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拱”字的音义问题

2018-11-29刘姣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土里娄底现代汉语

内容摘要:《现代汉语词典》在“gong(上声)”下将“拱”分列为“拱1”和“拱2”两个字头,在“拱2”下释出 “(动词)用身体撞动别的东西或拨开土等物体”“植物生长,从土里向外钻或顶”两个义项。文章根据现代方言证明“拱”作“植物生长,从土里向外钻或顶”义时当读gong(去声)。

关键词:“拱” 方言 注音

“拱”,《现代汉语词典》在gong(上声)音下分列“拱1”和“拱2”两个字头,“拱1”与本文所讨论的主题无关,因此不列出其下的解释及例句;“拱2”后收两个义项:“(1)(动词)用身体撞动别的东西或拨开土等物体”,例句为“用身体~开了大门”“猪用嘴~地”“一个小孩儿从人群里~了出去了”;“(2)植物生长,从土里向外钻或顶”,例句为“苗儿~出土了”。[1]

根据现代方言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收录的“拱2”,根据意义的不同应该分化成两个读音,即“拱”字表示“用身体撞动别的物体或拨开土等物体”之义时,读上声gong(上声),而当“拱”字表示“植物生长,从土里向外钻或顶”之义时,当读去声gong(去声);同时第一个义项下所列例句“一个小孩儿从人群里~了出去了”当归到gong(去声)音下。

“拱”作“用身体撞动别的物体或拨开土等物体”义和作“钻”义,广泛地存在于各地方言之中,如果两义都存在的方言,“拱”作前一义时读上声,作后一义时读去声,有阴去、阳去之分的方言读阴去,显得十分整齐;没有释出或没有第一项意义而只释出或只有第二项意义的方言,“拱”读去声,有阴去、阳去之分的方言读阴去。下面是根据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挑选的几个方言的例子。引用时对声调标注和序号略作改变,声调标注由原来的调值标注改为调类标注,原来的序号改为数字加小括号“()”。

先举两项意义都有的方言:

1.《武汉方言词典》

拱(上声)(1)(用膝盖)顶:拿拱子(膝盖)~;~了两下。(2)走(棋):~卒(子)。(3)排挤:他们都想~他,~不起走;到底还是把他~起走了。

拱(去声)(1)搓,摩擦:脚痒在鞋子里~(敢怒而不敢言)。(2)钻,穿过,进入:往被窝里头~;~进~出;~路子(门路)。(3)蠕动、慢慢移动:蛇慢慢的朝前头~;蛆在茅厕里~;身上像蛆~(形容痒得难受)。[2]

2.《柳州方言词典》

拱(上聲)(1)猪用嘴刨土的动作:莫想他,莫想那盆豆腐渣,留给猪吃猪懒~,留给鸡吃鸡懒爬。(2)用身体把别人拨开,往里面挤:往人堆里头~。(3)揭发:内部分贼没匀,捱别个~出来。

拱(去声)钻、钻营:~进去;~没动;~到个好位子(职位)。[3]

3.《娄底方言词典》

《娄底方言词典》中“拱”字的读音与普通话有区别,具体请参见《娄底方言词典》。

拱(上声)(1)肢体弯曲成弧形:~起只背。(2)拱食:猪啃地觅食。

拱(去声)钻:~到只桌子脚底(下面)去哩;滴鸡崽唧下走(从)只眼婆(小洞,小孔)里~出来哩;蛇~竹筒—自寻死路。[4]

4.《成都方言词典》

拱(上声)(1)用身体拨开土地或撞动物体:猪把土~得乱翻翻的;槽内无食猪~猪。(2)暗地里攻击、排挤:校长遭~起走了;有人到上头去~,想把他~垮。(3)冒起:手上~起一个包包(疙瘩)。

拱(去声)(1)植物生长,从土里向外钻或顶:笋子从泥巴头~出来了。(2)钻:从夹胳窝头~出来。(3)动:好生睡,不要~来~去的。[5]

5.《贵阳方言词典》

拱(上声)(1)用身体撞动别的东西或拨开土地等物体:这个猪爱到处~;这个娃娃你~哪样。(2)拱形:门洞修~点

拱(去声)(1)植物生长,从土里向外钻或顶:苗~出来了。(2)穿过、进入:洞洞太小,~不进去;你~到哪点去了?[6]

再举只有第二项意义的方言。

6.《广州方言词典》

《广州方言词典》写作“愩”。

愩(去声)(1)爬,钻:~来~去;一黑就~上床;几个人~埋一堆;两头~;惰惰~~;摸摸~~;啲饼畀虫~过。(2)向外探:~个身出来。[7]

7.《上海方言词典》

拱(去声)(1)身体一屈一伸地行动:菜青虫爬起来一~一~。(2)东西鼓起或陷下:幕布一~一~,里向有人辣动;墙头浪个纸头受潮~起来勒。[8]

8.《温州方言词典》

《温州方言词典》写作“ ”。

(去声)(1)钻,用尖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造成孔眼:逮铁板上~几个洞起。(2)穿过,进入:树林个团圈(四周)沃匄铁丝网拦起,人伉兽~不底个;一落雨,康 (蚯蚓)就会从泥下~出。[9]

9.《长沙方言词典》

《长沙方言词典》写作“羾”。

羾(去声)(1)钻,穿越某种障碍:从人堆里~出来;在被窝里面~来~去。(2)到某地去,一般不用于庄重的场合:暑假我~到广州去玩哒一个月。[10]

柳州的“用身体把别人拨开,往里面挤”义、成都的“用身体拨开土地或撞动物体义”、贵阳的“用身体撞动别的东西或拨开土地等物体”与《现代汉语词典》“拱2”的第一项意义相当;武汉的“(用膝盖)顶”“走(棋)”“排挤”义、柳州的“猪用嘴刨土的动作”“揭发”义、娄底的“拱食”义、成都的“暗地里攻击、排挤”“冒起”义与《现代汉语词典》“拱2”的第一项意义有引申和被引申的关系。武汉的“钻,穿过,进入”义、柳州的“钻、钻营”义、娄底的“钻”义、贵阳的“植物生长,从土里向外钻或顶”义、广州的“爬,钻”义、温州的“钻,用尖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造成孔眼”义、长沙的“钻,穿越某种障碍”与《现代汉语词典》“拱2”的第二项意义相当;武汉的“搓,摩擦”“蠕动、慢慢移动”义、成都的“钻”“动”义、贵阳的“穿过、进入”义、广州的“向外探”义、上海的“身体一屈一伸地行动”“东西鼓起或陷下”义、温州的“穿过,进入”义、长沙的“到某地去,一般不用于庄重的场合”义与《现代汉语词典》“拱2”的第二项意义有引申和被引申的关系。

“拱2”的两项意义不仅广泛地存在于现代方言之中,而且大量的出现在近现代白话文中。如《金瓶梅词话》第四十六回:“你心地好了去了,虽有小人也拱不动你。”又作“唝”。《蜀籁》第三:“槽内无食猪唝猪。”例1中的“拱”、例2中的“唝”,蒋宗福先生《四川方言词语考释》释为“排济”,注音为gong的上声。[11]“排济”实为《现代汉语词典》“拱2”的第一项意义的引申义。如《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呆子就把头拱在草里睡下,当时也只说朦眬朦眬就起来,岂知走路辛苦的人,丢倒头,只管齁齁睡起。”又三十六回:“那和尚在窗眼儿里看见,就吓得骨软筋麻,慌忙往床下拱。”《醒世姻緣传》第四十九回:“见晁夫人催的他紧了,把眼挤了两挤,呱了一声就哭,把头拱在晁夫人怀里,甚么是拉的他起来。”3例中的“拱”,蒋宗福先生《四川方言词语考释》释为“钻”,注音为gong的去声。[11]“钻”与《现代汉语词典》“拱2”的第二项意义相当。

显而易见,在不少方言里,当“拱”字表示“用身体撞动别的物体或拨开土等物体”之义时,均读gong(上声),而凡是“拱”字表示“向外顶或钻、穿过”之义时,均读gong(去声)。因此,该现象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故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相关收录原则,在收录“拱”字的读音时,应考虑兼收上声和去声两个读音,且根据读音的不同来区别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生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朱建颂.武汉方言词典[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358.

[3]刘村汉.柳州方言词典[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355.

[4]颜清徽,刘丽华.娄底方言词典[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183.

[5]梁德曼,黄尚军.成都方言词典[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374-375.

[6]汪平.贵阳方言词典[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304.

[7]白宛如.广州方言词典[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416.

[8]许宝华,陶寰.上海方言词典[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300.

[9]游汝杰,杨乾明.温州方言词典[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350.

[10]鲍厚星,崔振华,沈若云等.长沙方言词典[M].江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262.

[11]蒋宗福.四川方言词语考释[M].四川成都:巴蜀书社,2002:229.

(作者介绍:刘姣,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音韵学)

猜你喜欢

土里娄底现代汉语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国家级娄底经济技术开发区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春芽
『摇头虫』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十万个为什么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娄底创新平台又添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