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明区村居干部队伍岗位目标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2018-11-29中共上海市崇明区委组织部课题组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崇明村居干部队伍

中共上海市崇明区委组织部课题组

[摘 要]

村居干部队伍的素质关系着村居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效能,关系着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关系着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为加强村居干部队伍建设,上海市崇明区着眼于2018年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对全区的村居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本文分析了当前崇明区村居干部的现状,指出了新形势下村居干部队伍建设遇到的问题,并探索引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岗位目标管理方法,从岗位职能、岗位管理、岗位来源、岗位培训、岗位评价等方面入手,加强村居干部队伍建设。

[关键词]

村居干部;岗位目标管理;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8)11-0036-04

村居干部是我们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是国家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提升城乡管理水平的骨干力量。为加强村居干部队伍建设,上海市崇明区着眼于2018年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对全区的村居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崇明区村居干部队伍的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截至2017年8月,全区共有村居党组织338个,其中村党组织268个、居民区党组织70个;村居“两委”干部1484人,其中公务员、事业单位身份人员136人(含进编人员),占9.16%。具体情况如下:性别结构:女性657人,占44.27%;男性827人,占55.73%。年龄结构:2015年换届后村居“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1.69岁,其中50岁以上408人,占28%,40—49岁526人,占35%,40岁以下的550人,占37%。学历结构:本科以上学历367人,占25%,大专学历758人,占51%,高中(职高)学历274人,占18%,初中及以下学历85人,占6%。在村居工作年数方面:在村居平均工作年数为10.6年,其中在村居工作超过20年的有218人,占15%;10—20年的有315人,占21%;5—10年的有667人,占45%;不满5年的有284人,占15%。这表明村居干部队伍总体较为稳定,大部分同志对基层情况较熟悉。任现职年数方面:任现职的平均年数为4.9年,其中任现职时间超过20年的有31人,占2%;10—20年的有99人,占7%;5—10年的有541人,占36%;不满5年有813人,占55%。而在这813人中,任现职时间在3年内有728人,占村居干部总数的49%。虽然85%的同志村居工作年数在5年以上,但是近一半的同志任现职时间却在一届(3年)以内,这表明崇明区村居干部中“老同志、新职手”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岗位工作情况。村居干部主要忙些什么?从调查对象对“哪些工作占据了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的主要精力”的回答看,1299名被调研人员回答居前5项的分别是“创城相关工作”占比63.82%,完成“上级党委、政府交办的阶段性重点工作”占比43.03%,“协调利益、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占比41.34%,“搞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公益性工作”占比34.1%,“记录、制作整理各类台账”占比26.71%。这表明,村居干部的主要精力以落实上级的行政工作为主,而开展自治工作花的精力相对较少。村居干部忙碌程度如何?从调查对象对“目前村居干部工作负荷程度”的回答看,1299名被调研人中选择“非常大”的占39.34%,选择“较大”的占45.8%。从761名村居干部对“2015年以来,平均每月加班2小时以上次数”的调研结果为,“每月加班10次及以上”占32.9%,“5—9次”占29.85%,“4次及以下”占33.97%,“基本不加班”占3.28%。这表明,村居干部的加班呈常态化,目前村居干部工作负荷较大。对村居干部评价如何?从调研对象对“对村居干部的总体评价”的回答看,1299名被调研人员选择“作用发挥很好”占78.06%;选择“作用发挥一般”占14.09%;选择“少数村居干部工作不到位”占7.54%;选择“不太清楚”占0.31%。这表明,崇明区绝大多数的村居干部能用自己“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村居干部能力还有什么欠缺?从调研对象对“当前村居干部存在的能力素质短板是什么?”的回答看,1299名被调研人员回答居前5位的分别是:“缺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办法”占60.2%,“对有关政策口径的理解把握不清”占54.2%,“写的能力欠缺”占42.49%,“与老百姓打交道的方式方法欠缺”占38.8%,“组织动员群众开展各项工作的能力不强”占36.29%。这表明,村居干部在把握和执行政策、带头致富和带领村民群众致富、党建业务工作、动员发动群众和民主管理5个方面的能力离组织要求和群众需求最为欠缺,急需补能力素质的短板。

二、崇明区村居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一)行政工作承担多,村居干部“脚都没时间沾泥”。村居“两委”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很多行政工作需要通过村居去落实。当前,村居面临着行政工作承担多、考核多、涉及部门多的“三多”现象。除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村居民自治外,上级对村居的考核指标还包括社会稳定、经济管理、“五违”整治、人口管理等领域,所涉及的主管部门包括信访办、农委、民政局等20多个部门。从实际工作看,村居已成为政府行政工作在基层的兜底单位。因为承担的行政工作过多,很多基层干部坦言“脚都没时间沾泥”。

(二)群众工作开展难,村居干部面临本领恐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新的经济和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大量“单位人”成为“社会人”,整个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多样,社会矛盾更为复杂,群众的需求也更为多元,难以满足。同时随着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深入推进,区委对推进“五违四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中小河道综合整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农村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等补短板工作进行了深入部署。这些难啃的“硬骨头”牵涉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各方面的努力,特别是需要村居落实好“最后一公里”。这对村居干部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动员群众,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新进人员少、成长周期长,村居干部岗位接替人选趋紧。崇明地处远郊,经济增长点相对较少,人口主要就业方向为岛外,回岛就业人员少,到村居基层就业的年轻人更少,招人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村居干部成长慢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以全区村党组织书记的成长时间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全区现任的191名非机关、事业单位身份村党组织书记,从进村工作到成长为一名村党组织书记的平均时间为11.59年。另外,针对崇明区2018年村居“两委”换届排摸情况显示,18个乡镇中,有8个乡镇表示2018年村居“两委”换届选举时,接替人选相对紧张。

三、关于探索村居干部岗位目标管理的

对策与建议

村居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关系着村居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效能,关系着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关系着国家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为加强村居干部队伍建设,崇明区探索引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与管理的重要内容——岗位目标管理,使村居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发挥最佳效能。

(一)着眼于精简岗位职能,建立健全村居协助行政事项准入制度。一是建立协助行政事务准入管理机制。由区民政局牵头,会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建立村居协助行政事务准入管理机制,广泛听取基层和社会各方意见,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审查。下沉村居的行政事务,均须通过准入管理机制审核;未经审核批准的行政事务,一律不得下沉到村居,否则村居有权拒绝办理。区级层面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对下沉到村居的行政事务严格把关。二是制定协助行政事务清单。定期制定村居协助行政事务清单,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并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府规范性文件立改废情况和基层工作需要,适时作出调整。不属于清单范围的行政事务,各部门和单位不得转嫁给村居。三是落实协助行政事务保障。对列入村居协助行政事务清单的行政事务,有关职能部门要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和办理流程,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工作条件。

(二)着眼于规范管理,注重定岗定责,提升选人用人的针对性。一是明确岗位职数。参照崇明区的传统做法,应明确规定“两委”班子的职数设置,如:新一届村居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一般为3至5人,其中书记1名,必要时可在职数范围内增设副书记1名。提倡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换届后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二是明确岗位职责。依据村居党组织和村居民委员会承担的工作任务,对岗位核心工作职责和内容、辅助工作职责和内容、工作衡量标准等都进行精确表述,明确岗位职责。三是明确人选条件。制定《崇明区村(居)干部人选标准正、负面清单》,如“选政治过硬,与党一心,执行政策不走样的人”“选头脑灵活,敢想敢干,带领大家奔小康的人”“不选政治素质差,不拥护、不支持上级党委、政府的人”“不选道德品质差,行为不端不检点,群众威信不高的人”。通过清单,将人选条件细化。四是明确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在明确人选应具备的政治素质、工作态度、身体素质等基本条件外,还应根据新形势下村居干部岗位特点,明确人选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脱离集体经济支撑的管理能力、开放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的能力、走进群众化解矛盾的能力和引导经济发展等新的能力,将岗位所需的能力具体化。

(三)着眼于畅通岗位来源渠道,加强村居干部的招录储备。一是整合资源,探索搭建有影响力的招录服务平台。利用崇明每年上半年举行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的契机,加强招录宣传。同时,邀请有关乡镇参加区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并推出村居后备干部招录窗口,从而形成“区级层面发动、乡镇具体操作”的招录格局。通过搭建服务平台,聚焦各类招录资源,达到最佳的招录效果。二是着力深化“蓄水池工程”。着眼于2018年村居“两委”换届,重点抓好“四个一批”,即基层遴选储备一批、公推直选优化一批、组织选派充实一批、公开招聘录用一批,拓宽村居干部来源渠道,充实村居干部“蓄水池”。2012年至今,崇明区共面向社会公开招录村居后备干部655名,其中成长为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的274名。三是探索建立区级层面“村居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采用乡镇党委推荐、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等形式,通过笔试、面试、政审、公示—入库等环节,将一批优秀人才充实到区级“村居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库”。

(四)着眼于增强人岗匹配度,加强村居干部岗位培训工作。一是突出分层分类进行培训。后备班侧重于对农村工作应知应会,岗位工作必备技能的培训。初任班突出对新任书记进行党建知识、领导管理能力、引导群众自治能力进行培训。提升班侧重于对土地房产纠纷处理、美丽乡村建设、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社区治理等基层重点和难点工作进行培训。二是充分发挥各类培训阵地的作用。区委党校主要承担书记初任班、全员班和能力提升班的培训工作,乡镇社区学校主要承担后备班和本乡镇村居“两委”干部的培训,“优秀书记工作室”则侧重于现场教学和带教实践,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三是构建模块化的培训课程体系。按照基层党建、美丽乡村、社会事业、矛盾调处等模块,组建由“党校教师+委局领导干部+村居一线优秀书记+社会专家学者”组成的村居干部培训师资库,并由党校建立课程培训和评审机制,确保进入师资库内课程的质量。四是探索训考结合的培训模式。按照有培训就要有考核的思路,逐步建立培训积分制管理模式,将村居干部的岗位培训情况与考核管理、评优推优、薪酬待遇、职级晋升相衔接。对于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年底个人考核也不能获得优秀,不能参加面向村居正职的定向招录。探索推行村居党组织书记持证上岗制度,通过培训,向符合条件的村居党组织书记后备人才颁发上岗证书。

(五)着眼于加强岗位约束力,注重制度建设。一是优化村居办事承诺制。村居办事承诺制由定诺、践诺、评诺三个环节组成,建议在“定诺”环节,将原来由村居党组织提出承诺初步意向的“提议”程序,修改为由党员会议和村居民代表会议票决实事项目,将票数靠前的前5件事作为本届班子的承诺事项。从规范制度入手,真正实现村居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都由党员群众说了算,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二是优化书记交流制度。对在同一个村居连续任职时间超过9年(三届)的党组织书记,实行跨村居交流任职。对于个别近年来曾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含集體所获荣誉)、在全区面上起到引领作用的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可以在乡镇党委讨论通过、并报区委组织部备案后,继续在同一村居任职。这样,既可以确保想干事、能干事的书记有充分的时间发挥作用,也能保证年轻村居干部得到梯次成长。三是建立区级层面村居党组织书记任免备案制度。对全区所有村居党组织书记实行备案管理,主要备案内容为村居党组织书记任职变动情况和履职情况,任职情况包括新任、卸任、调任、转任,履职情况包括年度工作完成情况、有无违反党纪或政纪的行为、年度奖惩情况和报酬水平以及所任职村居的晋位升级情况。

(六)着眼于增强岗位活力,注重岗位评价。一是薪酬与岗位挂钩。明确村居干部工资按照工作岗位、工作精力、工作绩效以及各村居的人口规模、管理半径等因素合理确定。同时,由乡镇党委按照党的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要求,科学制定村居干部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考核办法。二是发展与岗位挂钩。加大从优秀村居正职干部中招录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力度,对担任村居党组织书记或主任3年以上、具有大专以上学历、40周岁以下,所任职党组织上年度晋位升级考评为“好”或“较好”等次,或者整改提升成效明显的,每年拿出一批乡镇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岗位,实施定向招录。三是政治待遇与表现挂钩。注重把优秀的村居党组织书记选为市、区、镇三级“两代表一委员”,注重在村居党组织书记中培树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全区村居干部的积极性。

课题组成员:王晓科、施伟、陈海星、吕方鸿、董辉、张凌燕、林小强、南献隆、沈敏;主要执笔人:董辉

责任编辑:赵 菲

猜你喜欢

崇明村居干部队伍
珍惜“主动干”干部
村居
村居
村居
冬日时节必吃哪5道地道崇明菜?
许瀚文??《村居》
My diet
谈高职院校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建设对策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
Adi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