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成都老年干部居住区为例浅谈老年人居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

2018-11-29李岷翰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人性化景观设计景观

李岷翰

(延边大学 美术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一、老年居住区的研究社会背景和相关概念

老年居住区和以往传统的养老院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老年居住区呈现出来的模式是以家庭居住为主,和养老院的照料模式还是大不一样的,并且老年居住区里有比较全面的社会服务设施,让老人能够收获牢牢的安全感。

(一)老年居住区的研究社会背景

我国老年居住区的外环境建设的发展比较晚,和老年住宅的室内设计相比,室外的景观设计研究还是比较缺乏,尤其是室外环境中缺少人性化的处理。多是沿用了普通居住区的设计标准,没有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的群体。我国这几年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面对的老年群体也与之前大有不同,他们的经济实力较好、文化素养较高,在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方面也比较丰富,对居住的外界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在今后的老年居住区景观设计上采用人性化的设计。

老年人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人到老年,家庭结构和社会地位也随着经济收入的变化而改变着,怕孤独、寂寞和害怕被社会遗忘是这一阶段老年人的主要心理行为,老年人更需要亲人和朋友的关爱,让他们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居住环境一向是中国人所注重的,居住区的户外环境空间甚至被看做为安居乐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性化的设计帮助老人消除内心的孤单、寂寞问题,通过户外景观的设计促使更多的老年人成为朋友,用适合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征的设计元素来为老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舒适的居住环境,良好的社交场所和必要的服务设施,让老年人可以安度晚年是社会上进行景观人性化设计的重要研究内容。

(二)相关概念简介

1.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国家或是地区幼儿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一个国家的老龄化率在7%~14%之间的就称之为老龄化国家。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地区年满60岁的老年人数量占据了整个国家、地区总人口比重的10%以上;或是年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占国家、地区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就称该国家或地区是老龄化国家、地区,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

2.老年居住区

老年居住区主要是为老年人所建造的居住生活空间,拥有完善的生活设施和公用设施,并且具有时代气息。这是一种新型的老年人聚居生活方式。在这种居住区中有各种齐全的保障服务设施:如邮局、医院、市场、银行等,这些优势是普通养老院所不具备的,在这里能够让老年人更加轻松的生活,老年居住区呈现出来的浓厚的家庭氛围也是一般老年机构所没有的。

二、老年居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老年人的年龄比较大,生理机能和中青年人相比已经大大的下降,所以在生活上和居住环境上的要求也就更加的细致了。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特别需求,充分体现出老年居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就需要在设计的时候满足以下原则,才能和当前的老龄化社会相适应。

(一)舒适性原则

针对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提供一个健康安逸的环境,从而鼓励老年人参与到居住区当中,让更多的老年人获得健康的身体、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对居住区的室外环境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充分体现出生态景观、娱乐、休闲、交流以及管理服务等多种环境的有效结合,营造老年人共享的生活环境,但不是单纯的增加绿地面积。

(二)弥补性原则

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尤其是到了老年这一阶段,身体机能下降,各器官的感知能力下降,需要一种具有弥补性的设计来帮助他们感知外界环境,能够对他们衰退的感官产生一定的良性刺激,比如:植物散发出来的气味、花朵呈现出来的缤纷颜色、水流声等等,利用自然植物刺激老年人的身体感官,让老年人欣赏大自然,置身于大自然,这样也有助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恢复和精神上的满足。同时所有设施的尺寸要符合老年人的使用,尽可能地辅助老人行动,为他们提供方便。

(三)安全性原则

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给老年人的户外运动带来安全感是非常的重要,在老年人外出活动的场所,要将有可能影响到老年人身体安全的因素全部排除,例如道路的坡度和防滑、公共设施的牢固性等等。

(四)可达性原则

可达性就是要设计一些无障碍的设施和景观设计。因为一部分的老年人行动不便,为了使更多老人积极地融入到室外环境中,消除老年人的孤独心理而考虑。可达性不仅要满足老年人身体上的需求还要满足老年人视觉上的需求。在老年人居住区中,视觉可达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这可以保障老年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及时获得外界的帮助。

(五)可识别性原则

老年人因为不可抗的自然现象影响,他们的记忆力、辨识感也会一点一点的衰退,以至于对外界环境、甚至是方向的辨识能力下降。如果在居住区中因为一些标识和导向不清晰或是设置不合理都会让老年人在居住的外界环境中迷失方向,谨遵可识别的景观设计原则,在居住区中合理设置景观标识,让老年人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身处何地。

三、当前长春市老年社区景观环境现状

文章调查的主要是长春市的几所老年居住区,了解到这些社区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

在长春市的老年居住区所采用的设计方式是普通住宅的设计方式,虽然一些设施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进行设计,但是仍不够系统,尤其是居住区的景观凉亭和公共区域的设施,缺少实用性;老年人居住的室外环境在设计活动空间上呈现出来的特点是比较单一,活动的场地都是一些简单的常见的室外活动器材,室外环境的细节设计上没有充分的考虑到老年人的身心状况,缺乏人性化设计;交通方面上没有实现人车分离影响老年人出行,特殊的老年人得不到照顾。

长春市老年居住区中特殊性的老年群体不在少数,但是对室外景观的设计只是过分追求了美观,没有考虑为这一群体建立特殊的实用性设计。因为疾病或是自身的原因,这些老年人很难进行室外活动,只是借助于轮椅在路上走走看看,没有设施可供他们使用。

调查的这几处老年居住区,他们所处的位置多是风景优美,但在设计室外景观的时候没有充分地和自然环境相结合,浪费了大好的自然资源。

四、案例分析——成都军区干部居住区景观设计为例作为参考借鉴

(一)总体布局

老年人居住区的旁边有条河流经过,再结合上居住区的道路系统,将滨河绿地和居住区的景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有效地使用自然资源;利用具有典型的川西民居特色的建筑物,再结合老年人居住中心景观大道,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西蜀园林景观。整个设计将充分的发挥场地人文和自然条件的优势,形成合理的空间发展框架,并重点突出设计亮点。结合老年人在不同空间的参与性,居住区的室外环境设计以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结合场地的人文精神,将该居住区主要分为了休闲运动区、观赏区、休息区等。(图1)

(二)景观设计

1.健身活动区

景观大道的中心区域(图2),人流量最大,连接着居住区中各个建筑的分支道路,所以老年人在此也非常容易聚集,广场的设置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地,花架的设置又可以在炎热的夏天为老年人提供一个阴凉空间。花架本身具有观赏性,也是一个绝佳的观赏地。景观花架不仅丰富了广场周边的空间环境,也让景观看上去更加的丰富、有层次,花架的顶部采用的是玻璃材料,和广场中心观景亭的设置相呼应,充分考虑了成都市雨水多这一特点,为老年人还提供了良好的避雨场所,避免下雨路滑发生危险。

广场的南北两侧的抬升种植池设计也是充分考虑到了老年人需求而特别设置的,将园圃和实际景观得以充分结合,在景观大道上利用可以抬升的花池,让老年人进行耕种。抬升花池避免了老年人弯腰劳作,也为观赏提供了方便。同时花池的高度也适合老年人进行攀扶锻炼,老年人一边欣赏、一边运动、一边聊天,怡然自得,好不自在。

> 图1 平面布置图

> 图2 中心广场图

> 图3 滨河景观图

> 图4 卵石步道区景观图

2.滨河景观区

整个老年人居住区的建筑布局形式让场地空间变化的丰富,滨河空间是该老年居住区最大亮点,可以大大的提升居住区的景观效果。为了保证将优美的河道景观引入到居住区当中,提升居住区中的老年人对室外活动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整个河道的景观开放并且严密布局。在滨河观景处,还分别设置了几条可以进行散步的林间小道、小广场、亲水平台和别致的凉亭等,其中的建筑物在方向的设置上主要是朝向河道,可以散步的林间小道也是考虑到了老年人使用辅助器轮椅、拐杖等问题,将林间小道的尺寸调大,可以并行容纳两把轮椅同时行走的宽度,大大的方便了老年人的室外活动。沿着河道每隔约五十米设置的亲水台可供老年人休息、观赏。这些景观设计都大大的方便了老年人进行室外活动,促使老年人积极的进行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图3)

3.安静休息区

居住区的建筑物形式多样,场地中可利用的区域所经人流量比较大,尤其是在位于观景大道上的区域,结合河岸优美风景,避免人流量过大,设计了很多的休息区。把安静休息区设置在河道的沿岸,将视线引向河道,增加场地的趣味性,同时,还在水面上设计亲水平台以供老年人亲近大自然的需求,在树林下设置了一些老年人喜欢的游戏场所,放置了足够的桌椅,方便老年人博弈和观赏。此外,因为老年人的骨质与力量比较差。桌子选用不易眩光、坚固耐用的材料制成,这样可以更好地方便老年人使用。

4.步行系统

在居住区的入口处设置停车场,避免车辆驶入居住区当中,保证了老年人的正常出行,降低发生事故的风险。在设计步行系统的时候,该居住区减少了台阶的使用,地面使用防滑的材料,避免老年人摔跤。

路面景观充分地考虑老年人的行走安全问题,除了设置汀步外,还用鹅卵石铺路。此段鹅卵石路在景观大道旁边,和建筑庭院外墙紧邻,老人在观景大道上行走时有更多选择,喜欢进行脚底按摩的老年人可以选择走这条鹅卵石路,不方便行走的老人可以选择大道,各取所需。同时鹅卵石所构成的图案也成为了一种景观。(图4)

滨河步行道的设计,充分的考虑了景观整体性原则,将步行道和居住区的步行道系统进行连接,实现步行道的统一系统性,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选择。还在步行道的两边设置了错落的扶手栏杆,方便老年人攀扶。

5.休闲设施的设计

居住区中基本都是老年人,根据老年人行走容易疲劳的特点,在每隔20m的地方设置一些休息设施,为了避免给其他行人造成不便,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座椅并没有设置在道路上,而是和道路保持了一定距离, 在设计座椅的时候,考虑到座椅的舒适性和方便,选用带扶手的座椅以方便老人起来和坐下。用曲线形和折线形的座椅放置在游览道路附近和比较开阔的空间,座位朝向视线宽敞风景优美的河流和草坪。在私密空间上采用围合式的座椅,方便老年人之间交流,在注重私密的同时也为轮椅预留了进出的空间。

总结

不同于传统的养老院模式,老年居住区不是老年人迫于无奈而居住的地方,而是让老年人得到更加专业的服务,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建立的新型社交、居住场所。居住区景观的人性化设计和老龄化社会相适应,可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文章针对成都市老年干部居住区的景观人性化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成都市老年干部居住区景观的总体布局和景观设计,其中涵盖了健身活动区、滨河景观区、安静休息区、步行系统、休闲设施,旨在了解老年人居住区的景观人性化和老龄化社会的适应性。■

猜你喜欢

人性化景观设计景观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