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市溧水区跳马灯民俗发展研究

2018-11-29刘永红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過程民俗文化

刘永红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乡村社会结构的转型,某些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其内在机制也在发生转变,本文以南京市溧水区跳马灯民俗发展为例,采用过程——事件分析法来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践逻辑和隐藏机制。

关键词:跳马灯 民俗文化 過程——事件分析法

一.过程——事件分析法的缘起及内容

过程——事件分析法作为一种社会分析方法,是1996年由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在对我国土地改革五十余年以来农民生活经历的口述史进行研究之时提出的。①它试图摆脱传统的结构分析或制度分析方法,从社会的正式结构、组织和制度框架之外,从人们的社会行动所形成的事件与过程之中去把握现实的社会结构与社会过程。②关注、描述、分析这样的事件与过程,对其中的逻辑进行动态的解释,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过程——事件分析”的研究策略和叙事方式。任何研究策略都包括描述和分析两个方面,“过程——事件分析”是对于描述方式的强调,即强调一种动态叙事的描述风格。首先需要将研究的对象转化为一种故事文本。这里的关键,是将研究的对象作为或者是当作一个事件性过程来描述和理解。③

二.南京市溧水区跳马灯民俗概述

(一)跳马灯的历史起源

溧水是一座千年古邑,深厚的文化底蕴已成为该区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据了解,马灯作为该区的一项重要民俗文化,其历史可追溯到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当时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宋室南迁,大多中原居民、士族大家追随宋王室南迁至江南一带,中原民间舞蹈也随即带到了江南,而马灯就是其中一种。马灯作为一种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的表演习俗,是我们中原汉族典型的一种舞蹈样式。它还有一个名称叫做“竹马灯”,顾名思义,就是使用民间普通的竹篾扎成一定形状,在表面还要糊上一层纸。在跳舞者表演时,就把它系在自己的腰上。在表演者舞动时,马灯里面所点燃的蜡烛发出明亮的光,映照者跳舞者的动作,使观众看着一清二楚。而表演者的姿态各异,动作丰富多彩,这一场景好不热闹,经常引得现场观赏者留恋驻足。马灯其实还有大小之分,这是依照体积大小来划分的。溧水区除了石湫李在凤马灯声名在外,还有明觉东泉马灯,和凤船桥马灯、晶桥西宋马灯,史家马灯等都具有广泛影响。像这种作为民间一种习俗的马灯,已经成为了大家喜闻乐见的乡间娱乐项目。人们通过这种形式表达对来年收获的期望和美好愿景,体现了淳朴农民善良可爱的一面。马灯在延续了几百年之后还能在溧水区得到发展表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二)跳马灯的表演形式

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每到春节期间,各个镇上的各具特色的马灯队就开始出发了,他们来到附近的村庄,每到一处,都要不遗余力的表演一番,给所到之处带来了春节特有的喜庆和热闹氛围。据该地的人们说溧水县、溧阳县、高淳县马灯表演与我们所熟知的汉代王昭君出塞的故事颇有渊源,在跳马灯的表演中,其加入的角色最主要的有报马、凤阳婆、崇王卒、公马、女马等等,道具有牌灯、马灯、马叉、火阵星、大刀等等。其方式有“朝门头”“跳团场”两种。所谓的“朝门头”就是马灯队由报马带头、逐户朝拜,吸引观众去场园上观赏“跳团场”。跳团场在广场上表演,先有荡火阵星演员开场,再由抛马叉表演、舞大刀表演,接下来马阵出动,先跳单马,再跳双马,凤阳婆上场时,崇王卒开始插科打诨,力图引周边的人开怀大笑。最后,就是马灯表演的重点——穿阵,伴随着召军急促的一段长奏,场上罗列的大锣大鼓开始敲出震耳发聩的套曲,在这极富有节奏感的锣鼓声中,台上的马灯队伍跟者前面举会旗的人全部登场,首尾相连绕着场地形成一圈,然后在前面令旗的指挥下变动位置,转换动作,上演多种套阵,几十名表演者在场上跑动中不断改变阵法,配合默契,表演十分生动有趣。

三.溧水区跳马灯民俗发展“过程——事件”分析法研究

(一)“过程——事件”研究方法应用分析

基于“过程——事件”分析法描述、分析南京溧水区的跳马灯民俗是将跳马灯这一民俗看作是一个事件性过程,采用一种动态性的描述风格。跳马灯这一民俗实质上是反映了溧水区人民的生活面貌和历史过程。用所谓的“过程——事件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跳马灯这一民俗的发展可以避免“结构上的不可见性”,这是因为跳马灯民俗这一事物本身的一些典型特征,以及其内部多种构成因子之间的繁复关系,以及这一事物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难以想象和预料的变化,是不能存在既有的静态结构之中的。能够理解效能的,并不是跳马灯这一民俗变化发展的组织结构的特征,而是这一过程本身,是作为相对独立的解释变项的过程因素。采用“过程——事件分析”分析方法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试图将要研究的跳马灯民俗发展由静态的组织结构转向由若干其他事件所构成的动态过程”。④

(二)过程——事件分析法对跳马灯民俗变化发展的解读

在溧水区跳马灯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体制的转轨,社会制度的解构与重构。跳马灯这一反映该区社会生活历程的特色民俗在其内在机制和外在形式上也发生着变化。在过程——事件分析方法下,我们首先将变化看做是一个事件:在近年来溧水区这个地方发生了一件叫做“跳马灯民俗变化发展”的过程性事件。这个过程是由许多更小的过程构成的然后,通过对跳马灯这一民俗变化事件性过程的进行动态描述和分析,就可以揭示‘跳马灯民俗变化发展这样一件事情中包含的那些更为微妙的逻辑和机制。

1.国家——社会的视角——外部力量的输入触发乡村变革

民俗文化的变迁与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度密切相关,跳马灯在溧水区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作为该治理区域的精神产品供给来说,其主体要么是国家(政府)、市场、社会自组织其中的一种,要么是国家(政府)、市场、社会自组织这三类要素之间的某种组合⑤。在强国家—弱社会的农村政治体制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在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对我国的社会事业以及乡村民俗文化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在中国农村民俗文化日益走向衰落的情境下,这一乡村社会改造运动无疑促进了乡村民俗文化的发展。在21世纪初乡村农业税的取消,我国乡村的基层组织建构体系也开始变动。政府架构的特性,社会事件的特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为溧水区跳马灯民俗变化发展这一事件性过程提供了必要的实践逻辑因子。

2.作为民俗文化的内生动力机制的交替更迭

跳马灯作为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乡村民俗文化,“人”是其发展变化的控制性因素。传承者和观赏者对待这一乡村民俗文化的态度、情绪、动机、兴趣、愿望和信念是一种潜在社会力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跳马灯传承的行为。同时人们对文化传承的要求和思想倾向也会通过一定的实践主体起作用。在各地不同因素的介入下,社会体制的转轨导致跳马灯文化传承者日益流出溧水区,去往别地寻找生存机会。导致这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性文化遗产遭受严重的延续危机。在“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久居不下的关注热点时,溧水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过程性事件的影响。大量流入外地的人口开始回到溧水区,为跳马灯民俗的发展积聚了基础的内生力量。溧水区的人们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跳马灯在社会结构不断解体与重建的过程中其内生动力机制也在异化和调试,从而导致了其发展动机、基本目标、基本方向的适应性变动。

3.过程——事件分析法中的“日常生活视角”

采用过程——事件分析法来研究溧水区跳马灯民俗变化的发展,就需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因为民俗变化的实践逻辑通常是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这是实践逻辑的产生之地,同时也通过这一媒介展现出来。⑥跳马灯民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与溧水区人民的社会口述资料的收集。并且,作為当地的一大特色民俗,其产生、内容、兴盛、衰落、回生都与该区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该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情况、资源状况等自然元素和该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口等社会因素以“嵌入的状态”深刻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该区人民的日常生活活动是跳马灯民俗形成与发展的源泉与根本所在。跳马灯的兴起与古时候该地区人民的祭祀、驱邪、避灾、祈福等日常实践活动有关,其发展也是与社会变迁中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状态密切相关。蕴含在民俗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实践逻辑机制就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的。

四.结语

一个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的发展必然与多种因素相联系,利用过程——事件分析法可以对以往的结构分析提供很好的补充,把民俗文化的发展当作是一个动态的,流动的,完整的过程,可以为研究学者提供更广阔的视角,为促进民俗文化的适应性发展提供新的策略和技巧。

注 释

①淡卫军.“过程——事件分析”之缘起、现状以及前景[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06):50.

②谭乐霖.赤峰市契丹文化遗产旅游探究——基于“过程——事件”分析法.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7.

③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对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生活的洞察[C]∥王汉生,杨善华主编.农村基层政权运行与村民自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9.

④张世金.“过程——事件分析”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1):66.

⑤刘伟.村民介入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践逻辑——对江苏Y市某村修路活动的过程/事件分析[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2(2):92.

⑥谢立中.结构-制度分析,还是过程-事件分析?——从多元话语分析的视角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16.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過程民俗文化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古诗词“创作式”教学探究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教学设计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细说“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