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平竖直 中和圆融
——刘声垠解读
2018-11-29卢禹舜
□ 卢禹舜
刘声垠(生仁)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41年出生于吉林长春。
1965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
1979年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
从事中国画专业教学工作,教授职称。
2002年退休,定居北京。
现为国家画院杨长槐画室特聘导师,
北京北方工业大学特聘教授。
刘声垠是我大学时期的班主任并兼中国画教学工作,我对水墨语言的理解、对文化精神的体悟、对传统文化的衷爱都与那时先生的教诲有一定的关系,包括后来和现在我的教育教学思想也有先生艺品、人格的影响、启发,他对我的人生、艺术实践的方向、核心文化价值标准的理解都产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影响。
先生嘱我为其作品写些文字,我深感惶恐,因为其艺品、人品、艺术成就都是大家所共识、共赏的。对先生的艺术,我是这样认识和理解的:
先生是一位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艺术家、教育家。
先生诗、书兼长,花鸟和山水兼修,他对民主传统文化的研究深透、广博,对笔墨程式的理解有其独到之处,且在
白石山金秋 尺寸:100×50厘米 创作年代:2018年
白石山初雪 尺寸:100×50厘米 创作年代:2018年
白石山清晓图 尺寸:100×50厘米 创作年代:2018年
白石山月圆图 尺寸:100×50厘米 创作年代:2018年
白石山曙韵 尺寸:100×50厘米 创作年代:2018年
北国旱风 尺寸:100×50厘米 创作年代:2018年
峰峦郁秀白石山 尺寸:100×50厘米 创作年代:2018年教学中能因人施教,尺度把握得非常到位,这是大学的师生共识的。其国画作品的语言纯粹,形象的形、态关系无不体现出先生国画实践方向的贴近文脉。其笔墨的传统形质与“中和”的人格品性相融生发出了具有时代气息的传统审美趣味。我现在写竹的笔法、画荷花的墨法是受先生当年教授的方法启发而来的。
先生在当年的教育氛围中,前瞻性的提出国画教学要在注意传统的同时,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生活。后来我成为大学老师,告诉学生对自然要虔诚地全身心的投入,要细致入微地观察事物的表征,发现一草一树的枯荣中蕴含着的无限意味,感受四季轮回中蕴含着的阴阳相生的道理。用自然万物中寓藏的奥理解读传统文化精神,用万物的表征与内理的关系理解传统笔墨程式和技法,在尊重传统、研究传统的同时对古人“格物致知”的研究事物的理念与今天崇尚科学理念的时代契合,油然而生出对传统的尊重,进而更被传统文化精神、思维的强大时代生命力所征服而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当我面对欧洲、美国等国家科技带来的物质文明与现代生活模式时,当我面对他们的文化遗迹与现代自然、人文景观时,短暂的犹豫被民族文化的自信所取代,我怀着弘扬中国文化观念的理想,以水墨语言的普适性与时代性完成了一幅幅“域外写生”作品和“八荒通神—彼岸的理想”等作品。我幸福,因为实现了我的水墨理想!我幸运,因为刘声垠当年教过我!
先生是敢于否定前我,富于横向拓展的创造型艺术家。
先生早年一直致力于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退休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自己的艺术时间当中,他在和时钟比速度。当年,先生“横平竖直”的生活态度倍受学生的爱戴,现在因为这种“中和”的品格他仍然受到同道的尊重。他用已经返朴归真的动态与社会各界、各层面的人士广泛接触,这里面没有任何对名和利的追逐,他已经进到了人生、艺术的圆融状态。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白山黑水养育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他已经是杰出艺术家中优秀画家的代表,但是先生不满足于自我的“小成”,年逾八旬仍追求变法,读书、行路、笔耕不辍。近几年来,他接替杨长槐课题班专业导师工作,带领学员跋涉于祖国名山大川,身体力行,勇于创新,组织完成了《锦绣江山》百米长卷的创作任务,为培养中国山水画创作人才做出一定贡献。
刘声垠艺术上可谓大器晚成,著作等身,观其画作可谓“临晓月春风,思五岳浩荡,望秋云神飞扬,手挥三山五弦,目送大漠天山飞鸿”。一幅幅画面汇生出一个“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旷达境界。