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公吵完架,我向孩子道歉
2018-11-30咪蒙文学硕士编辑丽叶设计小杰
文/咪蒙 文学硕士 编辑/丽叶 设计/小杰
咪蒙 文学硕士经历/文学硕士、专栏作者、媒体编辑,于韩寒杂志《独唱团》首期发表文章《好疼的金圣叹》。
美国纯爱电影《怦然心动》里有一段我很喜欢的情节,女孩的父母吵架之后,对她说:我们一定会解决好,这绝对不是你的错。当晚,他们轮流去女孩的房间,告诉她,父母永远相爱,也永远爱你,让孩子无比安心。这样的对话实在太治愈系了,女孩觉得,爸爸妈妈都很不容易,但生在这样的家庭,我很幸运。
我想很多小孩,会希望永远活在这样的电影里。就像小时候看《成长的烦恼》,恨不得一头扎入电视,有杰森和玛姬那么萌的一对父母。小时候,因为爸爸外遇,我的父母很多时候都调成了吵架模式,家里成了肥皂剧的现场,每天定时上演哭闹、吵架、冷战、翻脸无情、互相羞辱的戏码,在那样狗血的家庭环境中,很多时候我的固定食谱,就是眼泪拌饭。
那时我就下了决心,以后结了婚,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干净、简单、快乐的情绪环境——你知道吗,《美国科学家》公布了10种最佳科学育儿方法,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父母好好相爱,这比经济条件、培训班、安全教育之类的都重要多了。一项调查表明,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带给孩子的伤害,比离婚的家庭更大,因为孩子每天都活在争吵当中,会否定爱、否定自己、否定人性。科学调查表明,一个人最核心的价值观,在6岁之前就形成了,而最能左右这个结果的,就是小孩的父母,因为对小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我在《南方都市报》上曾经主持过一项调查,主题是“小孩不懂大人的事”,收到330份由小学生认真参与的问卷,结果发现,四成以上的小孩,最不懂的一点就是为什么父母都像吵架大王?父母针锋相对、言语上兵戎相见的场景,对小孩来说构成了强大的心理阴影。小孩们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大人教育小孩要心平气和,自己却用粗暴的方法来沟通?
这个调查曾经让我深刻反省,老实说,我和老公没有做到完全不在孩子面前吵架,每隔三四个月,可能会有一次小型争吵——我们小时候,父母吵架,我们会害怕,会躲起来,逃避现实,在内心默默祈祷他们快点和好,但罗唯唐完全不这样。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我们吵架的时候,他像一个行为督察,直接指责我们:别吵了!好好说话!不要这么着急!听见没有!都给我停下来!
4岁的他像一个裁判,给我们大发黄牌——而我和老公,像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太羞愧了。经过深刻的反省,我和老公达成共识,以后如果意见产生分歧,尽量加强对自己的情绪管理,即使要争论,也避开孩子,如果实在实在忍不住,要就事论事,绝对不使用任何讽刺、挖苦甚至羞辱对方的语言。我和老公一定会做到的,是绝不冷战,有事情当即解决,争论完了,马上和好,有错的一方道歉,没有错的一方表现出大度和宽容——就像上一次吵架,是因为我加班到晚上9点,之后又接着和同事讨论接下来的工作,忙到11点,但老公却急着玩魔兽卡牌游戏,催我回家陪宝宝,我当时就气晕了。事实上我很支持老公玩游戏,我的业余爱好是写专栏写书,而他的业余爱好是玩游戏,两种爱好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写书相对是正经事就要否定玩游戏的价值——这是我的人生观,爱一个人,就支持他去做喜欢的事,但我的原则是,要尊重和支持我的工作,不能因为你玩游戏而影响我的工作啊。回家我确实大发脾气,骂了老公一顿,即使宝宝在场我也忍不住,当时老公就立即道歉了,说自己错了,而我也冷静下来,跟宝宝解释了我为什么要发脾气,因为觉得心里很委屈,希望宝宝能理解。当晚,睡觉之前,我跟宝宝讲了我和老公的恋爱史,告诉他爸爸妈妈是幼儿园的同学,爸爸像宝宝这么大的时候就喜欢妈妈了,罗唯唐问,为什么?我说,大概是因为妈妈是个很快乐很有趣的人吧——呃,在宝宝面前自吹自擂算不算不要脸啊?
我很认真地跟宝宝讲,爸爸妈妈吵架是因为对一件事的看法不一样,绝对不是宝宝的问题。爸爸妈妈会永远相爱,而且也永远爱宝宝。我告诉他,吵架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有时候人生气了,就会管不住自己的语气,会变得比较激动,所以爸爸妈妈也在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宝宝一起学习。我像小学生一样,跟宝宝保证,以后遇到同样的状况,爸爸妈妈会做得更好一点,希望宝宝来监督,提醒我们冷静点。他很有使命感地满足地睡了。
我知道,有些道理,4岁的宝宝未必会懂,但他一定会感觉得到我对他的信任和尊重。
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一家人会永远相爱。让孩子有恒定的安全感,是父母最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