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2018-11-29陈亮王坤
陈亮 王坤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早在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就将做好“三农”工作作为当年调研的重要内容。2018年全国两会代表团审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更详尽指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要发展现代农业,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学制定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依靠改革创新壮大乡村发展新动能。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内涵作出了界定,对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要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三农”发展就是亮点之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农民共同富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三农”领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各级党委政府的农村工作更加富有成效。与此同时,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流动,原生村落出现“空心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发展相对缓慢,而且农村外部推动较多,内生性增长能力培育做得还不够。江苏省委省政府紧扣中央要求,制定出台《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为江苏坚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推动江苏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加快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处理好几组关系。
一是处理好乡村振兴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正是着眼于破解“三农”工作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乡村发展主要矛盾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二是处理好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当前江苏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有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这与当前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就是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
三是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乡村振兴与推进城镇化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互促共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也要有生力军。要让精英人才到乡村的舞台上大显身手,让农民企业家在农村发展成长。既要让农民进城推动城镇化,也要让工商资本下乡促进农村发展。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要一起抓,两个轮子一起转,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乡村的留得安心。
具体而言,需要从多个方面发力,推动乡村振兴取得实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主体是农民,核心则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带头人。突出党的领导,主要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它肩负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宣传者、贯彻者、领导者、动员者、推动者等多种职责,是改善农村群众生活面貌和精神风貌、提升群众获得感的重要力量。要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抓乡促村,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的战斗堡垒。要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安稳有序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着力引导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服务功能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最直观、最接地气的职能。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党员形象的好坏和为民服务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党的农村政策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部工作的初心和最终结果都应当是为农民服务,切实维护广大农民主体地位,大力推进共同富裕。既做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通过服务更好地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
强化制度供给。乡村振興不是一个临时政策,而是一项长期的国家战略。江苏各地乡村差异巨大,必须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在产业发展、乡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统筹谋划,系统性地制定重大规划,立足长远发展。要制定政策拉长“三农”工作短板。在“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的原则下,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落实长远规划与具体政策,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踏踏实实推进乡村振兴,久久为功,描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健全治理体系。乡村振兴以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性为目标,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为基本特征。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继续坚持并健全村民自治的制度体系,提升村民自治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活力。要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完善相关乡村法律法规供给,规范基层执法队伍行为,提升村民法治意识与观念。要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继承和创新我国乡村治理传统经验和智慧。同时,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营造积极健康向上、邻里关系和睦融洽的乡村文明环境。
提供人才支撑。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为管理、智力、技术下乡提供便利通道,更好更多造就乡土人才。要大力发展乡村教育事业,优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与此同时,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比如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业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加强农村智库建设等。
重视文化振兴。乡村振兴不能没有文化振兴,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乡村文化。要在产业振兴与人的振兴带动下,赋予传统乡村文化新的内涵,发展新乡村文化,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新局面。要将乡村文化振兴与经济振兴相结合,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找到经济振兴的文化增长点,以旅游业为带动,促进乡村发展。要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保护乡土风情、传统村落等,使乡村文明在新时代重新绽放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