辞手法分类进行研究,《麦琪的礼物》则是将修辞手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综观已有的对《欧·亨利短篇小说集》的翻译研究,不难发现这些研究大都基于个人的主观印象和判断,这样的方式过于局限。近些年来,文体学的快速发展已经逐渐完善了语料库语言学。而语料库文体学的研究主要依赖于语料库的熟练使用,在基于语料的标注上,通过频率等语言形式来完成对作者写作风格、文章主题的研究。[4]因此,基于语料库的《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不同译者的风格研究不仅能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将译文中难以理解的、不经常使用的方言进行合理的分析,还可以增添文章的艺术效果,提供更为客观的数据,从而更有效地达到研究者的研究目的。
[1]张经浩.《译序》,《欧·亨利短篇小说选》[M],河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3:4.
[2]王静媛.文学的经典化—欧·亨利在中国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3] 李玮.《欧·亨利简介》,《冒险家——欧·亨利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卢卫中,夏云.语料库文体学:文学文体学研究的新途径[J].外国语,2010,33(1):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