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开放实验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2018-11-30湖北省大悟县东新中学432800高建方
湖北省大悟县东新中学(432800) 高建方
1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的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精神落到实处,必须将这六大核心素养细化到具体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目标之中。对于物理学科,就是要在具体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内容。科学思维表现为:重思维,善反思,善于用物理思维去学习、去思考、去发现、去质疑、去总结;科学探究表现为:会联想、善提问、会认识、会交流、会操作。
2 以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由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的素养更多的应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实验作为揭示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不仅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物理概念、规律和理论的坚实基础。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尤其对于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纵观科学家们发现自然规律的全部过程,绝大多数是从身边的自然现象开始引出猜想的,然后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通过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蕴含其中的自然规律。物理教学若离开了实验和观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纸上谈兵。
2.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起引导作用。物理实验教学不仅影响着学生,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探索利用实践活动拓展到物理实验教学这一过程时,很多教师由于前期理论知识学习力度不够,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半途而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缺乏教师专业性的指导,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 实验方法单一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开始,探究性实验就被广泛倡导,但是在课堂上,由于探究性实验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很多教师依旧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探究,以演示实验为主的验证性实验仍占大多数。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上下工夫、花时间,导致实验方法单一、内容陈旧。即使安排学生实验,也是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一手包办的现象比较突出,学生只是机械性的模仿,缺少动手的机会,能力得不到提高。
2.1.2 不注重创新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采用先准备仪器、按步骤做实验、观察现象、归纳结论的程序步骤进行,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注重创设情境发散学生的思维,只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实验报告的步骤去做,不让学生进行拓展性实验,对实验中学生的新奇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喝令停止。这与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背道而驰。我们必须明白,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实验教学中,抓住课堂的 “生成性资源”,恰当的创设情境或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2.2 运用开放性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学
前苏联的教育巨匠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尖”,这句话揭示了动手实验的重要性。动手能力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模仿,而应该是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后通过自己的设计,按照预设方案有序的进行实验操作,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装置的组装、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数据的记录等。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教师对实验方案不加思考,简单地要求学生运用实验报告去做实验,这是一种变相的实验讲解,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没有半点益处。学生只是简单地按着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报告的内容,长此以往,他们的思维会得到禁锢,会逐渐失去对实验探究的兴趣。如果教师改变一下教学思路,设计开放性的实验方案,在实验之前,教师讲清楚实验的原理,交待实验的目的,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原理,结合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自我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数据的运用、实验结论的表达,这样会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下面就具体的学生实验进行探讨。
案例: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本实验在教材中属于演示实验,为了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一般都将它改为学生分组实验。提供的器材有薄玻璃板、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火柴或打火机、刻度尺。实验步骤如下。
(1)将薄玻璃板竖直放置在桌面上。
(2)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一根蜡烛。
(3)通过玻璃板,会看到蜡烛在另一侧所成的像,在另一侧,放置另一根蜡烛,让它与原来蜡烛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记下两根蜡烛的位置,分别测量出他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4)改变前面蜡烛的位置,重复第三步操作。
(5)再次改变前面那处的位置,重复第三步操作。
(6)撤去玻璃板,连接物点和像点,看连接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
学生按照这个步骤去操作,马上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看起来是一个高效、成功的实验,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平面镜的成像规律,皆大欢喜。可细究起来,学生通过这个实验,获得了哪些基本的实验技能?思考过什么问题?对今后的实验有什么帮助?学生仅仅获得了知识的结论,仅此而已。如果改变一下教学设计,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重点讲解成虚像的原理,强调虚像是不存在的,是人的眼睛的一种错觉。然后告诉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和像之间的关系。给学生提供的器材不是唯一的,有一块平时生活用的平面镜、一块透明薄玻璃板、一块厚玻璃板、一块透明蓝颜色玻璃板、几组蜡烛、实验底板。要求学生在做实验前先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①怎么选择实验器材;②怎么确定像的位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面对众多的实验器材,学生感到很茫然、很困惑。这么多的器材怎么进行组合?像与物的关系是指什么关系?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因素?对不存在的像,怎么去确定它的位置?一开始学生都选平时用的平面镜,因为透过它到来的像很清晰,可就是找不到像的位置,然后才试着去用透明的玻璃板,可以看到后面所成的像。厚玻璃板很容易放稳,但容易出现两个像,不好确定像的位置。茶色的玻璃板,看后面的像可能更清晰一些,薄玻璃板很容易放倾斜,一旦倾斜,后面的那个蜡烛怎么也不可能与像重合,也就不可能确定像的位置。用泡沫底板与生日蜡烛这种组合,更容易固定物和像,也更容易找到物和像所在的那个点。而用普通蜡烛与木板这种组合,蜡烛不容易放稳,物和像的位置也很难准确的确定,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
这样设计的实验方案,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学生才能完成实验。但就是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才体会到做实验的乐趣,因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学生在实验论证后自己解决的。每个学生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科学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学生实验,这样的实验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3 小结
在初中阶段,有很多的实验,都可运用开放实验教学方式进行实验教学。教师千万不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单纯地应付考试,而对实验做简单的处理。因为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教师一定要树立“做真实验,真做实验“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