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秦腔音乐对二胡作品的影响
——以《秦腔主题随想曲》为例
2018-11-29辛凌艺
文/ 辛凌艺
二胡艺术诞生于一千多年前的初唐时期,经过了上千年的民族融合和深入发展,已经在我国民族音乐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秦腔主题随想曲》为例,分析了秦派二胡音乐的作品及秦派二胡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认为:在以《秦腔主题随想曲》为代表的新中国早期秦派二胡音乐铺垫的秦派音乐发展道路上,新一代音乐人正在进行着新的探索。未来,秦派二胡必将以更加新颖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
二胡音乐与秦腔音乐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但二胡音乐又与秦腔音乐没有从属关系。一千年前的初唐时期,奚族迁入中原,与山陕地区汉族居民充分融合,也带来了二胡乐器(史称奚琴)。而当时的中国民族音乐还处于宫廷雅乐为主的发展时期,民间戏曲在当时被称作“乱弹”。而二胡较为宽广的音域和较为自由的发挥空间,与地方戏曲快速而充分的融合。上世纪五十年代,本着有创新的文化传承理念,在西安音乐学院授赵震霄和鲁日融主导下,我国开始以秦腔曲牌为主旋律创作具有秦腔音乐风格的二胡音乐。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1958年的《秦腔主题随想曲》。《秦腔主题随想曲》为著名作曲家、西安音乐学院教授赵震霄和鲁日融1958年以秦腔曲牌为素材创作的二胡独奏乐曲。1963年,该曲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独奏比赛中以新作品与观众见面,获得巨大成功,被誉为“秦派音乐”的代表作品。该曲为循环体曲式,又具有戏曲板腔体的结构特点。
一、创作背景
中国的山陕地区是炎帝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化植根和发展的沃土。纵观中国古代史,山陕地区近半数时间被北方少数民族统治,又融入了诸多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其中,所以文化的多元化融合和相对独立的发展环境,让山陕地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生活习惯和民俗传统。人口学角度将陕西人称作秦人,其地理环境特殊,以及秦人的直率性格、质朴语言渗透在秦地的音乐文化中,所以秦地的音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二胡传入我国后,恰逢戏曲艺术的鼎盛时期。在陕西的戏曲艺术种类当中,以秦腔最具有代表性,二胡是秦腔伴奏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乐器,到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刘天华、华彦钧等老一辈演奏家的努力,发展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独奏乐器,上世纪60-90年代具有陕西音乐风格的二胡曲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如由鲁日融、赵震霄根据秦腔曲牌和唱腔编写而成的一首陕西风格的二胡独奏曲《秦腔主题随想曲》就是非常典型的作品。
二、叙事结构
《秦腔主题随想曲》是一首短篇二胡曲目,最初其舞台表现形式为二胡独奏,后被改编为重奏,以及大提琴独奏。其较为自由的舞台表现形式与秦派二胡较为自由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秦腔主题随想曲》共分为7个乐段:引子部分主旋律选自秦腔音乐的经典素材苦音滚白,该段用激昂热情且铿锵有力的演奏手法,用大起大落的线条带来先声夺人的感觉。第一段的主旋律取自秦腔音乐的经典曲牌《杀妲己》,该曲牌是秦腔音乐苦音的代表之一,其浓郁的地方戏曲唱腔韵味,加之对秦腔苦音旋律的“4”和“降7”的充分使用,演奏过程中频繁滑音润饰,让乐曲显得悲凉哀怨,如泣如诉。第二段用热情开朗的小快板节奏,后十六的短小紧凑节奏型开篇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该段主要表现出西北人民的昂扬、奋发的精神面貌。第三段也是本曲中承上启下的一段。主旋律取自秦腔欢音的经典曲牌《入洞房》素材,以频繁出现的切分节奏为主要节奏型,将西北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诙谐的喜庆场面充分体现出来。第四段的散版节奏更自由,长距离滑音的应用使得音域更宽广,技巧更多变,情绪跌宕生姿拉开了一幅八百里秦川的宏伟画卷。第五段再次用更加丰富的手法再现了秦腔欢音的经典选段《入洞房》曲牌,速度更加欢快热烈,力度对比更加明显,让整个乐曲达到了高潮。尾声部分的主旋律取自秦腔欢音的《扭门栓》经典曲牌,该段二胡全弓强奏,旋律雄壮,发音饱满,最后以俏皮的、藏尾的大滑音结束全曲,曲调铿锵有力。
《秦腔主题随想曲》具有浓郁的戏曲风味,乐曲先苦后甜,结构分明,生动地表现了西北人民勤劳质朴和豪爽的性格。它的出现带动了秦派音乐的创作和发展,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演奏风格。
三、艺术价值
(一)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民族音乐创新的代表作品
上世纪50-60年代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个快速发展期。二胡、古筝、笛子、扬琴等民族乐器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这一时期内,民族交响乐的概念也逐渐成型,以二胡声部作为主表现的民族交响乐配器及乐团坐席布局逐渐固定下来。所以,在上世纪50-60年代,二胡在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秦腔主题随想曲》便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在二胡曲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这一时期,《秦腔主题随想曲》作为秦派二胡音乐的代表作被传承下来,成为今天高校二胡专业的必修乐曲之一。
(二)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的步伐
《秦腔主题随想曲》创作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尚处于探索阶段,但随着我国民族音乐的快速发展,优秀作品大量涌现,我国的音乐外交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民族乐团及各地民族乐团的频繁出访,对世界开放了一个了解中华文化的一扇窗户。因为《秦腔主题随想曲》民族风格明显,时代特征显著,又讴歌了我国西北人民群众苦尽甘来、忆苦思甜的深切情怀,所以称为我国音乐外交的重点曲目。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外交事业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革,音乐领域的国际交流也陡然增多,这就让《秦腔主题随想曲》的历史使命更加明确。《秦腔主题随想曲》即是西北秦派二胡音乐的代表,又是我国民族音乐的一颗明珠之一。
好的音乐作品必定是经久不衰的,也是能够经受住市场考验的。近10年,我国音乐创作逐渐实现了市场化变革,《秦腔主题随想曲》作为我国二胡经典曲目,被多位艺术家重新演绎,使其再次焕发出了青春。
(三)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民族音乐创作过程进行了早期探索
以《秦腔主题随想曲》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二胡音乐作品,为秦派二胡探索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至今仍是国内二胡音乐创作乃至整个秦派音乐创作的指向标。
首先,以秦腔等秦派传统音乐曲牌为核心旋律的二次创作。《秦腔主题随想曲》的主干部分选用了《苦音滚白》《杀妲己》《入洞房》《扭门栓》四个秦腔音乐的经典曲牌,采用循环递进的音乐结构和先苦后甜的叙事结构,让整个乐曲一气呵成,并没有给人简单串烧的感觉。这种创作方式直到今天仍被包含秦派音乐在内的民族音乐创作所应用。传统曲牌是上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统曲牌的深刻理解和新时代新思潮下对传统曲牌的音乐解读,才能创作出融入传统曲牌的新时代民族音乐作品。
其次,以陕西民歌融合陕西戏曲文化为音乐内核。也许是因为历史的巧合,秦派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相似度是所有民族音乐中最高的。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崔健、赵牧阳,到近年来的阿宝、谭维维,新生代音乐人都在探索如何将秦派音乐与当代流行音乐有机的融合。正是这种融合趋势的不断探索,二胡音乐开始走进爵士乐队,加入了失真效果器的电二胡成为新派民族流行音乐的代表。赵牧阳曾说:“世界民谣音乐的根在陕西”。这一近十年发生的音乐变革,充分证实了二胡音乐的强大生命力。
四、总结
秦派二胡艺术经过了上千年的民族融合和深入发展,已经在我国民族音乐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秦腔主题随想曲》是秦派二胡的代表作,虽然其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但其生命力在经济高速发展、世界文化充分融合的今天,仍有极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在《秦腔主题随想曲》为代表的新中国早期秦派二胡音乐铺垫的秦派音乐发展道路上,新一代音乐人正在进行着新的探索。未来,秦派二胡必将以更加新颖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