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瞬间看到的画面

2018-11-30李云

小学生必读(高年级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祭坛笤帚头巾

开胃导语

生活和生命一样,都是由一个个瞬间组成的。放眼生活,我们每一瞬间看到的可能都是不同的画面,有些画面过目就忘了,而有些画面却久久难以忘怀。

佳作阅读:

光明在低头的瞬间(节选)

○迟子建

透过这些画作,我看到了安德烈·鲁勃廖夫故乡的泥土、树木、河流、风雨雷电和那一缕缕炊烟,没有它们的滋养,是不可能有这种深沉朴素的艺术的。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着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边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皙,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虽然说几个世纪以来,上帝不断听到刀戈相击的声音,听到枪炮声中贫民的哀号。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佳作赏析:

文段在描写清扫烛油的老妇人时采用了精雕细刻的工笔手法:“六十岁”、“佝偻”的腰、“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着蓝色的暗花头巾”,这些肖像描写的语句,突出了老妇人的年迈、贫寒与卑微,让人心生同情;“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这里的动作和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妇人的认真、沉静;“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突出了老妇人的虔诚;“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这里用美好而深远的想象,赋予清扫烛油这平凡工作以不平凡的意义,给老妇人身上打上了一道神圣与崇高的光晕。

写作启示:

1.画面外的画面。

如果单单去向读者描述你某一瞬间看到的一幅画面,这样也未尝不可,但如果在描述那画面前,前面做些铺垫,写自己此行真正要看到的画面,如同作者来教堂是为了欣赏俄罗斯大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画作的,这样在凸显瞬间看到的画面的同时,也更能引起读者对你瞬间看到的画面的关注。

2.细节的刻画。

瞬间看到的画面能否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关键在于细节的刻画,比如肖像的细节、动作的细节、神态的细节,这些细节描绘清楚了,读者对画面就有更深刻的印象了。

3.意义的揭示。

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出画面中人物工作或行为的意义,犹如给画面打上难以磨灭的烙印。

牛刀小试

在你生活的某一瞬间,你看到了触动你心弦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拿起笔来写一写吧。

(李云 供稿)

猜你喜欢

祭坛笤帚头巾
猜一猜我的颜色
天价笤帚的秘密
天价笤帚的秘密
头巾的颜色
头巾的颜色
燃烧的祭坛
扶不扶
红山文化祭天祭坛的形制特点及其内涵继承
阿拉伯人的头巾
使用笤帚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