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引思”——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思考
2018-11-29于珊
于珊
摘 要:“让学引思”的教育理念旨在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空间,注重教师的引导,发挥初中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策略上,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可以自主探讨、自由表达的课堂学习环境,运用情境教学、回顾延伸教学等方法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拓展,进而达到提升初中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让学引思;初中语文;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的意义不仅在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中所蕴含的更深层的意义与哲理,实现自身能力、素质与学识的三重提升。
一、营造自主探讨、自由表达的初中语文课堂氛围
“自主探讨、自由表达”的初中语文课堂是以“让学引思”教育理念为导向的,营造这样一种学习氛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起引导作用,通过提出自主探讨的主题,为学生提供一些建议,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表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方向、思维逻辑中的闪光点及不足,及时地给予学生鼓励与指正,确保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
通常,“自主探讨、自由表达”的主题均出自初中语文教材,教师需要对教材中具有探讨意义的、有助于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课文进行充分挖掘。例如,王安石的《伤仲永》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方仲永这个人物为什么到最后会‘泯然众人矣”,或者是“如果你是‘方仲永或‘方仲永的家人,你会怎么做”等角度辩证地去发散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讨,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思考自身应该如何去学习。
二、运用“让学引思”理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1. 采用情境教学,让学生自由表达
情境教学策略的运用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思维主动性,而创设一个既能紧扣教学主题,又能拓展学生思维的情境,则是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策略要思考的核心内容。笔者认为,创设一个可以使学生充分表达观点的情境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让学引思”效果最优化的有效途径。表达的逻辑是否合理、表达的内容是否清晰是学生思维能力强弱的外在表现。教师根据情境中学生表达的效果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指导,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思维逻辑和表达方式实现有针对性的改善和提升。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表达方式可以是读、写、说、演中的任意一种形式。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表演的形式还原作者在文章中描述的任意一个场景。可以引用“双簧”的表演形式,一名学生负责旁白,朗读课文,另一名学生负责演绎,再配以舒缓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导,自己去表达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心理活动,用表演或者对白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在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只起到了提出情境主题以及最终点评指导的作用,情境内容的创作和丰富均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學生从自我编排到在课堂上运用不同形式表达这样一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主动的“由学到思、让学引思”的一个过程,更是一个学生自主训练、自主培养语文学习思维能力的过程。
2. 回顾延伸,综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阶段性地进行知识回顾是教师常用的一种巩固学生知识水平的方法。“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也可以运用类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先后学习到《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等文章。教师在进行本单元的知识回顾时,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文章所表达出的一些观点、写作的方式等知识要素进行比较对照,引导学生自由地探讨和表达。比如可以让学生先行归纳每篇课文所要表达的观点,然后再集中谈一谈学习之后的感悟;也可以鼓励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结合文章中所涉及的一些知识点,写出可以表达自己观点的古文文体的文章。
三、结语
本文中所提到的不同方法策略的运用,均是围绕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一教学目标展开的,结合“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训练。
参考文献:
蒋丽辉.初中语文如何利用“让学引思”培养学生发散思维[J].学周刊,2018(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