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课程教育问题摭探
2018-11-29陶雅芳
陶雅芳
摘 要:幼儿教育是每个家庭都关心的问题,我国幼儿教育强调要追求儿童的幸福,做到关切生命、回归生活。幼儿课程教育对儿童自身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需要幼儿园、家长和幼儿三方面共同完成。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身发展;幼儿园;家长;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3-0099-01
幼儿课程教育问题是一个人未来发展的根基,从幼儿园、家长、幼儿及课程教育几个方面,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课程教育问题,让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能够真正做到“为了儿童的真实发展,是所有人的共同诉求”。
一、以小见大:谈幼儿课程教育问题
(1)课程管理制度需要更健全。目前,幼儿园的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同时幼儿教师职责分工上的不平衡,造成幼儿园层级管理人员的职责不明确,对各类课程计划的审定流于形式,无实效性的跟进指导。从管理人员职责评估结果显示来看,各层级管理人员对课程实施都缺乏有效的调控与调整。(2)课程计划落实不到位,缺乏规范性。课程实施计划中主、辅课程的容量失衡,教师在时间上和精力上无法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社会、艺术、健康三大领域的课程容量基本符合容量比,而科学、语言、數学领域的容量显得不足,这些可能会导致幼儿不能全面发展。(3)对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与评价力度不够。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程评价。通过课程评价能了解到课程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从而提高幼儿园课程实施质量,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发展。但是由于教师发展的不平衡,他们不能按课程要求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发现问题、查漏补缺。针对这一现象,管理人员要进一步制定措施,以教师发展为本,为他们提供反馈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二、幼儿园方面:全方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师德为先,幼儿为本。师德是教师职业的基本准线,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因为幼儿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幼儿,所以要求幼儿教师更要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注重幼儿身心的培养教育。(2)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善于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在面对实际教育问题时,应该做到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以确保课程教育实施的可行性与安全性。业余时间,可多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做到与时俱进,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3)开展活动,分享交流。为了能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教师对不同幼儿的教育方法,幼儿园可定期开展分享交流活动,让教师以书面的形式记下教学心得与学习案例,分享交流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家长和幼儿的评选等方式,以激励幼儿教师全方位专业化成长。(4)各司其职,取长补短。文笔较好的教师可以多做一些案头工作,能歌善舞的教师可以在幼儿的文艺演出等方面多出点力。教师之间的共同配合不仅能事半功倍,对班内幼儿的发展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家长与孩子方面:积极理解配合幼儿园安排
(1)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幼儿体质弱,必然会受到各种不利的影响。家长要时刻关心孩子情况,重视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为其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注重孩子的智育方面。家长应该注意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听说、触摸、观察等方式来接触事物,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仔细观看事物。同时,家长要对孩子进行适当、耐心的教育。(3)了解孩子的园区生活。家长要积极参加幼儿园举办的活动,或者多向幼儿教师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课后认真陪同孩子完成作业,多启发孩子的探索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独立做事及动手能力,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4)体会孩子的实际需要。孩子在幼儿时期,所学所知都是通过周围环境,最为直接的就是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员,家长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好榜样,日常多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配合好幼儿园的课程安排,与幼儿园一起体会孩子的需要。
四、课程教育方面:建设及实施特色化
(1)健康领域。注重幼儿身体和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2)语言领域。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3)社会学习领域。教会幼儿与小朋友交往的技能,遵守能理解的行为规则和初步认识周围环境。(4)科学领域。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育他们学会表达和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陪同认识常见的动物、植物及生活用品,共同体验学习的重要和有趣,让他们养成初步的环保意识。(5)艺术领域。让幼儿感受和喜爱环境,理解生活与艺术中的美,教育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传达、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综上所述,教师要先了解课程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从根本解决,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一步一步解决幼儿课程建设及实施的不足,然后根据园区能够提供的条件,完善幼儿教师这个群体的能力,了解家长与幼儿的需求,从幼儿的真实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印小青,李娟.幼儿园课程生活化的意蕴、误区与实施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02).
[2]熊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