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六年来刘少奇安源工运历史研究情况述评

2018-11-29黄仂

党史文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工运安源刘少奇

安源是刘少奇同志革命生涯的第一站。从1922年9月至1925年春,他领导、组织和开展安源路矿工人运动近3年。这段历史时间连贯、内容丰富,构成刘少奇早期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探索性、多样性和开创性。此前本人曾对1996年至2011年间刘少奇在安源领导工运的研究情况作过述评,因此本文仅对2012年至今,近六年来刘少奇安源革命历史的研究情况再作一述评。

一.近六年研究成果的基本情况与基本特点

1.研究成果的基本情况

近六年里对刘少奇在安源工运实践历史的研究,总体上以研究论文、研究专著两种方式呈现。初步统计共有16篇(部),其中有研究论文12篇,论文大都发表在党史研究、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期刊上。12篇论文中专门研究刘少奇安源工运实践历史的有4篇,其余8篇论文部分涉及刘少奇安源工运实践历史的内容。出版专著4部,仅《安源:发掘中国革命之传统》为研究安源历史专著,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裴宜理著,香港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其他3部均从刘少奇革命一生中思想品质风范的形成发展和革命历史进程中提及他在安源工运的活动经历,并加以阐述,不独立成篇。

2.研究成果的基本特点

(1)与前十五年研究阵容相比,关注和研究刘少奇在安源工运历史的专家更多,且专家层次和身份有较大变化。其中有王永玺、徐战权、黄祖琳、王双梅等老一辈专家,也有黄仂、罗雄、王欣媛等中年专家,还有一批青年学者。美国知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裴宜理教授,耗时八九年研究安源工运史,书中也有诸多关于刘少奇的阐述。因而研究学者更为广泛且层次高,人员年龄跨度大,首次有国外学者参与其中,说明刘少奇在安源工运的历史正日益受到重视和关注,深蕴其中的意义与价值更加凸现。

(2)研究题材与研究领域又有新拓展和新推进。以往对刘少奇在安源工运历史的研究,大多围绕着他如何领导罢工斗争、只身谈判,大罢工胜利后开展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整顿、建设与管理,以及处理俱乐部内部发生的工会干部腐化行为等内容。近六年来,研究领域拓展到刘少奇如何关注中国近代企业与民生问题,他在安源工运中的领导方略和总体评价,刘少奇在安源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工运思想的起步探索,刘少奇革命品质在安源工运实践中的锻造与提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延伸与深化。

(3)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有新变化。不再局限于对历史的陈述,或是论点加史料的模式,而是放在一个更大的视野与背景下去研究刘少奇的安源实践活动。例如,从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去评价刘少奇安源实践的所作所为与历史贡献,这种研究有力提升了安源工运的历史内涵。还从安源工人当时受帮会和宗教的影响控制,刘少奇如何利用和改造帮会条规,打破宗教限制,教育、组织和争取工人的方式在方法论上的价值。还有与中共党史联通,将刘少奇安源实践的探索与思考,放在更广阔的中共党史和中国工运史的历史背景与历史进程中去考量,进而得出新的结论。

二、近六年来主要的研究成果

1.对刘少奇与汉冶萍公司、萍乡煤矿之间开展的研究。从新的分析角度打开了刘少奇早期革命活动的另一个层面。刘少奇在安源撰写了六篇历史文献,集中体现了他对三年间革命活动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其中有两篇文献涉及汉冶萍公司和萍乡煤矿:一篇于1924年6月撰写的《救护汉冶萍公司》,发表在1926年9月20日上海《新建设》第2卷第2期上;另一篇于1924年11月撰写的《整顿萍矿意见书》,发表在当年12月19日至26日长沙《大公报》上。研究这一问题的文章有三篇,分别是《刘少奇与汉冶萍公司》《刘少奇与汉冶萍》《安源工运时期刘少奇民生思想的萌生与实践》。主要学术观点有:

(1)刘少奇对汉冶萍公司的生存与作用,提出了十分强烈而又符合实际的认识与主张,体现了建党初期共产党人对国计民生关注与重视的应有自觉和相应责任。他认为汉冶萍公司不能垮掉,这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生存利益。一方面,汉冶萍的存在与否,与长江中下游流域百余万人民的生计息息相关;另一方面,汉冶萍公司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实业,使国家民族自强,不受列强欺凌所必需的。

(2)刘少奇具体分析汉冶萍公司面临困难的原因,诚心实意提出解决办法。首先,他认为汉冶萍公司面临困境走“背时运”。缘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军事工业的萎缩,各国无力购买也无需钢铁,导致世界钢铁市场一片萧条,“汉冶萍公司自然不能跑出这个天数之外去发财,也只有走背时的一条路了”。同时,也有自身办理不善的主观原因。刘少奇客观而详细地列举了公司当局“借款与条约铸成之大错”等11种错误的主要表现,分析了一战结束六七年之后,汉冶萍公司还能存在的五种原因,得出还有“行好运”的机会。其次,刘少奇提出了救治汉冶萍公司的可行办法。一是从外部和社会入手。例如:不能停工,要公布公司实情,争取国家救济;改掉管理不善的地方,共救危亡;应用外交手段,利用日美间的矛盾;扩大萍矿收入,以维持现状;等等。二是大刀阔斧地变革经营管理方针和办法。例如:“不得再加借外债,以防日本吞并汉冶萍;缩小汉阳、大冶厂矿范围,以节省开支;扩充能源矿工程增加煤矿生产,以增加收入;革除过去诸多方面存在的种种弊端”。

(3)刘少奇尤为重视萍乡煤矿的发展前途,详细分析萍矿的生产状况。一是认为萍矿不必跟着汉冶萍一起背时,萍乡煤矿有自身独具的优势和条件,要看清市场形势;二是各方面严加整顿,寻求“自救政策”,摆脱靠公司借款过活的被动依赖局面;三是增加煤炭日生产量,可多获10万元纯收入;四是改变和添置生产必备器具设备,增强职员责任,鼓励工人多出煤炭,对超额者予以奖励。

(4)较为系统地考察1922年9月至1923年1月期间,刘少奇领导安源路礦工人大罢工,指导成立大冶铁矿工人俱乐部,再积极筹建汉冶萍总工会,以及成功领导下陆机修厂工人大罢工整个的历史过程,分析斗争形势,对刘少奇早期领导工人运动的历史过程依次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5)首次提出刘少奇民生思想萌生和实践在安源。为了解除和摆脱工人的苦难和压迫剥削,领导组织工人逐步从争取、保护工人经济权利和经济利益入手,转向争取工人的政治利益、教育利益、文化利益等。刘少奇认为安源工人的生存生活只能依赖和依靠汉冶萍公司和萍乡煤矿,为此提出了许多涉及民生的观点。一是工人的生存生活直接与公司和煤矿的存在与生产紧密相关,经济上高度依赖,保住企业的存在与经营,以保住工人的生活生存。二是提出民生的问题实质也是经济问题和生产问题,要从企业、社会和工人三个方面综合考量,寻求办法。三是保企业也是保民生,企业要用经济的手段去解决困难,工人也要有顾大局的忍耐态度去对待困境。这是党的历史上,最早将开展革命问题与解决和兼顾工人民生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和探索的有益尝试。

2.对刘少奇领导安源工运的历史贡献及领导方略,作了新的概括和论述。

(1)从七个方面评价刘少奇对安源工运作出的历史贡献。一是与李立三一道共同成功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取得完全的胜利;二是用新的观念与思想全面开展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建设;三是卓有成效地加强和推进安源工人的党团组织建设;四是领导开展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内的廉政建设和财经整顿;五是以安源工运为实例,深入研究中国工运的基本理论问题;六是始终把握住了安源工运的斗争尺度和斗争方向;七是开展对近代企业和经济实体的生存发展与工人生存利益间的有益探索。

(2)刘少奇在安源体现出的工作作风与领导方略。一是虚心向工人学习,注重在斗争实践中提高和增长自身的本领才干;二是善于及时而深入地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原因,制定下一步工作策略;三是抓紧建章立制工作,形成严格有序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四是利用矛盾,为实现和达到斗争目标实行灵活务实的斗争策略;五是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3.对刘少奇在安源所作的理论探索首次进行研究。

(1)提出安源是刘少奇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起点。安源工运实践中,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功运用到开展安源工人运动的具体斗争实践中去,奠定了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坚实基础,使他在对中国革命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了比较优势,开创了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具体实践的良好开端。

(2)研究了刘少奇在安源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步骤。一是他在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和思考后,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具体步骤有了初步认识,提出了社会改造的3个步骤,工人在一定条件下应从实际出发采取具体和有效的步骤方法走向团结斗争,获得自身利益,成为支配社会的潜伏势力的大组合。二是要把罢工斗争作为工人自觉团结起来,要求增加工资和减少压迫与剥削的一种手段,又要斗争适度,依具体条件而采取行动。三是二七大罢工失败后,从实际出发,立取守势,看清环境决定自己战斗的方式,采取巧妙的斗争方式和有效的管理制度建设,使全国工运低潮下的安源工人运动“硕果仅存”,全面发展。

(3)刘少奇在领导组织安源工运中,十分注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工运理论与中国工运实际进行了最早的结合,安源工运为刘少奇工运理论的中国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起步与奠基作用。

(4)刘少奇在安源工运实践中,从理论上总结回答了中国工运理论三个基本问题。一是回答了关于工会组建的宗旨与方针。刘少奇提出中国工会的创建宗旨与奋斗目标有三个方面,第一,使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养成无产阶级支配社会的潜伏势力;第二,实行夺取政权,用政治的力量消除社会一切阶级的压迫,即人的压迫;第三,在产业公有制度下,以极大的速度发展实业,减少人类所受的压迫。二是回答了关于工会组建的原则与民主集中制。提出要由极小的基本组织而至于极大的阶级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组成组织集中的有系统的工团,与资本家斗争。三是回答了关于工会的教育职能与对职工的训练问题。要向工人教育和宣传劳工神圣及工人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工人阶级觉悟,大力开展职工办事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开展各种政治活动和能力训练,使工人做到有信仰、维护工团、英勇斗争,战斗力和纪律性俱强。

(5)以刘少奇在安源工运理论中国化起步为原点,按照历史进程,依次分析了此后刘少奇在领导五卅运动、武汉工运时,其工运理论逐步发展和丰富的基本过程与主要思想。

4.对刘少奇的安源革命历史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深化研究新成果。

(1)有的学者提出刘少奇来安源领导开展工人运动,不是受中共湘区委员会的指派,而是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委派,以中共特派员的身份来到安源,直接归张国焘领导。他在安源近三年的工作成果,主要得益于当时从中央到地方对工运工作的重视。同时还分析了李立三和刘少奇在领导安源工运时,两个人在性格、工作方式、影响力和工作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2)对刘少奇领导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开展反腐倡廉工作,按时间顺序整理出了具体的进程和史实,着重讲述刘少奇对俱乐部的内部建设和财经管理,开展的“八月整顿”等工作,以及在安源多个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的事例,进一步说明刘少奇在这一领域作出的历史贡献。

(3)对刘少奇在安源及时妥善地处置工人中出现的急躁冒进的“左”倾问题的历史经过作出了分析,指出刘少奇是党内最早提出在革命斗争中自觉警惕极左、抵制极左和纠正极左的首倡者和实践者,这一历史对现实仍有教育意义。

(4)美国学者裴宜理在《安源:发掘中国革命之传统》一书中,以较为丰富的资料,讲述刘少奇到安源后如何开展工运、领导罢工、创建组织,以及与安源工人间的往来和关系的历史全过程。其中提出较有参考价值的观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对领导们为安源工运作出历史贡献的大小作出评价,特别是对李立三与刘少奇谁的作用更大的问题进行论证,提出李立三的作用高于刘少奇的观点;二是突出分析了李立三和刘少奇在领导安源工运中各自发挥的独特作用,采取不同的工作方式,提出安源工运的成功之处在于毛泽东的战略指导,李立三极具个人魅力的创新,刘少奇纪律森严的统率,三者协同,从而形成一种威力强大的群众动员模式;三是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安源工运历史问题上,围绕着刘少奇与安源工运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历史变故和历史事件,作了纪实性的深入细致的陈述。另外,该书多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分析刘少奇在安源作出的一些实践探索,提出安源工运实践成为他此后领导各地工运、开展革命工作,乃至新中国成立后谋划建设与发展,起到了“一块基石”的作用的观点。

三、深入研究刘少奇安源革命历史的建议

近六年来,对刘少奇在安源工运历史的研究,较之于过去的十五年,无论是研究文章的数量还是研究文章的质量,均有大幅度的增加和提升,已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与探究,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今后对刘少奇在安源革命历史的研究,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重推进:

1.从完善细化刘少奇年谱的角度,组织专人尽快编撰《刘少奇在安源工运期间革命活动大事记》,以弥补刘少奇年谱中这一时期的空白或简单化。要重点弄清几个问题:(1)刘少奇在安源近三年的革命活动是连续完整的,还是其间有较大的断裂,其因其果何在,要完整客观地还原这段历史。(2)三年期间刘少奇是独立主持、领导安源工运工作,还是与其他领导一同领导,特别是他担任俱乐部主任后,却从未任过党、团组织负责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是以怎样的方式和机制来统筹和领导安源工运工作的。(3)刘少奇离开安源是1924年底还是1925年春,有关历史资料显示这段时间刘少奇的活动和去向有几种可能,要弄清搞准。

2.刘少奇围绕安源工运实践斗争的历练进行总结并撰写了六篇文章,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探索的进程中居于什么历史地位,有什么历史意义。刘少奇这段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获得的理论思考和理论成果,对此后刘少奇思想理论的丰富发展有什么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都应再做深入细致的思考与研究。

3.刘少奇在安源发生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等人生经历,特别是回国后第一次经受安源工运斗争的严峻考验,对刘少奇的思想品质、革命信念、领导才能等方面的提高和成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安源工运实践在哪些方面为成就刘少奇的革命人生和领袖人格产生了影响和作用,这些仍须再做具体的深层次研究。

4.刘少奇领导下的安源工运形成了怎样的安源经验,其具体内容与特质是什么。安源经验又是如何经刘少奇等人后来在其他地方领导和开展工运斗争及革命斗争中,予以推广运用創新的。安源经验后来在刘少奇不断的革命实践中,又有了怎样的丰富、充实、完善和发展,在中国工运史和中国工运理论上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和理论建树。这些都需要我们开阔视野,放大范围,去做发散式的思考与延伸式的研究。

题图 安源矿旧景

责任编辑 / 彭月才

猜你喜欢

工运安源刘少奇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岁月静好,安源
安源红
爱在安源山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2021年《中国工运》征订单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前进吧!中国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