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探索

2018-11-29褚建忠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衔接模具中职

摘 要:本文分析了模具专业在中职与高职中的课程现状,分析了在促进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并对促进中高职有机衔接的措施做了有效的探索,提出了阶梯性的课程和实训体系构建。

关键词:模具;高职;中职;衔接

一、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

目前,由于浙江省的模具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模具企业数量也越来越多,所以模具企业对模具专业学生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剧增。面对此需求,中职和高职学校大多开设了模具专业,但是中职和高职专业缺乏有效的衔接,某些课程存在重复的问题。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形式主要有“3+2”分段、单考单招等。

二、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问题与原因分析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开设有两年制模具专业,而两年制模具专业改革,主要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1. 两年制的改革,必须对原有的培养过程做重大调整与改革

原先两年制的专业学习内容既包含模具CAD设计和数控操作及編程技术课程,又包含模具专业方面的课程,内容比较广泛而复杂。

2. 两年制的改革有可能会出现课程集中的情况

集中度的改变,要求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变化,在课程任教的教师结构以及实验设施也必须做出调整。

三、如何促进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

1. 建立阶梯型的模具职业能力培养结构

(1) 明确培养目标

中职模具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应该是操作能力,如模具安装能力、数控加工能力;高职主要培养学生的模具设计能力、模具调试能力和材料成型分析能力等。

(2)建立阶梯型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中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模具装配技能,包括模具钳工对模具结构的识别能力,模具的修配能力;机加工技能,即掌握一定的车、铣、钻床等普通机床的操作;基本的机械基础,如机械制图能力。高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模具设计能力,注塑模具、冲压模的CAD/CAM/CAE技能;强化模具数控加工技能,掌握数控铣床、线切割、火花机的操作;一定的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在人际关系、管理方面的能力。

2. 基于职业能力设计课程体系

(1) 阶梯型的理论课程体系

专业基础课程模块1主要包括机械制图、配合及测量课程,培养学生在机械识图、绘图方面的能力。模块2设置的课程主要包含了制造技术和机械基础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强化学生的机加工技术、机械设计技能。模块3设置的课程包含电子技术、工程材料与热处理,设置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在电子技术及模具材料选择方面的技能学习。核心课程模块1课程设置主要是模具修配,包括模具修配、塑料模与冷冲压模。模块2课程设置重点是数控加工课程,包括加工中心编程、CAM技术、模具加工工艺。模块3为模具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塑料模结构设计、冷冲压模结构设计、UG NX注塑模具设计、模流分析技术等课程。

(2)建立促进中高职有机衔接的实践教学

该实践教学体系中中职学生需完成的技能模块主要是:钳工实训、金工实习。高职阶段要完成的实训模块主要包含加工中心实训、模具设计、材料成型分析。加工中心实训主要包含加工中心数控操作与编程、线切割操作与编程、电火花操作,实训结束后,学生要掌握加工中心的编程及操作、特种加工机床的编程及操作。模具设计及材料成型分析模块,使学生熟练掌握UG、Moldflow等为代表的模具CAD/CAM/CAE软件进行模具结构设计、模流分析的能力。实训最后阶段是综合实训,此模块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的模具结构设计技术、熟悉基本的加工中心操作及编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设计及操作,并最终组成学生团队进行分工合作,独立操作机床及设计软件,对整副模具进行设计及加工。该模块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要培养高技能人才,就必须将中职与高职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并能建立阶梯型的一体化专业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熊毅,黄建娜.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具CAD/CAE》课程开发[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2,41(11):93-95.

[2]刘明俊,刘白,姜俊侠.CAE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角色[J].中国信息界,2010(5):55-57.

作者简介:褚建忠(1974— ),浙江台州人,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注塑成型技术。

猜你喜欢

衔接模具中职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擦擦模具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