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类专业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以沈阳工学院为例

2018-11-29李志港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1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岗位

李志港

(沈阳工学院,沈阳 11312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紧紧围绕社会科技发展和艺术设计最新发展趋势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和完善课程体系,开展课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明确要求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对接,形成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符合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二、修订和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增强就业适应性的原则

根据艺术设计类学生以中小企业就业为主的岗位需求,每个专业需要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适当拓宽专业口径,强化人文素质,突出集体意识培养,尤其是新形势下艺术设计类专业更加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设计类专业往往在内容上具有很多的互通性,所以要突出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

(二)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特点就是创造活动与实践,以实操为主,是设计者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体现,依据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我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学分比例占总课程学分的40%以上。集中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20%以上。

(三)增加选修课学时比例,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课程修读

我校为强化学生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发展学生能力与特长、培养学生个性、满足学生就业和升学需要等,在修订教学计划时,明确规定选修课的学时比例不低于15%,而艺术学院所有专业的选修课所占学分比例不低于总课程学分比例的16%,表演专业达到了18%,选修课程的总学分设置超过应修学分的2倍以上,给学生充分的选择权。

(四)制定以设计工作室为平台的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因材施教,结合学生自身兴趣爱好,未来职业规划等情况,积极探索“分类培养”改革模式,我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结合专业发展前沿需求,制定了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有形态规划设计群和传播媒介类设计群两大专业群,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专业、表演专业、动画专业、产品设计专业、风景园林专业和环境设计七个专业,每个专业下设2~3个工作室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工作室方向需要规划出6~8门左右的工作室课程,制定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

(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原则

坚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的原则,以全面提升具有创新创业特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以“四创”(创意思维、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四新”(新观念、新想法、新产品、新企业)教育为主线并与专业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不同,采用工学结合“2+0.5+1.5”或者“2.5+0.5+1”或者“3+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间0.5为半年一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了解和熟悉企业需求和岗位要求。

通过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校内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锻炼,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明确自己的能力定位,回到学校更加有效的开展学习。

三、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调研相关高校和行业企业,分析区域经济对艺术类人才需求,围绕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明确课程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按照递进和课程相互支撑和相互关联关系,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逆向反推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要求

根据设计艺术类相关就业岗位的要求,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和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工学交替、理实一体、竞赛驱动、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设计,强化岗位标准,促进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人才培养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创业就业需求,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

以产品设计专业为例,通过调研,召开由企业技术骨干和高级设计师组成的专家论证会,结合岗位职业标准,对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了归纳整理,得到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表1)

> 表1 核心工作岗位及能力要求

企业专家论证会分析论证典型工作任务必须具备的能力,由六项专业能力组成(表2),加上基本素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六个能力模块,分解出41个单项技能。对应职业能力图表中的每一个能力模块,分析出知识点、技能点和情感点。

> 表2 产品设计专业职业能力图表

(三)课程设置

该课程体系根据以上典型工作任务和核心岗位能力进行分解,按照产品设计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由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技能课—素质拓展课构成,形成技能渐进式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任务驱动四步法

在教学方法上,不再由老师主导课堂教学,转变为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进行引导、通过具体工作任务和实际案例组织教学,按照实际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的工作过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实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有机融合,把学生的学习跟岗位要求衔接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教学中,可采用行动导向的“任务下达、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评价”任务驱动4步教学法。

在此教学法中,学习过程转变为工作过程,需要全员参与、全身心参与,更加重视学生任务完成的过程。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合理有效的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寓学于乐,提升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针对性的提升岗位专业技能,同时通过任务的完成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先进的表达方式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总结

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就是将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看作是一个整体,通过对职业场中行动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学习领域中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设置以工作过程知识为内容,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岗位专业知识附着于工作体系中,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都是情境性的,它们与职业活动关系非常紧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支撑。总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正是以能力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本研究是在阅读、梳理和综合分析了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在理论上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在艺术与传媒学院的相关设计专业付诸实施,经过实践检验,学生的培养质量有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岗位
《星.云.海》
《花月夜》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