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四军第一支文工团儿童歌舞队 的诞生

2018-11-29王北发

党史文苑 2018年11期
关键词:项英小鬼歌舞

王北发

不愿回家的红小鬼

1937年10月,江西信丰油山红军游击队、三南(龙南、定南、全南)红军游击队、湖南桂东红军游击队在江西大余池江整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二营(最初叫江西抗日义勇军)。

第二营有位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他叫黄祖友(黄祖友同志曾任赣州地区计委第一副主任,主任是赣州地区专员宋志霖兼任),江西信丰县黄泥坑人,当年只有13岁。

一天,陈丕显同志到第二营检查工作,他见黄祖友个子小,一把把他抱到神台上(南方人插香火的桌子)说:“小鬼,你年纪太小了。”

黄祖友问:“你是谁?”

陈丕显同志说:“我是阿丕。”

呵!原来他就是经常听到的陈丕显同志。

陈丕显同志又问他叫什么名字。

黄祖友说:“我叫黄祖友。”

陈丕显同志说:“小黄同志,这次我们要走很远的路,要开到江南去打日本鬼子,你年纪太小,还是过几年再来吧!”

黄祖友说:“我不回去!”

陈丕显同志说:“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弄得不好,要丢性命,你年纪太小,还是回去吧!”

黄祖友坚定地说:“我死也不回去!”

顿时,黄祖友就急得哭了。

正当他哭鼻子的时候,项英同志走过来,他身后跟着一位身体强壮、个子高大的警卫员,警卫员身上挎着一支精致的勃朗宁手枪。据说这支美观灵巧的勃朗宁手枪是斯大林1928年送给项英的。

那年,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84人,候补代表34人,代表全国4万党员。正是在这次代表大会,项英同志受到斯大林的单独接见,这是他一生中的最高荣誉。

项英同志把这支勃朗宁手枪当成自己最宝贵的纪念品。项英同志很少自己挎枪,他的枪一般都交给警卫员带着。

项英同志问黄祖友哭什么。

陈丕显同志在一旁解释说:“他年纪太小,我叫他回去,他不肯,气得哭了!”

项英问黄祖友:“你是哪个单位的?”

黄祖友擦了擦眼泪,回答说:“我是二团二营五连的!”

项英又问:“你是哪里人?”

黄祖友赶紧回答说:“我是信丰黄泥人!”

当年信丰县的油山和黄泥都是赣粤边红军游击队的活动中心,项英和陈毅在这里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项英听了满意地点了点头:“好!好!”接着他又问黄祖友:“你是真不愿回去,还是假不愿回去?”

黄祖友说:“我是真的不愿意回去,我爸爸被国民党杀了,我叔叔黄垂梁在苏区战斗中牺牲了,我嫂子也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牺牲了。”

项英同志拍了拍他的肩膀:“小鬼,你先回连队去,等着命令吧!”

黄祖友高兴地跑回连队去了。

当时,蕗箕坑有好多池塘,只听见项英同志在后面喊:“小鬼,不要跑,不要掉到池塘去了!”

儿童歌舞队成立了

没过几天,红军中19个年龄偏小的小鬼被集中在一起,最大的14岁,最小的7岁,组成了新四军最早的一支文工团——儿童歌舞队。它比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早成立4个月。

年龄最大的是广东南雄的卓树文,14岁。他原叫卓寿文,后来他嫌“寿”字太俗气,便改名叫卓树文。来自广东南雄的还有朱锦辉、邓昌静,都是12岁,朱锦辉当时正念小学,是偷偷跑岀来参加新四军的。邓昌静,白白的脸蛋上有一对小小的酒窝,非常讨人喜欢,陈毅的夫人张茜同志曾把他当成亲弟弟,他还为陈毅司令员和张茜同志传递过不少情书。

来自赣南的有黄祖友,13岁;肖太珠,12岁,江西信丰县大阿人,专门负责保管道具。

来自湖南桂东的有何所翼,11岁,活泼好动,爱讲笑话;黄邦赞,10岁,矮矮的个子,既调皮,又淘气,小伙伴们都怕他。

年龄最小的是从江苏逃难到江西的两位小伙伴:一位叫阿福,8岁,江苏无锡人;另一位叫陈雪坤,7岁,江苏武进县人,宽宽的脸蛋,大大的嘴巴,一套又肥又大的军装套在他痩小的身躯上,光上衣就到脚跟,一看就让人发笑。陈雪坤是同他姑姑一起从江苏逃难到江西来的。陈雪坤参加儿童歌舞队后,他姑姑一直在儿童歌舞队陪伴他,一边照料陈雪坤,一边为儿童歌舞队的小伙伴们缝洗衣服,当时发的军装又肥又大,是陈雪坤旳姑姑帮大家缝短的。

陈雪坤的姑姑是个小脚女子,30多岁,皮肤黑黑的,说话细声细气。她一直同儿童歌舞队从江西大余池江到达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可惜陈雪坤在皖南牺牲了。

儿童歌舞队成立后,从延安派来一位同志当儿童歌舞队的队长,他叫明仁宗(江西南康人)。他是同项英一起,从延安到达池江的。后来,又从广东请来一位老師当儿童歌舞队副队长,他叫张伟烈。

明仁宗队长的腰很软,他很会唱歌跳舞,他的舞姿特别优美。在池江时,他天天教我们唱歌跳舞。

在池江期间,小伙伴们天天上街演抗战节目,同时还教老百姓唱抗战歌曲。那时唱的歌曲主要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刀进行曲》《救亡进行曲》《前进歌》。这些歌曲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呼声。当时,许多有志青年,都是唱着这些抗日救亡歌曲,踏上革命征途的。章水两岸,回荡着嘹亮激扬的抗战歌声。

开往南昌编入战地服务团

1938年1月中旬,儿童歌舞队开始离开池江,前往南昌新四军军部,其他战士都是徒步到赣州,再乘大船北上樟树镇,再改乘火车到赣东北玉山县,跟赣东北改编的部队会合。而儿童歌舞队的小鬼们,项英专门从大余国民党军队借来一辆篷布卡车,把他们送到赣州。在赣州,小鬼们又特地和东南分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项英,东南分局副书记曾山同乘一条船,前往南昌。在中途樟树镇下船休息时,项英还带小鬼们到樟树机场,参观国民党军队的战斗机,小伙伴们高兴极了。

到达南昌后,叶挺军长和夫人李秀文女士专门到儿童歌舞队驻地——书院街高升巷看望大家。叶挺军长还专门用自己的钱,为小鬼们做了两套苏联式红军服,作为演岀服。李秀文女士则给大家买了一把当时最好的上海生产的“真善美”囗琴,还配了一块漂亮的红绸子,小伙伴们兴奋不已。

1938年2月中旬,儿童歌舞队正式编入战地服务团,开始新的征程。

(注:采访亲身经历者黄祖友同志写成此文。)

责任编辑 / 梁发明

猜你喜欢

项英小鬼歌舞
莲花池畔歌舞飞扬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一起歌舞吧
我是你小鬼
项英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项英军事实践的重要历史见证——写在《项英军事文选》正式出版之时
真实的项英
项英在皖南和皖南事变中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