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视域下《金云翘传》的“翠翘”形象解读
2018-11-29桑骏凯
桑骏凯
内容摘要: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早在秦汉之际就伴随着中国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而远播海外,形成以儒家文化为主的汉文化圈。越南作为汉文化圈中的一员,并由于历史、地理、政治等因素的作用,对中国儒家文化的吸收和传承最为深远。本文从文化学和文学角度通过对越南独立时期特殊背景下产生的喃字古典文学名著《金云翘传》的主要人物角色进行分析,探寻儒家文化对越南喃字文学的影响及深刻意义。
关键词:儒家文化 喃字文学 《金云翘传》 影响
中越两国地域相连,文化同根,关系悠久密切,双方交流源远流长。在东南亚受汉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首推越南。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早在秦汉时期就伴随着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汉文化的南传而进入到越南,随后在越南经历了一个从遭受忽视到受到重视,最终取得独尊地位的过程。在越南,儒学被称之为“儒教”,儒教自传入越南后便在越南社会传播开来,逐渐发展成为越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伦理道德已成为越南家庭、社会和人际之间共同遵循的道德准则.儒教的传入不仅促进了汉字、汉文化在越南的传播,而且也为越南古代文学,尤其是汉文学和喃字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了条件。经历越南历史的漫长传播和演进,儒教在越南已经深深扎根并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越南汉喃文学即是在儒教和汉文学的深刻影响下产生的变体。正如中国学者于在照所言:“作为正统的封建意识形态,儒教深刻影响着越南文学艺术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在越南,儒教对越南古典文学发展的影响之深刻不亚于中国。”①儒教对越南古代文学众多方面的影响,造就了越南文学的悠久传统、深厚积淀和浓厚的社会氛围。越南喃字长篇叙事诗《金云翘传》便是在儒家文化影响下诞生的绝世著作,从作者的思想到作品的内容再到故事女主人公“翠翘”,无处不浸透着儒家思想的文化气息。
一.越南古典文学名著《金云翘传》
《金云翘传》又名《断肠新声》,越南人民习惯称之为《翘传》(Truyên Ki?觲u),它是由18世纪中叶越南文坛上崛起的一位著名文艺巨匠-阮攸以中国明末清初青新才人的通俗小说《金云翘传》为蓝本进行创作的一部长3254句的六八体喃字长篇叙事诗,是越南喃字文学发展的巅峰之作,是越南古典文学的经典名著,更是越南文学的瑰宝。阮攸的《金云翘传》自问世后,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得到越南历代民众的喜爱,更受到不少文人的推崇。作者阮攸自1789年至1802年这十三年间,从豪门贵族一变为“国破家亡”的亡命客,他不仅看透了社会下层人民饱受战乱的疾苦,自己也亲身经历的朝代更迭带来的灾难和命运的转折,他感到触目悲伤,心生怜悯,而这些思想都只有寄托在他的作品之中。《翘传》这部喃字六八体长篇叙事诗是围绕故事主人公王翠翘的身世转折,漂泊沦落的苦难历程来展开叙述的。
二.《金云翘传》中“翠翘”形象所蕴含的儒教因子
阮攸《金云翘传》作为越南喃字文学发展到顶峰的作品,作为当时越南封建社会正统的意识形态,儒教对这部诗歌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从上述笔者阐述的内容当中我们不难发现阮攸的《翘传》之所以能声名鹊起,传唱古今,不只与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有关,还因诗歌所描写的主题是在衰败的封建社会下被压迫人民,特别是被压迫妇女为争取生存权利而敢于向封建势力发起连续冲击的斗争精神,具有反对封建制度,敢于暴露社会黑暗,主张人道主义和同情被压迫人民的巨大进步思想内涵。作者通过对翠翘这一典型人物从荣华富贵、聪明优雅、倾国倾城沦落为烟花柳巷,卖笑追欢,晓风残月的苦难曲折历程的描写和人物性格独具匠心的塑造,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丑陋、卑鄙同翠翘身上美丽、纯洁、善良、坚强不屈的越南妇女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诗歌中“翠翘”形象高尚美德,而这种美德背后渗透的正是儒教文化的越南因子。
(一)孝
诗歌《金云翘传》第二卷中写到翠翘在清明外出踏青,无意拜见薄命女淡仙之墓后,幻梦杂感万千竟痛哭感叹道:“母亲啊,不肖女,对你辛劳鞠育,深恩未酬。(第226-227句)”,翠翘担心自己像淡仙一样红颜薄命,不能为父母尽孝道。孝的首要任务是“生则养”,但这只是基本要求,动物且能做到,为人还应发自内心的孝敬父母,不然也与动物无异,如孔子云:“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敬父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对父母的顺从,听命于父母,正如《论语·里仁》里所表达的“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女对父母的命令婉言相劝无效的情况,仍然要劳而无怨地坚决服从。在第三卷中,翠翘与金重情投意合,但当提及婚姻,翠翘仍迟疑答道:“我家傅清白,禀质菲葑。至于婚姻大事,惟有亲命是从。(第331-335句)”面对金重的痴情,翠翘不敢断然定夺,婚姻大事还须听命父母。在孔子看来,“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为父母尽孝应当竭尽全力,哪怕牺牲自己的爱情、尊严甚至生命,也应以孝为先。诗歌第四卷,在王家惨遭诬陷和官府迫害后,翠翘为尽“孝道”,不得已想出卖身救父的办法,翠翘“猛醒悟,衙役惯态,滥施刑毒,无非志在金钱。欲图骨肉安全……一边情,一边孝,那样为先?当时虽是海誓山盟,但是儿女职,以孝为先”(第596-605句),面对官府黑暗,她“伤心死别生离,身已不惜……报亲恩,敢惜青春似锦。”也正是从此,翠翘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折,她被迫“嫁”于马监生,离家前为免去父母担忧,翠翘举史上绳萦救父、李氏卖身赎父的典故,劝慰父母痛苦心情,盼望他们长寿健康:“自恨女儿身,未曾点滴报答亲恩。上书有愧缇榮,窃比李娘孝顺……还靠树身独任。(第668-673句)”孝顺父母,还要时刻关心父母的健康与疾病,“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在诗中,翠翘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觉得前途暗淡,唯有以死来求解脱,可转念一想:“一死何辞,还未了平生心事。深恐日后风波,人命案,转累双亲抵偿(第858-860句)”,害怕她的死会连累到家人父母受害,只得勉自宽怀。被马监生玷污卖到妓院后,翠翘不忍受辱拔刀自刎,无奈被救,翠翘在哀叹自己沦落娼门的悲惨命运,同时期盼早日跳出泥潭,回到父母身边尽孝道:“何日把污名洗净,辜负倚闾人,问阿谁替我暖虚寒孝敬?(第1040-1043句)”当翠翘被二流子楚卿和老鸨秀婆联手诱骗出逃再次身陷花巷后,她百感交集心中对父母的思念油然而生:“感怀世人,不待思量心已乱……深厚亲恩犹未报,桑榆暮景匆匆。”(第1249-1255句)。在遇上英雄徐海后,翠翘回顾自己十余年的漂泊人生,百感交集:“高堂亲老,别时情,应难忘记。屈指时光,十载分离,他们如健在,也应白發丝丝。(第2230-2236句)”在全书十二卷三千余行的长篇叙述中,从故事开篇到结束共有十余处是对王翠翘这一“孝”女形象的描写和塑造,作者花大量的篇幅对翠翘孝女形象特征的打造,足以见儒教“孝”的思想之重要,对作者及越南社会影响之深入。
(二)忠
在《金云翘传》第九卷中翠翘巧遇农民起义英雄徐海,两情相悦,英雄救美,结为夫妻。后来朝廷派胡宗宪前来收缴徐海,但胡深知徐海是一名猛将,正面交锋不是徐军对手,便施奸计,利用翠翘“忠君孝国”“夫荣妇贵”的思想主张规劝徐海投降,招安朝廷。最后,徐海同意解除武装,归顺朝廷,不料却身中奸计,遭到突袭,全军覆没。王翠翘劝徐海接受朝廷招安,体现了她“忠”的形象特征:“……如今规命王臣,青云上,大道荡荡。忠孝俱全,异日荣华归故乡。我是堂堂命妇,父母同受恩光。上报国,下为家,尽忠尽孝,同样辉煌。”翠翘便提出主张,她说:‘圣德深广,雨露万方。平治久,万民拥戴非常。自从干戈掀动,无定河边骨,高似山岗。听罢翠翘忠告,徐海决计投降……事出意外,犹如猛虎坠阱,勇力难张。徐公阵前殉职……翠翘俘获当场。(第2473-2524句)”翠翘”忠君“思想最终导致的结果是徐海被官军杀害,全军义士投降,自已也深陷囫囵,这无疑给翠翘的盲目忠君一个沉重的打击。我们也可从中看出作者阮攸主观上忠君爱国,但客观上却是对封建统治者荒淫、黑暗的厌恶。作者在这里所要揭示的正是儒家思想所蕴含的“忠”的深刻哲理,臣对君的忠是以君依礼使臣为前提和条件的,忠君并不是对君主的盲目服从、盲目崇拜,倘若君主不能以礼使臣,不能以“仁”治民,那么臣子就可以起来反抗,这也衍生出了儒教的“越南化”特色,忠国胜于忠君。
(三)节
文章开篇第一卷,作者在描写翠翘个人形象特征时就已开篇点题,她是个“梅骨骼,雪精神”,为后文翠翘的曲折人生经历做了铺垫。在翠翘与金重心生好感之后,“翠翘怕金生逾越礼防,进言规谏:‘礼尚端庄,……从夫道,贞节是尚……珍重百年名节,不能一旦毁伤!”。天意难测,这对苦命鸳鸯在相聚不就就传来金重叔父辞世的消息,金重不得已要回家奔丧,两人离别时,翠翘许下诺言:“誓言长在,空闺白首,不变恩情……只要山河在,此身永保坚贞。”,在金重走后,王家再生变故,翠翘作为家里的长女,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她被迫挺身而出,面对金重的爱情和父母的养育之恩,翠翘只能以孝为先,为报答金重恩情,翠翘只得拜托翠云李代桃僵。自卖身救父起,翠翘就对自己的黯淡前途失去了信心,更无奈所遇之人就是人贩马监生,但恐怕牵连父母,只好勉自宽怀,谁想又被他迫害坠入娼门,翠翘得知这一切后不甘受辱,大声惊叫:“地厚天高!我别家时,早知贱命该亡!今日一死无他望!(第977-982句)”。命运多舛,翠翘被救活后在心中暗自盼望:“何日把污名洗净,辜负倚闾人”,再经历过种种折磨过后,最终翠翘遇上了英雄人物徐海,救她于水火之中。但二人相好不久便碰上胡宗宪招安,翠翘以“忠孝”为名劝徐海归降朝廷,导致徐海被杀害。翠翘追悔莫及,投钱塘江自尽。到这里,翠翘以死报恩丈夫徐海的贞节形象再次被作者提升到新的层次,翠翘暗祝:“我误徐公,辜负徐公期望。……唯有一死报恩请”,到故事最后,金重与翠翘这对有情人终得重逢,本该再续前缘,然而翠翘却以自身贞节已失,愧对金重,只与她为名义夫妻。在拒绝金重重叙旧缘时,翠翘道:“你家室和谐,恩爱夫妻人共羡……贞字值千金……满身尘垢,敢续前缘?辜负你一片深情,花烛台前,难免羞愧内谴。”至此,阮攸笔下对翠翘人物特征“节”的描写达到顶峰,翠翘虽多次遭命运折磨陷身柳巷,但却始终拼尽全力在坚守着自己忠贞的道德原则,她身上的污名在她的高风亮节面前似乎显得微不足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仍是一位坚贞、高雅、善良的妇女形象。
(四)义
阮攸《金云翘传》中翠翘身上“义”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徐海战胜归来后,听翠翘讲完辛酸往事,怒气填膺,声似雷霆,立刻集结队伍,发兵临淄、无锡,将过去翠翘的仇人和恩人一并带到。全凭翠翘发落,翠翘恩人报恩,仇人报仇,赏罚分明。对束生,她说:“你对我恩重九鼎,记否临淄,旧日恩情?参商阻断前生定,我怎敢,辜负故人的真诚。千两银,百匹锦,持此奉赠。”,再请管家和女尼,道:“今日黄金山积,难报恩义绵绵。千金奉献,报漂母,有愧前贤”,面对仇人宦姐,翠翘大义凛然,吩咐当场赦免。再对一帮恶人秀婆、马监生、楚卿、白倖白婆,无人原谅,“刽子手奉命当堂,行刑罚,依据他们罪状,鲜血淋漓,倾刻剁成肉酱”。在这里,翠翘恩怨分明,知恩图报,严惩罪人的义妇形象在作者的笔下被渲染的活灵活现,实在让人大快人心,同时也反映出阮攸对当时封建黑暗势力的深恶痛绝,坐着的忠义情感也通过诗文得到了抒发。
三.结语
通过对越南古典文学经典名著《金云翘传》的典型人物形象“翠翘”进行儒家视域下的分析和解读,我们不仅对诗歌的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从作者成功再塑造的人物“翠翘”身上看到了她背后所隐藏的儒家文化因子。儒家思想自古至今都是中越两国文化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元素,它在经历了上千年的社会历史演变后,最终在中越大地上生根发芽,大放异彩。越南社会接受中国的儒家文化并非完完整整的照抄照搬,而是进行了选择性的吸收和再创造,这可以称之为一个“越南化”的移植过程。喃字乃至喃字文学就是在汉字、汉文学的影响下所诞生出来的变体,而在这期间儒家文化在越南社会的正统意识形态地位的确立又深刻的影响了越南作家文人们的创作,这点在越南著名文学巨匠阮攸和他的盖世之作《金云翘传》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儒家核心思想“仁”所包含的“忠孝节义”观念在作者的笔下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以王翠翘这样一个在封建伦理道德下成长起来的大家闺秀作为封建时代妇女的代表,她的身上所存在的种种封建社会思想品质和道德观念是客观真实存在的,这也是作者“忠孝节义”思想的真实体现,在作者笔下,“翠翘”这样一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是完美的。在越南,很多人都能诵读阮攸拉丁国语字版本的《金云翘传》,越南人民对于《金云翘传》的感情不仅仅是一种对文学作品的感情,而是融入了一种个人对亲人、家庭、民族、国家等信念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甚至可以说已上升为一种信仰或世界观,以上这些方面都不同程度的体现出了儒家文化对越南社会的深刻影响以及儒教的“越南化”特色。
注 释
①于在照著.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之比较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271
参考文献
[1](越)陈重金.越南通史[M].戴可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于在照.越南文学与中国文学之比较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
[3]于在照.越南文學史[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
[4]罗长山.越南传统文化与民间文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5]刘志强.越南古典文学四大名著[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6](越)阮攸,黄轶球译.金云翘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7]钱琼校注.论语[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8.
[8]罗炽,白萍.中国伦理学[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9]李申.儒学与儒教[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10]关英菊.孔子与论语[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11]滕贞甫.儒学笔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12]何成轩.儒学南传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3]姜林祥.儒学在国外的传播与影响[M].山东:齐鲁书社:2004.
[14]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15](越)怀清.黄秉美译.越南文学的发展[J].文学评论.1960(5).
[16]黄轶球.越南诗人阮攸和他的杰作“金云翘传”[J].华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1958.
[17]梁志明.论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
(作者单位:红河卫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