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陶艺介入公共环境空间的思考

2018-11-29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11期
关键词:陶艺空间环境

杨 珩

(南京工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南京 210036)

伴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建设和城市空间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中外对环境的诠释已发展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层面。在这样的大环境空间背景下,本文立足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对陶艺介入公共环境空间的未来发展之路提出几点思考,希望能对我国未来陶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迪作用。

一、现代陶艺的历程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欧、美、日等国的经济发展步伐。社会物质的丰富,不断地促进着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但在繁荣背后,人们也逐渐发现产品缺乏人性化等问题。因此,在欧洲产生的新艺术革命中,人们将消费需求由物质转向精神,由快速的、机械的、冷酷的模式转向自然的、富有人情味的风格,而现代陶艺正好符合了人们对回归自然和寻求艺术本质的要求。

环境陶艺,是公共艺术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蕴含了艺术的公共性和现代陶艺本身的特质。伴随20世纪初现代艺术的发展,视觉艺术、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用陶瓷材料来装饰他所设计的建筑空间外墙,成为西方现代陶艺介入公共环境空间的里程碑。20世纪30年代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罗斯福总统为解决艺术家收入问题,提升城市形象,发起“公共艺术百分比”活动,美国公共艺术开始兴起,并成为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席卷整个世界①。同时,米罗、毕加索、马蒂斯等一批绘画大师进入陶艺创作领域,他们建立了一系列反叛传统审美意识的新的审美观念,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现代陶艺的发展。20世纪中叶,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世界陶瓷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陶艺家开始重新审视过去,认识自我。1954年美国现代陶艺之父彼得·沃克思掀起了一场“奥蒂斯陶泥革命”。沃克思受“抽象表现主义和行为画派的影响,尝试并实践一种完全抛弃传统形式的制陶方式和审美视角,以放任、偶发、自由的形式充分体现粘土的率性表现及展示艺术家情感观念的新风格”②。他将抽象的表现主义融入陶艺创作中,如图1所示,朱乐耕教授的作品《天书》,他们主张“回归自然,返朴归真”,表现个性。沃克思和日本“走泥社”成员及其代表人物八木一夫所进行的现代陶艺创作活动,使得当时的陶艺家们除了将陶瓷工艺发挥极致外,在创作观念上向主流艺术文化回归,又使得现代陶艺与主流艺术文化相结合,树立起现代陶艺新形象,并成为新的陶艺观念的开始。20 世纪 50 年代,西方现代陶艺开始多元化发展,并走进公共空间,得到较大普及。60年代全球范围兴起环境运动。70年代,“环境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这时艺术家在注重个体经验和个人风格的同时,更加考虑人性和心理的问题,并更多地考虑陶艺与社会、环境的融合③。

追溯历史,中国传统制陶业是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逐渐进步的,它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就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文化品格而言,它揭示出东方传统陶瓷艺术最深刻最深厚的文化历史根基。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有着特定的审美标准及制作工艺,在造型上注重完整性,追求严谨和整齐,力求造型的完美,同时注重器物的实用性,强调作品的使用功能;在材料上追求材料的完美无暇;在工艺上否定技术上的缺陷肌理,如龟裂、起泡、缩釉、变形、断裂等;在装饰制作上,强调其为装饰而装饰,追求表面华丽的装饰效果等。中国每一个朝代和阶段的陶瓷艺术都有一定的进步、发展与提高,几乎都会有新品种、新材料、新工艺、新风格的出现,并且都显示出那个时代的装饰风格与艺术特色,如宋代的秀丽、元代的浑厚、明代的精工、清代的精致等,这些都是当时时代特色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神韵,它们与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是相一致的,是传统陶瓷艺术适应时代变迁的历史见证,并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相融合。

> 图1 朱乐耕陶艺作品《天书》

> 图2 温·海格比陶艺作品《地云》

> 图3 朱乐耕陶艺作品《惠风和畅》

> 图4 罗丹与亨利·摩尔雕塑作品

另外,中国陶瓷材料很早被用于建筑。在中国历史上和陶瓷材料有关的琉璃也曾作为建筑装饰的附件,如兽头、螭吻及室内用的“坐墩”等。我国明代明成祖朱棣为纪念生母而建的报恩寺琉璃宝塔拱门,就是实用与装饰的结合。鸦片战争后,中国陶瓷业由盛而衰。直至建国后,才逐步有所回升。20世纪80年代,因为“八五思潮”的影响及外来现代艺术观念的涌入,国内的油画、国画、雕塑都受到影响,并波及到传统陶瓷艺术的创作,中国产生现代陶艺④。

二、现代陶艺的发展现状

我国陶瓷艺术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由传统陶瓷艺术派生出现代陶艺。但由于我国经济的长期落后,导致现代陶艺的起步较晚,这与当今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等国的现代陶艺相比,在创作条件、理念和技法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我国由于没有一个强大的经济和科学技术作为现代文明意识的基础,致使现代陶艺的发展只是处于刚刚起步阶段。1992年景德镇开始引进与使用梭式窑,当时它不仅解决了当地柴烟和煤烟污染环境的问题,而且由于使用硼板,节约窑内空间,节省劳动力等,为现代陶艺创作范围的扩大提供了可能。当谈到中国现代陶艺滞后的某些原因时,一位美国陶艺家从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部分地道出中国现代陶艺滞后的一个深层原因。他说:“中国的陶瓷艺术教育一直主要关心的是对中国艺术传统的尊重,对解决设计问题颇感兴趣,而普遍地极少关注个人的个性表达。美国现代陶艺之所以获得世界声誉,是因为他们极少考虑或根本不去考虑研究设计问题,它们认为这(设计)与工业密切相关,关注个人的个性表达才是最为重要的。至于传统,美国陶瓷艺术的学生了解历史,但是并没有觉得有什么责任感。更为经常的是,他们在迷恋个性表达中常常忽视传统”②。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现代陶艺的现状究竟如何?中国现代陶艺的未来究竟该如何发展等问题?

当前我国现代陶艺的兴起时间不长,但发展迅速,并初具规模,在创作中它努力结合现代艺术观,竭力体现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世界文化艺术新潮流。现代陶艺不仅注重个人情感的纯艺术性表达,而且博采国内外形形色色的艺术流派之长,大胆吸取国际陶艺新思维方式,开创出我国现代陶艺多向思维模式和审美多元化的新格局。同时,我国现代陶艺又与多艺术门类相交融,以浓缩的形式,出现从中国水墨画、书法、抽象画中汲取营养,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陶艺作品,这些作品都反映出人们渴望获得回归自然的感悟。

回看西方,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城市环境空间,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如随着人们对精神上享受和追求的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渴望已成为精神生活层次的必需品。又如在城市空间设计中,人们大都忽视对环境的心理需求,空间杂乱无序,不能形成空间整体美及视觉上的愉悦感等。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忙碌的人们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大多身心疲惫,他们迫切需要有不同积淀和特色的城市,带给他们高品质的生活、愉悦的心情和健康的心理。但实际是城市中心区环境恶化严重,中心空间拥挤单调,整个城市环境空间缺乏传统宜人的生机和人情味,人们极易产生紧张、压抑、疲惫等心理压力。因此,在西方进入后工业社会后,人们注意力开始转向高层次审美需求的满足,追求高情感、高质量的生活环境,追求“精神和文化的丰裕”⑤。如图2的美国温·海格比教授的环境陶艺作品《地云》,就体现了人们对城市空间环境更高要求的追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成为当时的迫切需要。

一个富有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环境,将成为这个城市面貌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公共艺术”的概念,当时主要以城市雕塑和壁画为主要形式。随后在公共艺术和现代陶艺共同发展的路途中,为解决环境问题,现代陶艺通过环境陶艺的形式介入到公共环境设计之中,使环境陶艺成为我国现代陶艺发展到当代社会的必然产物。如图3是我国朱乐耕教授为上海浦东机场创作的环境陶艺作品《惠风和畅》,就是当代公共艺术核心理念的体现。作品从满足社会生活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角度,营造出一个符合当代人心理需求的公共空间环境。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趋缓,经济政策以扩大内需为目的。我国经济政策在扩大广大市民服务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又对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在改善满足人们新消费需求的公共空间环境建设方面。因此,同发达国家一样,陶艺介入公共环境空间是我国未来陶艺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对中国陶艺介入公共环境空间发展道路的思考

继承与发扬我国传统陶瓷艺术和发展现代陶艺,是今天年轻一代陶艺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们担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与重任。放眼整个世界,在充分了解与掌握我国现代陶艺发展的基本现状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陶艺介入公共环境空间的道路如何走的问题。

> 图5 韩国汉城雕塑作品 >

图6 杨珩陶艺作品《韵》

> 图7 学生陶艺景观作品《视》

> 图8 学生陶艺景观作品《碰撞的艺术》

思考之一,我国公共艺术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在文化理念、运作机制以及社会传播等方面都有欠缺,甚至在行政方式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上,都滞后于现代公共艺术领域发展的全新要求。因此,发达国家在公共艺术建设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将成为我国现代陶艺介入未来公共环境空间发展的宝贵财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繁荣,与同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在政治民主和经济繁荣达到相当水准时,人们才可能重视文化建设,才可能意识到环境空间美化的相关议题。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已远远走在我国的前面,以公共艺术(PUBLIC ART)为例,历史上最先关注公共艺术发展的是美国和欧洲,以及韩国和台湾地区,他们分别利用本民族和本地区的差异,制定出一系列不同的发展计划。由于环境陶艺是属于环境空间中一部分的公共艺术,它的问题将牵涉到环境品质,都市发展意象,甚至人文社会活动等。因此,我们不能单纯从艺术层面来讨论,而应从整个社会及都市发展、文化层面来进行探讨⑥。

思考之二,百分比公共艺术的实施,将提升公共空间的文化水准,并开创出公共艺术的新纪元。针对现实生活中,都市空间狭窄与拥挤,绿蔽率不足,自然景观开发破坏过度,视觉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我们需要营造一个开放舒适、具有艺术气息的环境品质和文化环境,并努力创造出兼涉“视觉”空间、“品位”空间和“生命”空间的理想公共艺术。美国与台湾推出的“文化艺术奖助条例”,将对我国未来环境空间建设及陶艺介入未来公共空间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该条例规定:公有建筑物所有人,应设置艺术品,美化建筑物与环境,且其价值不得少与该建筑物造价的百分之一⑦。如美国费城在1959年即立法要求所有市政建设必须拨出经费设置艺术品,它由此成为美国第一个推行公共艺术的都市。在其他国家,我们同样能看到一些好的例证。图4是澳洲墨尔本NGV雕塑中庭内的罗丹与亨利·摩尔等大师的雕塑,若非国家财力雄厚,私人收藏很难购置。再如图5,韩国汉城仁寺洞的一栋建筑前有一件运用百分比艺术基金而设的雕塑,它使市容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气息。可见政府带头提倡公共艺术的重要性,这将对于陶艺介入我国公共环境空间发展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思考之三,在我国未来陶艺发展中,我们需要使现代陶艺与更多现代设计学科相融合,广泛吸取现代艺术设计学科的设计思维和创作理念,拓宽现代公共环境陶艺的创作技法与思维。图6为杨珩的陶艺作品《韵》,作者将设计构成中的形式美法则运用到现代陶艺的创作之中,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陶瓷艺术形式美⑧。另外,我们还须秉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设计出更多与现代公共环境空间相和谐的,富有地域性、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现代公共环境陶艺作品,使我国现代陶艺的未来发展之路更好,更宽……图7为中国陶都宜兴丁蜀镇陶艺景观小品《视》,作品将中国传统元素漏窗运用到现代公共环境空间设计之中,以汉字解构与重组的表现手法,构件出新的形式语言,传达出地域性和民族性相交融的深刻意蕴。再如图8为宜兴丁蜀镇的另一陶艺景观小品《碰撞的艺术》,作者为传扬丁蜀镇的传统特色文化,将当地特有的传统紫砂材料,与现代钢材相结合,以群化组合的现代构成表现手法,组构出“壶”的意向形态,作品以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使整体散发出独特的民族文化韵味。

四、结语

在新经济浪潮的冲击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现代设计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与并存的局面。面对我国传统文脉和民族手工艺自身延续与发展的巨大挑战和压力,本文提出陶艺介入公共环境空间思考课题的研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参与到当代公共环境空间的建设中来,同时陶艺创作者也能在今后公共环境陶艺的创作中立足我国本土文化,努力吸取古代先哲的思想精髓,融入中华传统美学,把现代陶艺放入一个更为广阔、多维的空间中来思考⑨。■

注释:

①马钦忠.公共艺术的制度设计与城市形象塑造 美国.澳大利亚[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11.

②杭间.语焉不祥的中国“现代陶艺”——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陶艺的现实和问题[J].文艺研究,2003(1):54.

③杨烨.中外陶艺比较研究之我见[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11)86.

④李伟连 陈景风.现代陶艺的华丽蜕变[J].大众文艺,2013(19):81.

⑤王佐.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整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45.

⑥倪再沁.台湾公共艺术的探索[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7.1.

⑦陈惠婷.公共艺术在台湾[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7.1:9.

⑧詹明荣.运用构成设计创造陶瓷艺术形式美[J].中国陶瓷,2012(6):70.

⑨刘锚锚.现代陶艺浅谈[J].大舞台,2013(10):255-256.

猜你喜欢

陶艺空间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疯狂”的陶艺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